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应用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9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打车应用Uber已经开发了新技术,通过监测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追踪司机是否有不安全的驾驶行为,例如超速、抄近路或急刹车。
这一技术是司机版Uber应用更新包的一部分。它通过提供更多反馈信息,帮助司机提高服务水平。
但是,这类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对司机隐私的担忧,以及Uber对司机生活干涉程度的问题。Uber对司机的定位是独立承包人而非员工。
从周五开始,包括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在内的至少9个美国城市的Uber司机,将能看到他们完成每单业务时驾车的平稳程度,其中包括独立的加速和刹车评分。只要司机一超速,Uber就会在应用中实时提醒司机。
在不同的测试城市,Uber还将利用司机手机的陀螺仪检测司机移动或触摸手机的行为,是否构成在驾车时收发消息。
Uber表示,收集这些数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司机提高服务水平,向他们提供更详细的反馈信息。Uber称,在测试期间,司机不会因表现不佳而面临任何负面后果,但未来公司可能会探索这种可能性。
去年11月,Uber开始在休斯顿进行测试,监测司机驾车行为。
Uber应用中的司机评分画面
这些数据会形成客观记录,保护司机不会因客户没有事实根据的投诉而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Uber最近开始测试一种新的同行评议上诉程序,让同行决定司机是否受到冤枉。
追踪商业车队司机驾驶安全的技术已经存在数十年之久——主要是在卡车行业,车辆安装有类似飞机“黑匣子”的装置,能记录车辆动作,例如刹车和超速。
在智能手机、Uber和Lyft等打车应用以及多家创业公司推动下,被称作车载信息处理系统的这类技术即将开始大规模普及。
车载信息处理系统的支持者表示,其优势大于任何隐私担忧。Uber表示,在接受其服务协议时,所有司机都同意公司利用他们的智能手机对其驾车活动进行追踪。
过分依赖车载信息处理系统这种相对不够成熟的技术会带来其他问题。Uber的美国竞争对手Lyft曾与车载信息处理系统提供商洽谈,认为相关软件还不够成熟。Lyft高管表示,由于存在误报和漏报的可能,司机不信任这一技术。(编译/霜叶)
- 郭明錤:苹果AirPods耳机可能明年才会有重大更新
- 中信建投:大厂推进与机器人企业合作 有望进一步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
- OpenAI发布一个全新基于云端的代码Agent
- 经济日报金观平: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 数据第一次写入聚合物分子 信息编码解码有新法
-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第四研究组下设工作组会议召开
- 上海三大运营商推进“双万兆+AI”相关行动
- 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 肖钢: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加快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的治理闭环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固态技术制造端工程化路径已开始显现
- 财联社5月18日电,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罗永浩的AI创业项目或与百度展开合作。 (新浪科技)
- 交警回应贵阳一小米SU7发生车祸致人伤亡:确有该起事故 具体会有相关部门处理
- 国际团队观测到一超大质量黑洞喷射出子弹般气体团块
- 多国共建“人造太阳”达成重要里程碑
- 北斗系统全面进入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
- 宁德时代曾毓群:未来三年电动重卡渗透率将超50%
- 英伟达将调整对华芯片出口
- 发射后失联 印度地球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 中国银行首发中银科创算力贷 助力“人工智能+”行动
- 潘功胜:将持续推动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互促共进 支持完善首都金融功能布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