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1日早间消息,虽然全球风险投资市场都在降温,但中国却一枝独秀。短短三天内,就涌现出滴滴快的、蚂蚁金服和链家地产三笔巨额融资。
融资大爆炸:中国科技行业上周融资60亿美元
尽管创投基金盛宴正在慢慢散场,但似乎没有人通知中国。
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科技融资繁荣时期后,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都在收紧资金,但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却在努力避开影响世界其他地方的不利现状。知情人士表示,滴滴快的、蚂蚁金服和链家地产都将以至少6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据悉,仅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就将融资逾35亿美元,这将成为科技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私有市场融资。
这一系列数字都是在上周的短短三天内曝光的。在中国,像这样的大型创业公司吸引了重要的支持者,并且获得了高比例的融资份额,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却困境重重。在全球风险投资进入平台期的当下,这种疯狂的速度显得尤为扎眼:据市场研究公司PitchBook Data测算,美国今年前三季度的风投交易数量创下过去4年来的新低。
“中国的风投市场变得非常极端。”市场研究公司清科集团分析师贾罗德·纪(Jarod Ji)说,“市面上不缺钱,但投资者的却认为缺乏好项目,这也是滴滴等公司获得这么多融资的原因。”
他补充道,中国排名前20%的创业公司获得了约80%的融资。
泡沫担忧
去年第四季度,全球风险投资交易之所以大幅下滑,是因为市场担心科技投资行业出现泡沫。尤其是当大牌投资机构纷纷减记Snapchat和印度Flipkart等高调创业公司股权价值之际。
但咨询公司Preqin表示,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风险投资却增长50%,达到122亿美元,较去年末的下滑有所反弹。这也推动全球第一季度的交易价值达到了340亿美元,高于上一季度的270亿美元。中国风险投资公司2015年融资1396亿元人民币(约合216亿美元),较上一年翻了一番多。
知情人士透露,除了蚂蚁金服的巨额融资外,滴滴快的也融资逾15亿美元,链家地产融资约10亿美元。
但参与投资的并不仅仅是私募资金。
政府资金
根据清科集团的数据,中国政府支持的风险投资基金在2015年融资约1.5万亿元人民币,使之管理的资金规模在短短一年间就增长两倍,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都来自所谓的政府引导基金,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扮演一定的角色。
“整个行业都坐在大量的‘干火药’(注:指私募股权公司手中握有的待投资现金,此处不包括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基金)之上,所以我们预计交易量将会增长。”Preqin风投主管非利息·埃吉迪奥(Felice Egidio)在电子邮件中说。
由于要大举招募司机,并在与Uber的价格战中保持竞争力,因此滴滴快递也在展开新一轮融资。据悉,此轮融资目标超过15亿美元,高于最初计划的10亿美元。
知情人士表示,蚂蚁金服也将至少融资35亿美元,并获得了国有投资者的强力支持,此轮融资将由中投公司以及中国建设银行的一只投资基金领投。
BAT三巨头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三家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也都在积极参与资本运作。
知情人士表示,链家地产已经吸引了腾讯和百度。倘若顺利完成,该公司的估值就将达到62亿美元,超过Lyft,仅次于印度在线集市Snapdeal。
然而,这场投资盛宴却令规模较小的企业举步维艰,因为行业高管和投资者担心,从上门美甲到杂货配送再到网络金融,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出许多山寨应用,导致前景受挫。
“风险投资本身也在把资金引流到规模领先的企业,导致小企业却无人问津。”汇丰银行分析师Chi Tsang说,“有些投资者或许很难支撑目前的估值。”(樵夫)
- vivo开启顶尖人才招募计划 涉及芯片、AI大模型等领域
- 苹果智能眼镜或提前至2026年末发布
- 生成式AI搜索引擎Perplexity与PayPal达成合作
- 证监会:抓紧出台深化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切实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比例
- 欧盟拟采取加快签证等措施吸引美科研人员
- Sensor Tower:一季度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近7亿美元
- 宇树科技申请注册“机器人牌照”等商标
- 雷军微博设置:只许关注100天以上粉丝评论
- 光电融合产业基金领投 玻色量子完成数千万元A+轮第二期融资
- 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公司国际首站公布
- 马斯克:人形机器人数量最终将达到数百亿
- 华为将推出鸿蒙折叠电脑
- OpenAI宣布向ChatGPT用户开放GPT-4.1模型
- 谷歌Deepmind发布用于设计高级算法的编程AI Agent
- 晶合集成蔡国智:加快40nm、28nm等制程技术应用导入
- 美国或允许阿联酋每年进口50万枚英伟达先进芯片
- 大型强子对撞机“点铅成金”
- 金属复合材料锂离子传导速度创纪录
- 新型AI芯片将大语言模型能耗减半
- 苹果据悉计划为Vision Pro头显添加眼动滚屏功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