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蔚来是汽车+互联网 好产品是底线

2016年12月16日下午,2017青年态度•年度车盛典暨首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汽车分论坛在京召开,主流车企嘉宾、业界精英齐聚一堂,探讨汽车行业大事,共享年度汽车盛典。以下为蔚来汽车高级副总裁张洋发表的演讲:

张洋:尊敬的各位嘉宾、建为部长还有各位媒体的同仁、汽车行业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受蔚来汽车董事长和中国青年报社的委托来参加这样的盛会,接下来跟大家分享过去我们做的事情,分享一下我们对未来出行以及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一些思考。

首先,蔚来汽车到今天应该是刚刚度过了两岁的生日,我们是在2014年11月24号正式成立的企业,成立之初,我们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个承载2700万辆汽车,3300万辆产能的产能上,我们是否需要这样一家汽车公司?

大家看到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按照现在我们说的,三去一降一补情况下,我们看到中国的汽车产能还是相对过剩的,但是结构来说是不科学的,我们的高端产能仍然是紧缺的,但是低端产能是富剩的,站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中国汽车有一系列的企业家,已经开始思考未来的汽车发展是个什么样子的。

其实要从汽车工业大概150年的历史来讲,就是当我们最早汽车产业刚刚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客户和竞争力是什么,在那时候因为媒体的交流有限,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客户是听众,他们的信息来自于我们整车厂、全渠道所传递的信息,这个时候毫无疑问所有的整车厂都会把自己定义为要作出一个好产品,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个时候我们认为为了制造一个好的产品。当然首先你得聚焦制造水平。

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看到,现在的世界上,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竞争格局,有大众汽车等这样的公司,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实际上来讲,我们把汽车分成两块,一块是我们的概念,我们在考虑未来用户的思考,今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感谢,今天在座也有很多的老朋友,应该有两代多的骑车人,我认为,正是因为过去三十年中国汽车有各位的努力和发展,我们踏过了很多的制造门槛,也正因为由过去三十年两代汽车人的努力,才有今天所谓的互联网行业可能能够在汽车行业的基础,还要感谢两代汽车人的支持和努力。

随着2000年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多的信息对称,这个时候可能我们的用户发生很多的变化,他不再想仅仅是一个听众,他想成为一个参与者,想跟汽车企业产生更多的互动,这个时候,我们就比较我们的传统汽车厂,和所谓的互联网大潮在美国涌现的一票互联网资本进来的汽车厂,到现在可能唯一幸存的就是特斯拉,它采用的方式是直销,也就是它在尝试改变我们传统的产业链的布局,在尝试着跟用户做更多的互动,同时,如果去对比特斯拉和我们传统的汽车工业的人力资源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差异。在特斯拉研发企业中,软件工程师和传统汽车工程师匹配是2:1,传统汽车公司传统汽车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是10:1的关系,他们在践行软件定义硬件,因为他们认为软件天生就有跟用户更多的互动。

今天,大家也看到,在座有很多的企业在今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们作出了很多爆款的车,也有很多的消费者愿意接受这样的产品,这个时候,我们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消费者和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其实跟蔚来汽车投资人我们经过了几轮的探讨。首先,大家达成一致,我们认为未来的商业模型,应该是属于那些勇于创造用户机会,勇于经营用户体验的企业,因为我们的用户想成为企业的一部分,成为品牌的拥有者,我们用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产品来实现消费者这个梦想?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已经不应该是一个门槛,而是必须的,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想树立批派,想在现在的汽车做建树,一款好的产品是必须的,如果产品做不好在这个市场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竞争力除了做差别之外会变成一个全程的体验,从用户开始想买车到用户拿到车,到用户使用车,甚至到车后期的服务。

九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大家想象一下使用诺基亚的时候可能功能很单一,每天就是打电话,可是在今天我们的苹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时候我们仍然使用手机,但是手机多长时间是真正用来通话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定义产品的机会,让用户尝试了一些改变,所以我们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不论是汽车行业还是  行业,拥有汽车核心的用户,就代表你以后有更长远的发展机会,而反思现在汽车行业的模式,更多的时候,当我们把车从厂商交付给4S店以后更多的消费者,是没有花很多的精力服务消费者,中国人拿到第一辆车以后四年以后都换品牌了,为什么汽车工业把这个世界上最忠诚的用户花了四年就换另一个品牌,因为他的四年里面汽车完全是一个交易,所以我们希望尝试创造一种模式能够让整车厂更多的能互动起来,用户的买车保证高频的互动行为,维护自己的用户体量,从而成就一个不同的汽车领域的产品。

