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研究机构最新的报告显示,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和消费能力可能被高估。
美国智库“需求研究所”(Demand Institute)及其上级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昨日报告表示,“对中国过于乐观的增长和消费预测误导了外国投资者,大多数中国公民距离进入中产阶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按世界银行(World Bank)定义的“中产阶级”,应该是每天花销有能力达到10~50美元,需求研究所认为这一区间定义下的中国中产阶级规模过大。
该报告认为,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目标客户群体,即所谓的中产阶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既要有购买力,也要有互联网访问的能力。因为互联网消费将来会贡献中国消费95%的增长。
这部分人占2014年中国总人口的27%,占总消费额的44%,约合1.6万亿美元。
实际上中国目前互联网渗透率为48%,意味着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目标客户群体中,有几亿人他们是很难服务到的。
跨国公司们典型的目标客户群体应该是小于49岁,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居住在城市,拥有访问互联网的能力。
不过即便这部分人可以被贴上中产阶级的标签,但消费能力也远低于美国。在2010~2014年间,这类人群中只有12%家庭收入超过3.2万美元/年,约合85美元/天。
而上述人群的“购买力”,预计将从2014年的收入的44%到2025年提升至60%。
他们的报告估计,未来10年中国的消费总额每年将增长5.2%,从2014年的3.7万亿美元扩大至2025年的6.4万亿美元。
届时,年度人均消费总额应该从2014年的2669美元升至约4400美元——这已经是相当大幅度的增加,但绝对数仍远低于最富裕国家,如美国的人均消费总额目前已达到3.2万美元。
该报告主张,跨国公司需要调整自己的战略,考虑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
他们拒绝按照“几线”的概念来考虑中国各地的城市,并称,对多数全球企业来说,中国只有大约40个城市有望提供现实的机遇。
这与在华经营的跨国企业普遍接受的正统观念形成鲜明反差。
“企业正被告知,他们需要在中国各地落户才能竞争,而未来在于进军五线体系中的‘三线’和‘四线’城市,” 需求研究所所长、报告作者之一Louise Keely表示。“这两点都是错误观念。”
根据该报告,跨国企业与本土竞争对手相比已经处于不利地位,至少在瞬息万变的消费品行业是如此。
2014年,中国消费品行业整体的线下销售总额同比增长5%,但跨国企业仅实现1%的增长,其本土竞争对手实现了7%的增长。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中美是推动AI最重要的两个国家 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 小米卢伟冰:采用自研玄戒芯片的产品不止手机
- IDC预计2028年全球新生成数据量规模将达393.9ZB
- 工信部副部长:中国建成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
- 济南市政府与百度集团签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 民机试飞中心获颁我国首张审定试飞委任单位代表文书
- 工信部:加速推进5G-A、6G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应用发展
- 广州新开通8条自动驾驶专线
- “空中无人机航母”之称的九天无人机即将首飞
- 全球首个5G-A露天矿落地内蒙古 “车-云-网”规模化协同
- 中复神鹰回应3K碳纤维涨价:根据供需变化确认是否调价
- 蚂蚁集团CTO何征宇: 大模型幻觉的源头是缺乏数据
- 我国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成立
- 天津:加强核心算法技术研发
- 天津:到2027年攻克100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图形处理器(GPU)、AI操作系统等领域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 财联社创投通:一级市场本周融资总额约19.32亿元环比减少48.37% 医疗健康、先进制造活跃度居前
- 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降至第三 英国升至第二
- 天猫618开售 多个美妆类品牌半小时破亿
- 抖音App正式接入豆包
- 中国电信天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落地老挝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