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成功能够威胁到苹果吗?
在我们度过愉快的周末的时候,外媒因为小米而开撕了!
十几个小时前,外媒Fast Company和BGR相继发布了两篇立场截然对立的文章,前者认为小米是苹果在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威胁,而后者则表示反对,认为小米在苹果面前翻不起大浪。
近段时间以来,依靠手机起家的小米开始大手笔地扩展自己的市场范围,不仅推出了更多款式的手机,也涉足芯片、耳机、路由器、音响、空气净化器、智能电视、运动相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甚至还有传言中的无人机项目飞米;于此同时,立足于中国国内市场的小米也在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并且已经在东南亚初步打开了市场。要知道,从小米第一款手机上市到现在,才仅仅过了4年时间。小米取得的成绩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堪称“奇迹”。
然而因为专利授权等问题,小米的主要业务还并未进入发达国家,尤其是有市场标杆性影响力的欧美市场。而据调研公司IDC的数据,在中国市场,小米已经坐上了手机销量第三的宝座,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而在全球市场上,根据Gartner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最新手机市场数据。小米以4.9%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五位,位于三星、苹果、华为和联想之后。需要提及的是小米和联想的销量过于接近,两者的全球市场排名可能需要对调。
对于这样的“市场奇迹”,媒体有点分歧实在太正常了,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简单梳理一下这两家外媒对小米是否能取代苹果的议题展开的讨论吧。
认为小米大有作为的Fast Company首先指出小米取得成绩已经让小米本身成为了一家势不可挡的公司。另外其还指出小米在西方的名声并不好,主要还是因为对iPhone设计“不要脸的抄袭”并将其应用到“其肮脏的低价手机”上。正如苹果设计部门负责人Jonathan Ive在去年十月份的公司大会上说的那样:“我认为这是盗窃,而且是懒惰的行为”。
然而尽管有这些骂名和偏见,Fast Company却指出小米的市场策略才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而且小米在新款的手机中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设计,未来很可能摆脱专利问题的困扰,尽管目前小米身上还存在很多苹果的影子,看来“雷布斯”的名字不是白叫的。
而小米的市场策略则是通过以近乎成本价的价格提供高性价比的手机,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和MIUI等软件建立良好的行业口碑和用户黏性。要知道,小米的发布会和苹果的发布会一样受到格外的关注。
而小米近来正在将这种市场策略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上,其中包括智能电视和空气净化器,同样,小米公司的这些产品也受到了追捧。比如推出了一年的小米手环就已经凭借总销量超600万的市场成绩成为了行业第一。
而小米的国际市场野心也不容小觑,在印度等东南亚市场打开销路的同时,小米也在积极布局欧美市场——该公司已经在欧美销售手机配件了;而小米在发达国家的进一步扩张所面临的唯一障碍就是专利。一旦专利的问题得到解决,小米毫无疑问将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威胁到苹果;而另一家手机巨头三星,则已经感受到小米所带来的压力了。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统计,小米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18%,而与此同时,三星的手机销量则在不断下滑。
知名科技博主Ben Thompson称小米是一家有技术的、很极客的的公司。但他认为小米的模式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在美国,大部分极客和爱好者买得起iPhone。”
尽管小米一直在积极地向高端布局,但小米却一直摆脱不了中低端的本质。媒体BGR认为这就是小米无法撼动苹果地位的关键原因。
尽管小米之前去的成绩让人艳羡,但小米却在用利润换取市场,单台小米手机获得利润远远低于一台iPhone的利润。而小米的全球扩张之路也将因为专利问题而夭折,小米最终仍然会被逼退回国。
而凭借设计、应用质量和更好的使用体验致胜的iPhone也是无法被价格战所征服的;众所周知,iPhone的售价一直都比较高。而现在,随着中国高端手机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iPhone的成功更是前所未有。今年前两个季度,iPhone设备出货量达到了惊人的1亿台!7月份,iPhone手机的销售额占到了整体手机市场销售额的59%,利润更是占到了90%。
所以,倘使小米在中国都无法击败苹果,又何以在世界对苹果构成威胁呢?更何况有很多人认为小米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事实上中国本土就已经出现了很多“追随者”,小米在追击苹果的同时还需要面临来自“追随者”的压力。
而在手机市场之外,苹果同样也在积极谋求更多样化的布局,从Apple Music到传说中的自动驾驶汽车,从Apple Watch到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另外,苹果同样也有电视盒子和路由器。如果小米并不能在自己的产品中实现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仅凭借低价很难在未来的更多主要市场领域挑战苹果,苹果仍然将继续将小米压制在中低端市场。
你认为小米的前景如何?大步迈进的小米最后能否对苹果构成威胁,还是会因为步子迈得太大而扯到蛋?反正不管小米的成功能否继续维持,小米现有的成功已经使其成为了值得研究的典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