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护眼模式原理解析
数码产品如今已经完全渗透进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如果让年轻人在“一天不吃饭”和“一天不碰手机”之中选择,恐怕选择前者的人更多。然而数码产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悦的同时副作用也悄然而至,视力自然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有没有感觉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看眼睛很不舒服?其实罪魁祸首就是屏幕中发出的蓝光。为了规避这个严重损伤视力的因素,手机及面板厂商做出了不少努力,最近一两年频见于智能手机上面的护眼模式因此出现。那么护眼模式的原理是什么,它对于保护视力是否有用呢?
有数据称现代人平圴一天用眼长达16小时,其中约8-10小时的时间盯着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各种屏幕。而这其中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由于距离眼睛距离更近,对眼睛的损害更严重。这个距离有多近?数据称平均为30厘米,但笔者认为很多人玩手机的时候眼睛距离屏幕的距离要远小于这个数字。
蓝光对眼睛有很大的危害
那么这些屏幕的危害在哪儿呢?罪魁祸首就是它们发射出的蓝光。智能手机屏幕释放的光主要为在可见光谱末端的短波高能蓝光,极易造成伤害的高能蓝光的波长在380-450nm之间。对视网膜色素影响的研究显示,细胞处于波长在415-450纳米范围的曝光下将会丧失活性,而这一范围正是我们每天眼睛暴露在各种屏幕释放的光的范围。长此以外,人们患黄斑变性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眼睛如果长期处于蓝光照射下,对视网膜将产生极大的伤害,轻则诱发干眼症、眼疲劳、生物钟紊乱,严重的会导致眼睛黄斑变性,视力受损甚至是失明。另一方面,蓝光也干扰人体分泌褪黑素,让人们难以入眠,而难以入睡的时候人们又愿意玩手机,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软硬件去蓝光手法解读
鉴于蓝光的巨大危害,最近一两年手机厂商和面板厂商开始致力于减少蓝光的危害。目前主流的去蓝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调暗屏幕亮度或者增加黄色调,另一种是调整LED背光源的蓝光波长,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下。
现阶段绝大多数厂商采用的去蓝光手段是第一种,也就是软件去蓝光。通过特定的软件算法,可以让屏幕发出的蓝光减少。由于现有LED显示屏多采用RGB三色像素,当蓝光减少时,红色和绿色的光谱融合后会呈现一种趋近于黄色的色彩,这也就是为什么软件去蓝光的屏幕都显得发黄的原因。
iOS 9.3加入Night Shift功能
这种手段的代表是小米和苹果,小米在MIUI 7中加入了护眼模式,支持用户自定义。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护眼模式的适用范围,仅限于阅读应用或者全局应用都可以。后来iOS 9.3中也加入了名为Night Shift的模式,不仅可以调整色温还能够自定义护眼功能的开启时间。
不过这种软件去蓝光的手段也有其弊端,第一,它仅能去除约30%的蓝光,对视力的保护作用有限;其次,屏幕色温过高导致色彩偏黄,而不少厂商又在这一模式下令屏幕变暗,二者叠加导致护眼模式下用户的阅读体验严重下降。
另一种去蓝光手段更多倾向于硬件上的调整,通过微调LED背光源将蓝光峰值波长从450nm变为460nm,从而大大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损害。这种手段更加彻底,能够过滤掉约85%的蓝光且屏幕显示效果不会发黄,但由于成本较高普及难度比较大。
通过硬件手段过滤大部分蓝光
作为一项保护健康且比较有效的功能,目前支持护眼模式的手机产品不多,但相信它在2016年将成为新机的主流配置。当然了,虽然软硬件都可以过滤部分蓝光,但现阶段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完全过滤蓝光,因此长时间玩手机对视力的损害还是不容忽视的。即使您使用的手机支持护眼模式,笔者还是建议各位在晚上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实在要使用的话也一定要开启护眼模式,哪怕屏幕黄一些亮度暗一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