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成绩并不理想:除了美国 其它地区并不成功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3日消息,一年半以前,苹果Apple Pay在美国推出,它的出现引起一阵风暴,但是在全球支付市场,苹果的成功很有限,原因很多,包括技术方面的挑战、用户兴趣不大、银行的抵制。

Apple Pay成绩并不理想:除了美国 其它地区并不成功

到目前为止,Apple Pay已经在6个国家推出,只有部分银行支持。最近几周,苹果又拉拢一批盟友,例如:新加坡唯一的合作伙伴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新增4家银行,澳大利亚澳新银行表态支持,加拿大又有5家大银行参与。

去年,Apple Pay总交易额达到109亿美元,大部分来自美国。根据市场咨询公司Timetric报告,Apple Pay比Kenya的年交易量还少,Kenya是一家领先的移动支付企业。

根据艾瑞的数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苹果的全球营业额与中国的交易规模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中国去年的移动支付交易额估计达到1万亿美元,阿里巴巴和腾讯才是主导者。

在巴西、中国和澳大利亚,核心苹果用户很喜欢Apple Pay,但是服务的质量、大家的兴趣明显不同。

通过Apple Pay,消费者可以用iPhone在支付终端上付款,用它来购买咖啡、火车票及其它服务,用户还可以在自动贩卖机上支付。Apple Pay支持非接触式付款。

到今年3月止的6个月里,iPhone销售额达到845亿美元,相对而言Apple Pay的规模还很小,iPhone占了苹果总营收的三分之二。

技术障碍

一个月前,Apple Pay进入澳大利亚,在当地虽然有一家中型银行支持,但是付款机器频频出现错误。

澳大利亚本迪戈银行(Bendigo Bank)新闻发言人解释称:“在某些商户终端上,我们接受了Apple Pay支付服务,但是在此过程中本迪戈银行遇到了一些无法预料的技术问题。"他还说,因为在推出服务时行业并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在导致测试新技术的过程中,支付周期受到了限制。

苹果副总裁杰尼佛·贝利(Jennifer Bailey)认为,出现这种事情是不成熟造成的,没有代表性。她还说:“正如其它的重要技术变革一样,Apple Pay也要时间。我们也希望尽可能快一些,我们尽力了。"

在美国,每支付100美元苹果最多分成15美分。

多年来,苹果堪称移动设备供应链的控制大师,但事实证明支付生态系统更难控制,有报道称,其它国家的银行在谈判时要求降低交易费,结果导致Apple Pay在全球市场发展缓慢。

2013年至2015年,苹果的研发开支增加近一倍,超过80亿美元,因为苹果积极推出新产品,包括Apple Watch、Apple Pay,它还向现有硬件设备和新服务升级。

抵制

在美国,苹果拥有庞大的用户,它可以利用这些用户来发展Apple Pay,但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的情况不同,苹果遭到了抵制,那里的银行正在开发自己的产品。

First Annapolis Consulting分析师约书亚·吉尔伯特(Joshua Gilbert)认为:“总体而言,支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已经有许多企业提供支付服务,革命性的变化不会很快到来。"

Juniper Research分析师温莎·霍顿(Windsor Holden)认为,在英国,去年非接触支付卡支付规模为140亿美元。在智能手机上支付会增加一些步骤,用非接触支付卡支付同样方便,苹果要说服用户使用自己的服务相当困难。霍顿称:“流通的非接触支付卡数量超过8600万,你必须说服英国人在Apple Pay上注册支付卡,问题在于:这些人可能已经使用无接触支付了。"

在澳大利亚,超过60%的支付卡交易是通过无接触支付卡进行的,他们对Apple Pay的热情并不高。一家大型零售商的新闻发言人表示,在他们的行业,使用这种支付方式的人很少。

迭戈·马丘卡(Diego Machuca)现年32岁,他将钱存入澳洲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马丘卡有一台iPhone,大多时候不用现金支付。他认为Apple Pay虽然很有吸引力,但是不会为了使用该功能就更换银行。马丘卡称:“不只如此,要使用一触付款功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Apple Pay在中国推出3个月后,许多用户在论坛抱怨,在一些非常流行的快餐店,用Apple Pay付款没有本地服务方便,比如微信。

不论怎样,苹果在移动支付市场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连谷歌Android Pay和三星Pay也积极参与竞争。今年3月,Android Pay在美国推出,上个月又进入英国,目前只有最新的Android手机才能使用。三星Pay已经进入三个市场:中国、韩国和美国。(编译/虎涛)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