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这两家手机品牌合计占印度4G市场38.9%的市场份额,超过了三星的29.9%。
文/柏铭007(微信公众号:通信漫谈)
去年以来,中国手机品牌开始高度关注印度市场,各自祭出了不同的策略,不过近日印度当地媒体India Times报道指在4G市场中国手机品牌联想和小米占有了前三位的两个位置,对印度当地品牌造成了冲击。
联想和小米在印度的成功
据India Times的报道,在印度4G市场,联想(含MOTO)的销量暴增,市场份额从一季度的第四名跃增到第二名,份额为21.8%,与第一名三星的市场份额差距在8.1%。一季度的时候考虑到第三名apple的市场份额是15%,可以推算出联想二季度销量增长的迅猛!
小米的市场份额从一季度的17.7%微幅下降到二季度的17.1%,跌到第三名。中国这两家手机品牌合计占有了印度4G市场的38.9%的市场份额,超过了三星的29.9%。
联想和小米的成功来自于其在印度市场推低价4G手机。联想并购之前的MOTO去年在印度市场本就表现不错,其在印度市场销量最好的正是中低端的MOTO G和MOTO E,两款手机在印度市场售价分别是199美元(约合1203元人民币)、109美元(约合656元人民币)起。今年初在联想的推动下,提升了性能的新款MOTO G和MOTO E在印度市场推出,售价微幅降价到1170元人民币、609元人民币。
MOTO低端手机的销量猛增鼓舞着联想推出更多的手机款式进军印度市场,近期其以联想品牌推出A2010进军印度市场,售价低至491元人民币。
小米去年7月左右开始进军印度市场,半年时间销量达到100万部。当时推出的红米1S和红米note在印度售价约合723元人民币和1033元人民币。今年3月份小米在印度市场发售红米2售价是699元人民币,目前这款手机在印度市场已经降价到599元人民币。
联想和小米对其他国产手机品牌的启示
印度的人均收入较低导致其国民的购买力较低,据IDC的报告2014年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平均价格只有135美元,今年上半年印度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猛增40%,但是二季度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均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要在这个市场赢得销量,低价是必须的武器。
2014年中国手机品牌中在印度市场销量最大的是金立,今年一季度金立在印度4G市场的排名还在第八位;中国第一大手机品牌华为手机今年一季度在印度4G市场销量第十名,二季度这两个品牌都没有出现在前十的名单里。
原因就是华为和金立在印度市场推出的手机性价比不如联想和小米的产品,例如今年初金立在印度市场推出的重磅产品Pioneer P4S手机,4.5寸屏搭配的是联发科的MT6582芯片,性价比远远不如红米2和MOTO E;华为今年3月在印度市场发布的荣耀6 plus和畅玩4X价格太高,前一个售价高达2649元,后一个售价1048元,远离印度人的消费水平,致难以获得销量。
联想和小米则深刻理解了印度的现实,推出符合印度消费水平的产品,并针对印度人对低端手机的需求推出了有足够吸引力的产品。特别是联想,今年新推的MOTO G和MOTO E价格比去年更优惠,在看到了这类产品的市场前景后推出更低端的联想品牌产品以赢取市场份额。
小米除了推出低端产品外,迎合印度政府促进本地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更在印度市场与富士康设厂生产廉价手机。目前在印度上市的红米2增强版就是在印度的工厂生产的,其售价约合699元,比红米2高100元。
除了中国手机外,去年被micromax步步紧逼的三星,今年其在印度市场站稳了脚跟,其武器也是低价手机Galaxy J1、Galaxy Core和Z1,售价分别是722元人民币、759元人民币和568元人民币,在低价手机的推动下三星在4G市场的份额微升,而在整个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则回升到24.5%,超过了micromax的16.7%(据Counterpoint)。
联想在印度市场的销量猛增,与小米一起位居印度4G市场前三名的现实告诉了中国其他手机品牌,要进军印度市场就得靠低价手机,要用足够优秀的性价比来打动印度的用户,这个市场对价格比中国更敏感。
- 财联社11月25日电,SpaceX计划于11月25日使用猎鹰9号从佛罗里达发射23颗星链卫星进入低地球轨道,其中包括12颗具备DTC技术(手机直连卫星)的卫星。
- 财联社11月24日电,印度反垄断机构拒绝苹果暂停调查报告的请求,要求苹果提交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路透)
- 华为Mate70系列预约购买人数已超300万
- 顺丰控股:H股公开发行价定为每股34.30港元
- 招商策略:率先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的企业 将成为新巨头
- 武汉将举办2024智能汽车链暨数字科技链企业合作洽谈会
- 2024年贺岁档电影票房突破3亿元
- 寒潮预警升至黄色 最低气温0℃线将抵达苏皖北部至河南南部一带
- 黎真主党称首次使用无人机中队袭击以色列阿什杜德海军基地
- 美国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 再创新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