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是这么残酷:要么大要么转型要么死

本文是凤凰创投硅谷行系列报道之一,更多来自硅谷的一手报道,请关注近期凤凰创投总监权静(http://weibo.com/quanjingmm)

创业之风劲吹,国内各种服务机构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其中一只劲旅就是从房地产横切过来的大佬,以潘石屹和毛大庆为首。潘石屹的SOHO3Q也好,毛大庆的优客工厂也好,学的都是美国的coworking space,“联合办公”这种模式。权小静在旧金山就参观考察了一家叫Runway(跑道)的coworkspace,2013年初开张的这家公司,堪称这方面的先驱。从Runway当下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转型的方向,希望能给国内这类公司提供一些借鉴。

△Runway董事总经理MattWalters

Runway的总部位于旧金山的MarketStreet1355号,和Twitter的总部在一栋大楼里,这栋大楼也被人叫做Twitter大楼,不仅因为Twitter是这栋楼市里最大最有名的公司,更是因为Twitter的入驻才使得这里成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创业中心。

△Twitter办公楼

原本Runway、Twitter、包括其他一些著名的互联网创业公司Zendesk、Square等所在的这个街这个区域被称为Mid-Market或Central Market,虽然它地处市中心,却是旧金山人人皆知的贫民区,治安很差,商业萧条,招商来一个死一个。直到2011年4月,Twitter宣布自己已决定搬进这个区域中那栋最大的楼。因为Twitter在和政府的讨价还价中获得了优惠,其中最大的优惠包括工资税,这意味着当这些技术公司增加新雇员时,可以不用缴纳这部分税收。随后的短短两年内,整个Mid-Marker区域已有十多家颇具规模的技术公司租下了这里的办公楼,其中的明星包括Zendesk和Square。

多元文化、酒吧、时髦的男女和夜生活,吸引很多年轻创业者更喜欢旧金山,而不是平静枯燥的硅谷生活。旧金山也成为年轻创业者新的聚集地。Runway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得益于优惠政策,Runway成立之初的成本,应该比其他开放办公每张桌子大约低100美元。

△Runway

Runway的董事总经理Matt Walters 向我介绍,旧金山的总部现在共有240个工位。每个人一张办公桌,每人每个月的收费是700美元。每一个创业项目平均是3个人,平均呆在Runway的时间是7个月,当他们取得更好的发展、拿到钱或人员进一步扩充时,就会搬离这里。

走了一圈,发现现场的工位还远远没有租满,空桌子很多。Mat告诉我,依靠租金收入,Runway是可以营收平衡的,而且有盈利。但是,Matt10个月前加入的时候,任职董事总经理的时候,显然不是为了来当“包租公”的,而是为了拓展Runway的投资业务。

显然,看着一家家创业公司搬进来又搬出去,快速发展,财富增值,而Runway只是收到了一点租金,有点类似端着金饭碗要饭,估值缺乏想象力,也很难拉到投资。

但是,从收房租往投资切,并不那么容易。据Matt的介绍,进驻Runway的公司,75%都拿到了投资,至少是天使轮,所以大部分都是暂时不缺钱的主儿。而A轮

硅谷15Five企业内部协作平台

或者B轮又不是简单的一点小钱可以搞定,更重要的是因为Runway过往的商业模式,使它缺乏有专业能力的投资经理。

作为Runway唯一负责投资的人,过去半年,Matt频繁来往中国,他飞过深圳、广州、杭州、北京等城市,跟中国的投资人对接。但截止目前,Runway的融资和投资都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与Runway寻求突围相对的,是WeWork的大行其道。与Runway的商业模式类似,WeWork的商业模式是用折扣价租下写字楼的一两层,并将办公场地划分成许多小块,然后每月向那些希望大家紧挨着办公的创新公司和小公司收取会员费。2014年底,Wework宣布完成了一笔规模达3.55亿美元的融资。消息人士透露,本轮融资对WeWork的估值达到了约50亿美元。

为什么同是cowering space,Runway和WeWork却冰火两重天呢?和硅谷的投资人认识交流,他们认为核心的因素在于:规模。截止到2015年3月,WeWork在全世界10个城市建立了29个共享办公场地,并计划在今年秋季扩展至60个,服务更多城市及海外市场。

“只有上了规模,社交平台才有价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入口”该投资人跟我分析。WeWork 的社交平台显得很重要,只有结合线上良好的社区氛围,线下整合资源的效率和用户粘度才会比较高。

因此,对于联合办公的模式来说,只有做的足够大,才有互联网的聚集效应,才可能做社区,做平台,才可能产生包租公之外的估值可能性。

因此,潘石屹也好,毛大庆也好,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难题也同样是:如何快速上量,做出规模。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