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开年,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集团”)就在VR产业的棋盘上连下三子快速卡位:2月2日,阿里集团斥资7.935亿美元投资Magic Leap(美国知名的AR公司);3月17日,阿里集团宣布成立VR实验室并公布了集团的“VR战略”;4月1日,阿里集团紧跟着推出“Buy+计划”.阿里集团在VR/AR产业的“战略三步走”,尤其是“Buy+计划”,率先切入“VR+电商”这片蓝海,有望加速VR的全民化普及。阿里集团的强势布局也将成为VR产业发展的强力推进器。
“Buy+计划”为网购再燃一把火
阿里集团推出的Buy+计划,是通过VR技术打造交互式三维购物场景、通过虚拟淘宝商品库以及虚拟世界的人与商品互动,开启“VR+网购”的一种新商业模式。2015年,淘宝网的活跃用户数已超4亿人,业界相关人士认为,借助淘宝平台的广泛影响力,阿里集团切中了网购人群的“痛点需求”,向消费者快速且强力地普及了VR概念,有助于刺激VR硬件的潜在消费以及VR内容的延伸需求。阿里推出Buy+计划的另一层意义在于,这是VR从B端体验向C端应用进阶的标志性事件,“VR+网购”预计将为VR产业提供新的变现增长极。
目前,淘宝计划将在4个月之后上线该功能。通俗地讲,Buy+计划就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各地商场随便逛、各类商品随便试。Buy+通过VR技术100%还原真实场景,也就是说,使用Buy+,身在广州的家中,戴上VR眼镜,进入VR版淘宝,可以选择去逛纽约第五大道,也可以选择英国复古集市。让你身临其境地购物,去全世界“买买买”.
新商业模式待市场认证
当然,新的商业模式固然值得强烈期待,但要其充分产生效果也需等待时日,毕竟新商业模式充分落地仍待时间和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业界人士认为,首先,Buy+概念片中所宣扬的能提高网购消费者的质地触感体验等技术特点,需要VR体感设备的进一步普及,以及VR技术的发展成熟;第二,在技术成熟、体验完美之前,VR网购还不一定能充分转化为消费者主动购买配套VR产品的刚性需求;第三,将VR技术应用于购物领域,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快速把淘宝10亿件次的商品在虚拟环境中1:1复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阿里集团推出了造物神计划,丰富的VR商品库可以直接降低网络购物的退货率,提高实体店购物的购买效率。但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实体商品虚拟化成本壁垒较高,商家试水仍需要时间。
投资机构集聚的下一轮大餐
科技的进度、时代的变化,正让线上购物进一步蚕食实体店的生意。近日,在2016IEBE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上,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就预测:最大的电商将会成为最大的实体店的拥有者,最大的实体店的拥有者将成为最大的电商平台的拥有者,两者会进行相互融合。
可以确定的是,“线上购物+VR体验”将颠覆现有中国的商业格局,实体店也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
在硬件上,苹果官网正式上架首款第三方VR设备View-Master(适配iPhone5及以上产品);HTC发布Vive,据悉其预售量超过预期;索尼预售含PS Camera和PS Move的PSVR;谷歌推出Google Cardboard Plastic;在VR内容领域上,百度宣布将建VR教室布局教育产业。这些旗舰硬件商对VR产品的主力研发,互联网巨头的强势布局,也将打开VR内容市场的边界。业界认为,VR产业链发展正获得快速推进,中长线的投资机会非常大,将成为投资机构们集聚的又一轮商业大餐。
- 京东外卖将转向爆品策略
- 财联社创投通:一级市场本周融资总额约46.31亿元环比减少0.45% 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活跃度居前
- 运来智能机器人研制总部项目落地无锡高新区
- 影石创新胜诉美国337调查 已起诉GoPro侵权
- 智元、宇树中标1.24亿人形机器人订单
- 月之暗面Kimi K2发布并开源 擅长代码与Agentic任务
- 中国诚通与江苏省签约设立100亿诚通科创(江苏)基金
-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就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开展调研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李宁合作成立人形机器人运动科学联合实验室
- 磐动电气获Pre-A轮融资
- 群创:因应市场调整产能结构 计划将南科五厂产能整并至其他工厂
- 时驾科技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 赛感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 铠侠UFS 4.1开始送样 512GB和1TB版本采用BiCS 8 NAND
- 追觅扫地机火遍全球 多个国家市占率断层第一
- 抖音集团成立云月长石科技公司 注册资本19.3亿
- 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 独家|阿里已在澳大利亚、巴西、中东、英国开展外卖等即时零售业务
- 小鹏汽车兑现60天账期承诺 多家供应商收到签署补充协议邮件
- 呈和科技:股东科汇投资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