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散热问题 IBM开了个大脑洞

据报道,IBM发明了一种“5D电子血液”,它是一种内含带电粒子的电解液,能够通过接触通道内的电极来为芯片实现供能。IBM正是计划通过其来该机计算 机的散热和功能问题。具体来说,其工作原理就像大脑中的血液一样,人类大脑中有及其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在给大脑带来新鲜氧气的同时也带走热量,而 IBM研发的“电子血液”在流经芯片带走散发的热量后返回中央储藏室进行冷却,重新充电后再返回芯片中进行循环使用。

使用该技术的计算机在耗能和容量方面都有极大的改进。

目前的难题:散热和电力传输

据外媒报道,如今,无论是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或者信息技术领域,他们共同面临着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是:密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在既定的空间内塞进更多的数字功能(计算、储存、闪存等)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合常理,因为现代计算机芯片已经做得那么小了。想想,一台台式计算机机箱所占空间大约为50立方分米或者更多——但是CPU、GPU、RAM以及其他芯片所占的地方可能不到1%。

事实上,并不是芯片设计师或者计算机制造商不想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的空间,而是因为当前的技术只能做到这样了。我们尚不能够实现通过取缔液体冷却来再腾出更多的位置——传统电子芯片中,其实有98%以上的体积用于冷却,只有2%用于计算)——要突破传统的冷却和供电输送技术是一件着实艰难的事情。

此外,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一种能够解决立体传输的方式越来越流行——在一个芯片上叠加再一块。比如此前斯坦福大学工程师开发出的四层“多层芯片”原型,即底层和顶层是逻辑晶体管,中间是两层存储芯片层。垂直的管子是纳米级的电子“电梯”,连接逻辑层和存储层,让它们能一起工作解决问题,避免拥堵。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能够看见大部分商家在此苦战,多层逻辑芯片仍然罕见。

然而,不管是装进更多电路卡还是制造摩天大楼式的多层芯片,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散热和电力传输。

我们先来谈谈散热系统的问题。其实多年以来,高端CPU的最大热设计功耗(TDP)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一方面,随着芯片变得越来越小巧,那么它和散热器或者水冷的接触面积就会变小,芯片本来能够散发掉的热量就受到了限制。而另一方面,当芯片变得越来越小时,芯片内部工作频率高的晶体管发热量会比其他部分大。

另外关于电力输送的问题,你知道在现代的CPU上——比如英特尔LGA1155封装的IvyBridge处理器——1155个接口中大部分是用作电力传输吗?如上图,所有以“V”开头标记的格子——VSS、VCC——都是用于提供稳定的电力流动的。

如果想要将两个处理器垂直堆积起来,不仅需要增加处理器底部的接口,而且必须找到一种在两层处理器间连接电路的方式。这是非常困难的,也是3D封装处理器发展受阻的原因——不管是“硅片直通孔(TSV)”或其它形式的3D封装技术。据了解,TSV可把芯片上数据需要传输的距离缩短1,000倍,并使每个器件的互连性增加100倍。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