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真要推iPhone 6C?库克一石三鸟的好棋

文/maomaobear

前不久,曾经多次预言成功的瑞士信贷分析师Kulbinder Karcha与之专业团队爆料,苹果正在准备推出继iPhone 5c后的又一款低价苹果手机,并且这款产品将使用与iPhone 5c一样的4寸显示屏。

其实,早在几个月之前,在微博上的供应链消息灵通人士就爆料过苹果要出4寸iPhone 6C的事情。由于苹果的供应链上有很多中国大陆的厂商,所以这个消息准确度颇高。

2014年,苹果推出大屏幕的iPhone6手机大获成功,连续几个季度销量增长,如今为何苹果又会回头去做一款4寸的手机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接近天花板的苹果

前不久,有分析师就对投资者发出警告,称苹果可能出现增速放缓,其理由是该公司难以有更多的销量支持增长。凯基证券(KGI Securities)分析师郭明池认为苹果iPhone销量或将出现该产品问世以来的首次同比下滑,销量可能达到7000万至7500万部。

根据iPhone6s发布后的的市场表现来看,过去几年中出现的持续好几个月缺货现象并没有发生。虽然这与苹果公司备货充足有一定原因,但同时也体现出iPhone6s在市场遇冷,iPhone两年一个大升级,一年一个小升级,今年的iPhone6S属于外观变化不大的小升级,对消费者的刺激有限。

日前,有供应链的消息称,苹果因iPhone 6s在过去两个月内的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已经有削减了大约10%的iPhone 6s生产订单。

经过几年的大幅度增长,iPhone正在逐步接近自己天花板,欧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中国市场虽然苹果高歌猛进,但是能占领的高端市场也已经占领的差不多了。iPhone 6s削减订单已经是个警示。iPhone需要新的增长点。

而从苹果的财报数据来看,目前超过一半的营收来自于iPhone,而iPhone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假如iPhone出问题,苹果整个财报都会被拖累。

面对市场的质疑,苹果公司CEO库克不得不公开对外界表态称,相信iPhone销量会继续增长。

在接近天花板的市场靠什么去增长?正常的策略是放低价格重心,推出低价产品挤压二三线品牌。

小米增长最快的一年是推出红米的一年,魅族今年大爆发,靠的是魅蓝,苹果做款低端手机冲一冲量也就不奇怪了。

二、算计到骨头里面的苹果

库克能接乔布斯的班,是因为库克供应链搞得好。苹果的利润在手机厂商中高居榜首,除了品牌溢价高以外,供应链成本的控制也是非常厉害的。

我们看一下苹果的几代产品,就会有时光轮回的感觉,iPhone,iPad,iPod的零配件高度通用。iPhone淘汰的屏幕给iPod用,iPhone淘汰的摄像头给iPad用。

苹果之前推出过iPhone5C,在推出iPhone5S的同时把iPhone 5上面的CPU给它用。

单一零件尽可能最大化批量,这是工业时代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一款SOC研发成本10亿美元,平摊到1000万产品上是100美元,平摊到5000万产品上就是20美元了。

苹果推出过时一点的iPhone6C,可以充分利用老旧的配件降低成本,上个时代的存货可以消化干净。苹果可谓算计到骨头里。

三、中国市场只是试水,亚非拉才是大棋局

按照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的规律,先欧美,后东亚,最后亚非拉。苹果目前只占领了欧洲和东亚,距离亚非拉第三世界人员还很远。

但是第三世界的人民币比较穷,高价的iPhone市场空间不会太大。即使小米去印度也得推低价产品,所以苹果未来要进军亚非拉,也需要一款低价的iPhone。

从这个角度看,iPhone6C就很有必要,先用了充分利用老旧配件研发出来,在中国销售,获取最大利益。然后保留这个低价产品线,适时推广到消费能力不太强的亚非拉国家,拓展新市场。抢中国手机厂商的饭碗。

这样,一直到全球市场被占领之前,iPhone都不会有瓶颈,高端iPhone快到天花板了,低价iPhone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苹果可以维持数年的高速增长。

而若干年之后,当高端低端iPhone都遇到天花板的时候,苹果汽车估计也研发的差不多了,那又会是一个传奇。这才是库克的大棋局。

所以,苹果研发4寸的iPhone6C,这不是倒退,而是一石三鸟的大战略。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