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Music一个月收获抵Spotify三年半

[摘要]Apple Music推出不到一个月用户规模突破1000万,发展速度之快令业内人士吃惊。

Apple Music一个月收获抵Spotify三年半

腾讯科技讯苹果最新的音乐流媒体服务Apple Music推出已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据Hits Daily Double引述唱片行业的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称,这项服务已经获得了1000万用户。这些业内人士一方面对于Apple Music服务的发展速度感到吃惊,另一方面也非常乐于看到这种现象。

有些早期的评测报告批评Apple Music的界面有些笨拙和不直观,这不像苹果的风格。有鉴于此,Apple Music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1000万用户就更显难能可贵了。

Pandora和Spotify感到担忧了吗?

苹果在2013年时就凭借iTunes Radio向Pandora发动了第一轮攻击。与Pandora一样,iTunes Radio采用了广告支持的免费模式,但是iTunes Match用户使用的是无广告的版本。现在,iTunes Radio和iTunes Match都被整合到了Apple Music之中。

iTunes Radio推出后仅过了数日,苹果就宣布该服务已经获得了1100万独立用户。受此消息影响,Pandora股票立即大跌。在推出后的第一个月里,iTunes Radio的用户数量便达到了2000万人。

从那以后,Pandora的用户增长速度就落后了。需要说明的是,Pandora的用户人数仍在继续增长,上个季度增长了5%,达到了7940万人,然而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它的用户增长速度已经减慢了。受此影响,Pandora股票陷入了长期阴跌之中,去年的累计跌幅达到了33%左右。

就跟iTunes Radio对Pandora构成了直接威胁一样,Apple Music的点播功能也对Spotify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但是与Spotify不同的是,Apple Music没有提供广告支持的免费模式。Apple Music服务的包月费用为每用户10美元或每家庭15美元。相比之下,Spotify声称它现在的活跃用户人数超过7500万人,其中有2000万人是付费用户。

这就意味着苹果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Spotify花了将近7年的时间才获得的付费用户的一半数量。但是请不要忘了,苹果为了吸引用户给Apple Music设定了3个月的试用期。它必须坚信能够留住这些用户,因为它最近已经决定在试用期内也向艺人们付费。

这意味着真正的大考还要两个月才会来临

归根结底,问题的关键是苹果能够留住多少用户,也就是有多少用户会留下来并交纳一定费用?或许与Spotify的关系更大的问题是:苹果能够挖走它的多少用户?虽然这两款服务并不一定是互斥的,但是它们重叠的情况也不少,大多数人只会选择其中的一款而放弃另一款。

在大多数情况下,Apple Music和Spotify都提供了相当可逛的音乐库,只有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和托姆·约克(Thom Yorke)等著名艺人例外。

除了轻轻松松地就获得了大量忠实用户之外,苹果还有两项Spotify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家庭收费模式和人力策展。Apple Music的家庭收费模式(每家庭每月15美元,最多6名用户)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收费模式。Spotify在向第一名用户收取了10美元的包月费之后,每增加一名用户需要多支付5美元的包月费,也就是说对于家庭用户来说,5名成员的包月费就达到了30美元。虽然Spotify打算与Apple Music争夺这部分家庭用户,但是它似乎还没有感觉到来自苹果的压力。

在策展方面,Spotify刚刚宣布与Beatport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准备将后者的策展播放列表加入进来。Beatport也将制作出更多的策展播放列表。以前,Spotify的人力策展拓展主要来自于分享播放列表的用户,它自己只提供了很少一部分策展播放列表。但是苹果投入了重金去聘请音乐业界的顶尖人才,因此Spotify后面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目前还不清楚苹果是否会在近期提供官方数据。Apple Music的业绩将被并入服务业务,它有可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如果1000万用户全部选择10美元的包月模式,那么Apple Music就能在每个季度为公司提供3亿美元的收入,苹果当前的季度收入在50亿美元左右,因此增加3亿美元收入对公司业绩增长还是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的。

如果Apple Music获得2000万、3000万甚至更多付费用户,投资者们将很容易注意到它的存在和贡献。(林靖东)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