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移动并购豌豆荚分发业务 BAT移动市场竞争白热化

新浪科技 李根

7月5日,阿里移动正式宣布全资收购豌豆荚应用分发业务,豌豆荚将与阿里移动旗下的UC、高德地图、神马搜索、PP助手等组成阿里移动业务布局。阿里移动方面表示,整合后的豌豆荚将与阿里移动事业群旗下的PP助手共同拓展移动分发市场。

豌豆荚联合创始人王俊煜

阿里移动事业群UC总裁何小鹏

这也意味着,随着豌豆荚分发业务的站队完成,BAT三家互联网巨头对于国内移动分发的布局都已完成。未来,移动分发市场的格局将呈现出:互联网巨头和硬件厂商两大方向上的竞争格局,现有格局很可能随着“某家巨头+硬件厂商”的联合而改变。

该桩交易案未宣布前,新浪科技曾有过专门报道《传阿里2亿美元全资收购豌豆荚 补齐移动分发短板》,市场上也有不少交易消息,但是豌豆荚联合创始人王俊煜向新浪科技表示:“交易财务方面的信息都不方便透露,但是现在市场上的消息都不准确。”

不过,此次全资并购豌豆荚的应用分发业务,对阿里移动来讲不可谓不是一个好消息。目前,阿里移动方面主打移动分发的PP助手主要在海外发力,而此前国内格局初定,从无到有自己做国内移动分发并非明智之举。

对于豌豆荚来说,进入阿里体系,也确乎是当前最好的结局之一。虽然在移动分发市场布局较早,但随着移动分发市场格局的渐趋稳定,以及手机厂商从终端的切入,移动分发市场的战局靠豌豆荚一己之力已很难扭转。

根据国外调研机构Newzoo的安卓应用商店数据最新报告,目前国内移动分发市场的前5名分别为:腾讯应用宝、小米应用商店、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和华为应用商店,起步较早的豌豆荚目前位居第10。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位次排名不靠前,但豌豆荚用户口碑始终很好,除了不错的用户体验,豌豆荚也是行业内公认的“小而美”和“硅谷范”的公司。

业内对于豌豆荚的“惋惜”,更多来自于机遇的错失。此前,百度在2013年花了19亿美元收购了91无线,当时也有豌豆荚被收购的传闻,并且估值一度达到15亿美元,但最后,豌豆荚选择了继续独立发展。

错失机遇的豌豆荚

创立于2009年的豌豆荚,一度是明星创业项目,不仅是创新工场成立以来的首批孵化项目,也是国内首批瞄准移动化转型的创业项目,受到了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等人的认可。

在2009年创立后,豌豆荚于同年获创新工场数百万美元天使投资;2011年获DCM中国数千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获得软银中国、DCM中国和创新工场1.2亿美元投资,此后还完成了同属B轮的、来自高盛集团的数千万美元投资。

豌豆荚创立当时,正是看中了Google play空缺留下的机会,“打造安卓的App store”成为了豌豆荚的目标,其后随着安卓智能机的普及,豌豆荚享受到了巨大移动分发红利。

然而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日趋成熟,竞争愈加激烈,格局也初步稳定。一方面是以百度为代表的巨头通过巨额收购91无线,补足了移动应用分发短板;另一方面是小米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开始从硬件终端切入移动分发市场。市场已不断受到各方面的蚕食,但豌豆荚在最火热的2013年,并没有选择站队巨头。

实际上,阿里巴巴早在2013年便向豌豆荚抛出过橄榄枝,但豌豆荚方面希望能够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保持产品初心和创业情怀。在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之后,豌豆荚联合创始人王俊煜曾评价称:“所以即使别人能用更少的用户卖出天价,也跟我们没有关系——既然你们所追求的地平线上的那座高山,并不是同一座。”

不过,王俊煜并不认为自己错失了机遇,他告诉新浪科技:2013年的时候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希望把业务和产品的价值放大,到了2016年依然如此。

阿里移动补齐短板

此次将豌豆荚移动分发业务并入,对阿里移动来说不可谓不是好消息。一方面是阿里移动借助豌豆荚补齐了在国内移动分发的短板;另一方面则是,在获得豌豆荚5亿用户的同时,还进一步将豌豆荚的口碑纳入品牌中。

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表示:“豌豆荚是国内少有的深受用户喜爱的品牌,一直在用户体验上追求极致口碑,除了能帮助阿里移动扩张应用分发市场占有率之外,豌豆荚加入阿里移动,未来更大的价值在于双方在’大数据’与’内容’的双向互利。”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移动目前的主要业务都是通过并购而来的,而目前情况来看,各自发展还不错。除了保持独立品牌的发展,阿里巴巴也通过大数据和集团资源,为被收购方的进一步整合和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条件。目前来看,并入阿里巴巴的UC、高德等,发展都不错。

豌豆荚创始团队的未来

媒体见面会上,新浪科技也问到了王俊煜的未来打算,这位豌豆荚联合创始人表示会继续在豌豆荚履行交易承诺,继续保持在豌豆荚的工作分工。

但值得注意的是,王俊煜也在知乎专栏等地表示出了对移动阅读的兴趣。从动态和表态来看,看来王俊煜再创业,只是时间问题。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