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消息,据市调机构 BCI 数据,2023年中国一共卖出 2.7 亿部智能手机。BCI 以新机激活量为统计口径,2023 年国内份额前六名分别是苹果、vivo、OPPO、荣耀、小米和华为,合计占 91.5%。
对比 2022 年的名次,最大变化就是平均售价超 7000 元的苹果超过了 vivo。首发 3 纳米芯片、更换数据线接口、近 3 亿 iPhone 用户已经四年没有换新以及苹果罕见的大促,都刺激了销量增长。
另据数据研究公司 Sandalwood 向《晚点财经》提供的手机品牌电商销量,2023年在京东和天猫上卖得最多的手机品牌依次是苹果、小米、OPPO、荣耀、华为和 vivo。整体销量较 2022 年微增 0.3%。
据《晚点财经》从业内人士处了解,这主要跟小米的线上份额多于线下、荣耀两种渠道几乎持平、而 OV 的线下占比明显更高有关。
整个全球智能手机大盘其实早在 2017 年就已经见顶,巅峰时可以卖出 15.6 亿部,比现在多三成。之后便逐年下滑,唯一的例外是疫情中的 2021 年。
根据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的预测,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大约为 12 亿部,是近十年最差水平。
这还是在市场有包括 iPhone 15 系列发售、8 月底华为无预兆发售 Mate 60 系列以及零工经济(如网约车)刺激入门机销量大涨等 “利好”。
而手机平均售价(ASP)走势截然相反。据市调机构 IDC 数据,从 2013 年到 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只有北美的 ASP 在增长。
但到了近几年,手机越卖越贵、高端机销量增速最快的却是中国、印度、中东、非洲和拉美。
据 Counterpoint 数据,2023年整个手机大盘下滑,而全球高端手机(批发价≥ 600 美元)销量仍增长 6%、创下新纪录,高端机的占比也达到 2017 年水平的 3 倍。
研究机构 TechInsights 预计,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换机周期继续拉长到历史最长的 51 个月。中国消费者换得更勤一些,但也超过 40 个月。
如果人们本来就是奔着要用三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预期去买手机,会更看重手机是不是足够好用、耐用,并愿意为此承受更高的价钱。
而在一个逐渐饱和的市场里,手机厂商同样在尽可能将产品造得更好、卖得更贵,以获得更多利润。消费者和厂商 “双向奔赴” 的结果,是消费者更加找不到换机理由,换机周期继续拉长。
几乎只有最头部的品牌能从这样的消费结构和产品周期变化中受益。消费者从中低端手机转向高端手机,大概率同步向认知度更高的品牌迁移。在华为因不可抗力缺席的几年里,其他几家国产手机厂商不可谓不努力(自研芯片、堆新功能、开新产品线和子品牌、找镜头厂商联名),但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抓住高端市场缺口。
而如今随着华为强势归来,其他国产厂商原先的基本盘也有被蚕食的风险。Counterpoint 预计,小米、OPPO、vivo 和荣耀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将下降,并可能影响它们在海外市场的财务状况和资源配置,因为资源需要更多拿来捍卫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更依赖线下渠道的手机厂商可能会面临更大压力。因为赚不到足够利润的经销商,可能像消费者一样转向头部阵营。
-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第四研究组下设工作组会议召开
- 上海三大运营商推进“双万兆+AI”相关行动
- 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 肖钢: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加快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的治理闭环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固态技术制造端工程化路径已开始显现
- 财联社5月18日电,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罗永浩的AI创业项目或与百度展开合作。 (新浪科技)
- 交警回应贵阳一小米SU7发生车祸致人伤亡:确有该起事故 具体会有相关部门处理
- 国际团队观测到一超大质量黑洞喷射出子弹般气体团块
- 多国共建“人造太阳”达成重要里程碑
- 北斗系统全面进入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
- 宁德时代曾毓群:未来三年电动重卡渗透率将超50%
- 英伟达将调整对华芯片出口
- 发射后失联 印度地球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 中国银行首发中银科创算力贷 助力“人工智能+”行动
- 潘功胜:将持续推动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互促共进 支持完善首都金融功能布局
-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完成生产试飞
- 中信证券:管理软件或是AI Agent落地最佳场景之一
- 吴清:加快推进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 打造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新高地
- 《科创板日报》18日讯,据华为终端消息,5月19日14:30举行nova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
- 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值超5700亿元 同比增长7.39%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