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大陆资本进入台湾IT业 郭台铭批过度依耐
记者 王欢
《日本经济新闻》12月9日报道称,中国大陆与台湾IT产业之间持续多年的竞争出现变化。资金实力雄厚的“红色供应链”正在逐步占得有利地位。
2015年10月下旬,大陆半导体国有企业紫光集团宣布以194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8亿元)收购台湾半导体后段封测服务商力成科技25%的股份。这成为导火索。
受全球经济低迷、大陆市场需求疲软、智能手机需求量减少、竞争企业供给过剩导致的价格战等因素影响,台湾IT企业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压力正在不断增强。
进入2015年,受IT业低迷的影响,台湾的经济状况逐渐恶化。2015年2月以后,台湾出口额连续九个月出现同比减少。2015年7-9月的GDP也同比下滑了1%。
与之相对,中国大陆政府正在积极建设半导体产业。台湾IT企业的领导人和分析专家认为,大陆的投资对台湾来说可能是机遇。
11月上旬,半导体代工生产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TSMC)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忠谋明确指出,没有理由禁止大陆向台湾投资。内地市场半导体供货数量最大的联发科技也表明,如果紫光有收购计划将接受。紫光宣布将注资力成科技后,也表明了有意收购联发科技。
然而,台湾当局对大陆向台湾IT产业的投资实施了严格限制。其中,对在台湾出口中比重达25%的半导体产业的限制尤为严格。大陆向联发科技等半导体设计企业的投资也一直受限。
尽管台湾当局对大陆企业向台积电等半导体代工生产企业、以及力成等半导体封测企业的投资持认可态度,但占股份额不得过半,并要取得台湾当局的认可。
也有观点认为,台湾与大陆的合作更加紧密的话,有可能导致台湾经济陷入混乱。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董事长郭台铭在近期的采访中批评紫光董事长赵伟国“只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并认为台湾过度依赖大陆。
瑞士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分析师艾蓝迪(Randy·Abrams)指出最大的风险在于技术泄露。艾蓝迪担心通过合作,台湾的半导体设计企业虽然能在短期获利,但从中期来看却加速了技术向大陆竞争企业的转移,大陆企业在获得市场份额的能力方面与台湾的差值缩小,有可能导致市场的大众化。
台湾部分IT企业从2015年起陷入业绩低迷。联发科技与紫光的子公司展开了激烈竞争。受此影响,联发科技上季度财报的毛利率为42.7%,低于2014年全年的48.8%。智能手机生产商宏达国际电子(HTC)也被内地的小米等品牌甩在身后,连续2个季度出现亏损。
据称,紫光为了提高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知名度,受到了政府支持。从2013年实施收购战略开始,不到2年的时间便跃升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
紫光董事长赵伟国在11月16日刊出的路透社采访中表明紫光未来5年准备拿出3000亿元,打造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
- 财联社创投通:一级市场本周融资总额约50.41亿元环比增加8.85% 人工智能融资额最高
- DeepLink超大规模跨域混训技术方案发布
- GPU公司瀚博半导体启动IPO辅导
- 赛得尔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 上海发布算力监测调度平台
- 珂睿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B轮融资
- 凯米生物完成1.7亿元Pre-A轮融资
- 芯联集成:拟58.97亿元购买芯联越州72.33%股权
- 芯联集成: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 国科础石完成约亿元天使+轮融资
- 罗伯医疗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 远景常现完成超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诺泰生物:7月22日复牌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诺泰”
- 中央第四指导组围绕综合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座谈
- Meta称不会签署欧盟最终版《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 批其“过度干预”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行政约谈 要求外卖平台企业理性竞争
- 重庆:支持开展“人工智能+消费”行动 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场景
- 恒坤新材科创板IPO将于7月25日上会
- 北芯生命科创板IPO上会通过
- 长三角首条海岛低空物流试验航线首飞成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