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那么银行信用风险如何管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步骤有哪些?接下来我们一起解答。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或不愿履行合同条件,从而给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手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即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发生在贷款中,也发生在表内和表外业务中,如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在适当的条件下增加坏账核销准备金,停止确认利息收入,银行将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贷分离机制。
贷款审查和贷款决策分开进行,可以有效避免不良贷款,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负责贷款审查和决策。
2、授权管理机制。
总行根据层级和管理水平等因素,赋予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分行具体的最高授信权限。管理水平越高,信用权限越大。
3、配额管理机制。
总行为特定时期的特定客户设定最高信用额度。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前期管理。在前期管理阶段,商业银行审查的核心是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而决策的核心是是否放贷以及以何种利率放贷。现阶段有必要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利用社会上独立评级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结果,也可以独立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分析,是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资金、性格、抵押品和经营环境等方面。
2、中期管理。
在贷款发放和回收阶段,商业银行的重点是不挪用贷款,贷款是否得到有效使用,跟踪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现阶段,商业银行应该对贷款风险进行分类。
3、后期管理。
贷款全部收回后,银行管理层的重点是回顾和反思贷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控制体系中的缺陷,不断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上述内容是关于银行信用风险如何管理以及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步骤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感兴趣的还可以了解指数型基金风险大吗,更多财经知识请持续关注赢家财富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