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美国逞英雄中国服软 为求生存放下灵魂

Uber 如果想要在国内市场生存下去,就必须比Google、Facebook、Twitter和 Dropbox 做得更好,这也意味着 Uber 必须摒弃当初促使其成功的理论。

Uber 今年计划在中国市场投入 10 亿美元与滴滴快的正面交锋,后者背靠阿里和腾讯,而 Uber 则有百度撑腰。目前,Uber 称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 30%-35%,仍大幅落后于滴滴快的。

最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也使得专车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办法》可能会禁止私家车接入打车平台,当然,并不是 Uber 一家才会受影响,滴滴快的也是如此。

《办法》出台后,Uber 表示:

会认真领会管理办法的精神,并积极参与整个办法的制定过程。一旦管理办法在征求意见后颁布实施,会以此为标尺,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并全力配合新规的落实落地工作。

Uber 的这一表态多少有点出乎意料。要知道,在国外,Uber 对所有的规则都是嗤之以鼻的,这也是为什么 Uber 能够打破全球传统的出租车市场,这也是 Uber 的成功之道。以美国为例,Uber 站在消费者这一方,代表消费者的权益,对抗政府,从而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而在国内,这显然行不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到 2010 年底,十几年间,国内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速为 26%,这也是为什么 Uber 一定要啃中国这块硬骨头。近五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为 7.2%。汽车数量的猛增使得国内道路的承载能力达到极限,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而 Uber 和滴滴快的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现在,摆在 Uber 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在完蛋之前改变当局的专车政策;要么成为对手旗下的另一个出租车公司。这就是生存,即使是在违背初心的情况下。如果最终,Uber 在国内存活了下来,却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这对 Uber 又有什么好处呢?

文章来源:Bloomberg 首发于TECH2IPO/创见(http://tech2ipo.com/) 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