华为的格局与野心(上)

文/李海刚 3月18日撰于德国柏林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大地涌现出一了大批优秀企业,但像华为这样既拥有本地气质,又兼具国际视野的高科技公司并不多。从跟跑到领跑,从创新到引领,华为用30年时间,造就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的神话。可以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步步成为全球通信巨头,华为的腾飞,给我们留下了史诗般的震撼与感动。

2016开年,我连续参加了三场华为展示实力与雄心的大会,分别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世界移动大会(MWC2016)、中国成都的华为合作伙伴大会(HPC2016)和德国汉诺威的全球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2016)。华为在每场大会上的表现都气势恢宏,撼动人心。

CeBIT 2016上的华为展台(极客网编辑摄于CeBIT 2016现场)

华为的话语体系、华为的视觉创意、华为的展品胶片,甚至展台前的ShowGirl都透露着一家全球通信技术领导者应有的自信和气场。就连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蓝色巨人IBM,在华为面前都显得逊色三分。更重要的是,华为的气势不是靠大展台装出来的,而是浸润在每一个华为人的脸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彰显着自信与大气。

三场大会,我近距离采访了十几位华为高管。接触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那些引领全球的技术新品,而是华为思想的升级与蜕变。我发现,华为正在尝试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审视行业,砥砺自己。华为常务董事兼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接受《极客网》采访时就表示,华为未来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的领导力,还取决于商业的领导力和思想的领导力。

徐文伟接受《极客网》采访 (极客网编辑摄于MWC2016华为采访间)

采访完徐文伟,我没有急着写采访报道,而是仔细回味他所讲的内容和华为近几年的变化。在众多技术细节、产品参数和市场策略中,我慢慢梳理出一个关键性变化。这个变化是最本质的变化,这个变化决定华为的一切。这个变化就是:

华为开始以一个领导者的姿态引领行业变革。而作为行业领导者,华为正开展一场深彻的自我变革,以便更好地应对充满挑战的全联接时代。总结起来,华为自我变革的核心逻辑有三点:更优化的产品布局、更开放的经营心态和更宏大的战略格局!

看到这,很多人都可能会问,华为要引领全球?底气何在?

纵观华为30年发展历程,我们惊奇地发现,越是在行业变革的时候,华为的增长越快。华为总能在关键节点做出正确的选择。从3G到4G,从云计算到物联网,再从大数据到数字转型……无不如此!也正是基于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脉,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卖到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3以上的人口。如此大的成绩,在中国非上市民营企业当中,没有第二家。

更重要的是,在“云-管-端”全覆盖的战略宏图指引下,华为这辆超级IT战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飞奔,而且速度越跑越快。在电信领域,从跟跑到创新,华为用了20年,但从创新到引领,却只用了十年。如果说,这样的崛起速度是一个奇迹,那么华为企业BG和消费者BG诠释这一切仅用了四年!四年前,华为企业BG和消费者BG成立,如今两块业务都已挤进行业前三。如此快的速度,在中国非上市民营企业当中,也没有第二家。

俗语讲得好:自信源于实力,实力决定格局!由此来看,华为“从创新到引领”这一自我定位的改变,并非无根之水,更不是突然转变,而是水到渠成。事实上,无论是营收能力,技术研发能力,还是全球影响力,当前的华为,都已是中国最响亮的高科技品牌,没有之一!

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右)与极客网创始人李海刚(左)在CeBIT2016现场

不过,不熟悉华为的人可能万万想不到,这样一家国际化的大公司,竟然还是一家非上市公司,而且其创始人任正非多次公开表态,华为将永不上市。如此特别的定位,给原本就迷一样华为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好奇,华为高速发展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一千个人来分析,会有一千种答案。已见诸报端的解读,也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写进了EMBA课本。不过,华为自己的人却一再说,华为的成功没有秘诀,唯艰苦奋斗而已。如果非得说有,那就是:华为始终愿意与客户站在一起,而且从不抱怨。就连其创始人任正非也经常说,华为的成功没有秘诀,我们奉行的原则只有十几个字:以客户为中心,诚信为本,艰苦奋斗!

一个人这样说,可能是公关措辞,两个人这么说,还有可能是逢场作戏,但要是所有人都这么说,那我们就要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了。我采访过的每一个华为人,包括高管和一线员工,都认为华为的成功与艰苦奋斗密不可分。毫不夸张地说,这种朴实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价,已经深深地印到了每一个华为人的骨子里。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华为人砥砺前行了30年,从不放松,从未懈怠。这样一群人凑在一起,想不成功都难。

不过,任何成功都是相对的,没有的绝对的成功,也没有绝对的失败。诚如《极客网》执行总编朱飞所说的那样,上一个时代的成就,往往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包袱。诺基亚的衰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对于Android生态的忽视,使诺基亚在新的产业潮流冲击下错失良机,并在持续的自我纠结中快速没落,至今都没有缓过神来。所以,机遇与挑战永远是一对双胞胎,现在的华为也正像曾经的诺基亚那样,站在了新时代的交叉路口,走向更大的成功还是折回谷底,或许只在一念之间。

事实上,华为是一家危机意识极强的公司,居安思危始终是华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无论是著名的《华为的冬天》,还是《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华为要做追上特斯拉的大乌龟》,都透露着强烈的危机意识。

2012年,田涛、吴春波合著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出版,这本书快速成为华为人重点研究的读物和随时警醒自己的标志,直到三年后的今日,华为人还在持续研究“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一永远找不出标准答案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所写内容或许会过时,但它所承载警示意义却会一直留在华为人心中。

更难得的是,华为不仅自己人研究,还把这本书送给合作伙伴一起研究。这表明,面对问题,华为不会一味的粉饰,而是愿意与伙伴一起,共同探讨未来的各种可能性。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华为发展的媒体人,笔者也收到一本《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对于“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我不敢妄言。但华为的务实与开放,让我坚信,这家公司将走得很远。

显然,面对渐行渐近的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华为已经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和挑战的艰巨。但作为行业领导者,华为必须拿出一百分的勇气和定力,不骄不躁,稳步前行。此刻的华为,比任何人都清楚,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攻下某一技术难题,而是要在全联接时代到来以前,开展一场深彻的自我变革,全面提升自己的技术领导力、商业领导力和思想领导力。只有这样,华为才能蜕变成为真正的行业领导者,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大机遇,也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宏大的格局!

践行这一切,必然一路荆棘。不过可喜的是,华为已经在路上。(完)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