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据科技博客TechCrunch报道,继4月8日在大西洋的海上平台成功实现首次“软着陆”之后,“猎鹰9号”火箭将再次发射。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有望再次对“猎鹰9号”进行海上回收。SpaceX证实,公司初步定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4日凌晨1:22(北京时间5月3日22:22)利用“猎鹰9号”火箭,为日本一家通信公司发射一颗轨道高度约为22000英里(约合35406千米)的通信卫星,发射窗口时间为2个小时。而这仅距SpaceX公司首次成功实现海上回收“猎鹰9号”火箭不到三周时间。
猎鹰9号
由于“猎鹰9号”火箭5月4日的发射轨道高达22000英里,因而伴随而来的着陆实验可能将更具挑战性。为了能够将卫星送入更高轨道,5月4日发射的“猎鹰9号”火箭第一级推进器需要更快的加速度,这可能会给SpaceX的“软着陆”实验带来更多麻烦。
4月8日,SpaceX公司一枚“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将“龙”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位于低空轨道,距离地面约为250英里(约合402千米)。在发射的几分钟之后,火箭的第一级推进器在位于大西洋的海上平台首次成功着陆。
随后,SpaceX将这枚“猎鹰9号”运载火箭装在一辆超长的拖车上,从18英里外的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运到SpaceX设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然后转移到SpaceX的机库里进行一系列检查和点火试验,判断它的状态是否保持完好,是否能够进行第二次发射。
二度上天
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此前曾表示,这枚“猎鹰9号”运载火箭最早可以在5月做好再次发射的准备,它将成为SpaceX的第一枚二度上天的运载火箭。
截至目前,SpaceX公司已经成功回收了两枚“猎鹰9号”火箭,一枚是去年12月份在陆地上以“硬着陆”方式回收,一枚是今年4月8日在驳船上以“软着陆”方式回收。
但SpaceX回收得到的两枚“猎鹰9号”火箭却可能面临着不同命运。马斯克去年12月份时曾表示,以“硬着陆”方式回收的这枚“猎鹰9号”不会重新承担新的发射任务,“我想我们可能回保留这枚火箭,毕竟,它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我们第一枚回收的火箭。”马斯克称。
-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第四研究组下设工作组会议召开
- 上海三大运营商推进“双万兆+AI”相关行动
- 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 肖钢: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加快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的治理闭环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固态技术制造端工程化路径已开始显现
- 财联社5月18日电,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罗永浩的AI创业项目或与百度展开合作。 (新浪科技)
- 交警回应贵阳一小米SU7发生车祸致人伤亡:确有该起事故 具体会有相关部门处理
- 国际团队观测到一超大质量黑洞喷射出子弹般气体团块
- 多国共建“人造太阳”达成重要里程碑
- 北斗系统全面进入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
- 宁德时代曾毓群:未来三年电动重卡渗透率将超50%
- 英伟达将调整对华芯片出口
- 发射后失联 印度地球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 中国银行首发中银科创算力贷 助力“人工智能+”行动
- 潘功胜:将持续推动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互促共进 支持完善首都金融功能布局
-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完成生产试飞
- 中信证券:管理软件或是AI Agent落地最佳场景之一
- 吴清:加快推进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 打造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新高地
- 《科创板日报》18日讯,据华为终端消息,5月19日14:30举行nova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
- 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值超5700亿元 同比增长7.39%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