要创造一个娱乐的出行方式,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因为现在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自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传播速度非常快,所以变相来说只有你拥有核心用户愿意跟别人分享,使用你的产品经验的时候,你的产品才是有趣的。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想法,那么在经过两年的时间,实际上,在2014年一直到今年的6月份,我们有很多很多的企业家认可蔚来汽车想法并且加入了我们的企业,包括了我们现在的董事长李斌,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京东创始人强东先生,还有包括腾讯、红杉等还有一系列的国际资本。这些投资行业的人为什么看好汽车工业?为什么看好蔚来汽车?我觉得他们投蔚来汽车,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未来汽车可能被赋于更多的属性,可能汽车未来会变成一个大的终端,看到了这个行业变革的前沿,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机会。

目前,经过两年的时间,蔚来汽车已经完成全球化的布局,也感谢在过去全球化的进程中,现在我们的中国人可以用全球最好的最远和水平为中国打造自己的市场产品,所以我们在欧洲、伦敦、在慕尼黑都建立了我们的研发中心,在中国北京、上海,沿着中国的长江经济带,从江苏一直到湖北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一系列整车基地,同时我们在美国和硅谷旧金山也建立了我们的研发中心,实际上我们希望全世界最优秀的资源、最好的技术能够集成过来,结合成中国人需要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前在上海我们拥有差不多1700名全职的整合开发工程师,也正是我们有这些工程师才能去创造适合中国人的产品,在今年10月份的时候加州的议员,亲自到我们美国的公司,给我们颁发了在硅谷测试无人驾驶的汽车牌照,中国人的企业可以尝试把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技术放在哪里测试,希望也可以在我们的中国产品上得到应用。

我们在德国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造型、内饰和外观,聘请了很多国际顶尖的人才帮助我们定义我们的产品,定义什么样的品牌和形象适合,因为今天中国的竞争已经是全世界的竞争力,我记得很清楚在两年前,当我们开始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去一些部委领导那做汇报,有人反映说中国2700万的市场,为什么还没有中国能拿得出手的品牌和核心技术?尤其新能源汽车上,我觉得经过过去两三年的努力,我们新能源汽车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国的市场也一定能承载全球化的品牌。

我们在伦敦有我们的前瞻性工程技术中心,我们去设计高性能的汽车,我们参加了世界方程式,很幸运第一届我们就拿到了车手总冠军,这也是中国人中国车队在世界一级方程式在世界拿到最好的成绩,我们通过赛事的技术大量的总结经验拿到我们日常产品上。

同时就像很多整车厂,你要有自己的心脏,这点上我们认真的思考整个汽车行业,所以我们在汽车的大三件上认真的做这个事情,到目前为止,蔚来汽车已经申请270个专利,已经获批270个专利,围绕整车、动力总成和相关的核心技术,我们在独立的建立自己的研发能力和体系。同时在今年的3月份,我们也说我们的商业模型,其实并不是一个互联网造车,我认为更精确的归纳过来汽车模型应该是汽车加互联网,所以我们的底线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产品,好的汽车,好的应用,然后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技术,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通过电商的手法,也就是我们认为我们属于汽车+互联网,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走的跟传统的互联网汽车不太一样的地方。

我们今年会宣布打造一个产业基金,这个不是为蔚来汽车自己做的,我们看到随着新能源汽车产生这样的机会,在清量化,在智能网联的汽车,在无人驾驶储能产生了大量的机会,这些机会有相当一部分的项目来自于软件团队或者小的创业公司,以前很多的创业新兴企业想进入我们整车厂供应链体系是非常难的,至少需要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我们希望通过一些资本,通过一些平台,来帮助一些年轻的有理想的有创业精神的一些年轻人,更好更快的适应,作出符合汽车行业的标准,所以我们在今年3月份做了一个规划,我们很多朋友看到在上个星期我们跟产业基金正是在武汉落户了产业基金,我们也是一步一步的按照我们的规划在实现我们的部署。

现在介绍的就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在14、15年是唯一一个中国人的车队在跟世界一流厂商进行竞争,今年第二个赛季也有一些新的中国合作伙伴加入这个赛事,让中国真正的成为一个汽车销量大国之外,也成为一个汽车技术大国和汽车的文化大国。

今年的蔚来汽车2岁生日来临之际,发布了第二个产品,叫EP9,也是我们经过两年的开发集成了很多我们在赛车上的经验以后作出的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目前我们在德国在法国世界著名的赛道都刷出了最好的成绩,目前已经被称为目前跑得最快的电动车,这个也证明其实我们中国人是有这个能力集成世界一流的技术作出一个好的产品。我们同时也发布了我们的品牌,我们的品牌今天我也希望跟在座的大家一起,汽车行业作为国家的一个支柱行业能够为环境的改善做一些贡献,我希望我们的品牌一样,有两条路,去通向一个蓝天一个白云,通过我们的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也愿意跟各位传统的汽车厂在一起,跟媒体朋友在一起,一起努力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一起努力让我们的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生活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徐志进

文章关键词:蔚来EP9蔚来汽车赛车造车新势力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