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一件产品的诞生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而Oculus Rift这样的革命性产品更是要做到对每个细节一丝不苟,那么这家诞生不久的公司是如何打造这款神奇的产品呢?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Oculus Rift研发设计背后的故事。
Oculus Rift背后故事:曾有15款不同造型的原型
作为Oculus公司的创始人,帕尔默·拉基(Palmer Luckey)在对待自家产品时抱有一种特别的态度,那就是假设自己是一个完全没玩过Oculus Rift的用户。
这也是他在开箱零售版Rift时一直在心中默念的台词。打开外包装,拿出一系列配件,接上电脑,安上追踪摄像头,搞定一系列设置并归置好家中物品腾出足够空间后,就可以带上VR头盔开始享受虚拟现实世界了。
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一系列动作对拉基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他试玩的足迹遍布Facebook总部的各间办公室。有时他甚至花好几天时间来体验整个开箱过程,这样做就是为了给收到Rift的用户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要让用户都体验到那份激动可不容易。这些用户中,有些人早在2012年就购买过开发者版本,有些还买了2014年的第二代开发者版。此外,有些用户是Oculus Rift的超级死忠粉,他们对该产品的各个细节都如数家珍。还有些用户在西南偏南音乐节(SXSW,已经成为新的科技盛会)和圣丹尼斯电影节上已经率先体验了Rift。
不过拉基可一点也不担心用户丧失新鲜感,毕竟他们在Rift上投入了自己四年的青春,而现在正是实现他们梦想的时刻。今天是Oculus Rift正式上市的日子,拉基依然如往常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做开箱,因为他“从来没玩过Oculus Rift。”
为佩戴舒适度倾注无数心血
如果让你去做一台VR头戴设备,了解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项目是多么的困难,因为你是在迷惑人的大脑。Oculus Rift不但要在外观和性能上登顶,还需要考虑到舒适度问题,毕竟这家伙是戴在头上,而不是拿在手上的。此外,如何凭空创造出逼真的场景也是个大难题。
当然,这都只是Oculus Rift研制道路上碰到的部分难题而已。想要提高沉浸体验,就要让用户戴上头盔后感受不到头盔的存在,因此Rift必须在舒适度和重量上找到极佳的平衡。
“再怎么减重,头盔也是头盔,”Oculus公司的创意总监彼得·布里斯托(Peter Bristol)说道。“在研发中,为头盔减重是个重要任务,但肯定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加入Oculus之前,布里斯托曾在西雅图的Carbon Design集团工作过七年,该公司的业务很多,从生产医疗器械到Xbox 360手柄的活都有。2013年时,Oculus与该公司有了业务上的交集,它们需要打造一款能与初期Rift兼容的输入设备(手柄或控制器),而Carbon Design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合作开始后,Carbon Design负责人威利表示:“公司70%的人力都投入到了Oculus的项目中,如果还要继续增加,恐怕会让我们有些为难。”
“其实我们一直都想让Carbon Design的全体员工都投入到Rift的工作中去。”Oculus方面回复道。
正当Oculus讨论Rift的最终外形时,大金主来了。2014年3月,Facebook直接花20亿美元收购了它们。“这给了Oculus一个好机会,我们可以直接收购Carbon Design了。”Oculus公司CEO艾里布回忆道。同年夏天,Oculus开出了一份长长的收购名单(至少5家公司,都是动作追踪领域的高手),而Carbon Design就榜上有名。
从左到右依次为拉基、布里斯托和工程师帕泰尔
其实Carbon Design对Oculus的重要性在收购之前就体现出来了,当时Oculus发布了Rift的第二代开发者版本,这款头戴设备代号为DK2,除了各种新功能的加入,这款产品还拥有了室内位置追踪和防止拖影出现的新型屏幕技术。“我们可不想给你带个机器人面罩,”Oculus工程师帕泰尔(负责动作感应)说道。“在设计DK2时我们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新的屏幕技术让Rift瘦身成功。”
不过DK2并不完美,其头带虽然像滑雪镜上的一样柔软,但由于头盔过重,你必须紧紧的将其固定在头部,因此长时间佩戴的话,舒适度会有影响。在详细分析后,Oculus还是决定为零售版的Rift搭配三条头带,这样虽然外观受影响,但舒适度会有较大提升。无论评价如何,DK2还是尽职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完整的体验平台,为配套游戏和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