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谁能代表国产手机未来?

[摘要]小米掌门人雷军,技术出身,江湖人称雷布斯,这些年撕过的对手不计其数,但艰辛、膜拜抑或质疑背后的努力没有白费,他让技术变成了每个人都能享受得到的乐趣。

华为小米谁能代表国产手机未来?

时代周报记者 王媛 发自北京、上海

小米掌门人雷军,技术出身,江湖人称雷布斯,这些年撕过的对手不计其数,但艰辛、膜拜抑或质疑背后的努力没有白费,他让技术变成了每个人都能享受得到的乐趣。

华为消费者业务掌门人余承东,一张大嘴爱开炮,凭着“机关枪”式的挑衅风靡“搞机圈”,但“这些年他吹过的牛”通通变成了现实。

年近岁末,北方接连下起了几场大雪,手机战场却依旧热度不断,高潮迭起。乐视、奇酷、VIVO、金立纷纷发布新产品,而在国产手机主战场上,雷军和余承东领衔的华为与小米两军对垒堪称年度收官之作。

11月24日,小米发布红米note3,将性价比杀到极致;两天之后,华为Mate8高端机如约而至。雷军发布会上哽咽飙泪,称小米不再为“卫冕而战”,余承东则针锋相对:“情怀不能当饭吃,未来大部分的手机厂家会死掉,华为是凭实力说话。”

今年以来,华为和小米这一双巨头,在国产手机“一哥之争”上各自铆足了劲。在各种不同的市场数据中,两者各有千秋,争锋相对。从最新发布的产品策略上看,华为欲凭Mate8站上4000档的高端市场,小米则在千元级市场继续扫荡。一个专注在手机本身,一个则强调围绕手机打造的生态链。两者在定位与走向上,其实早已分道扬镳。

然而,随着乐视、奇酷等互联网超级玩家的疯狂介入,曾学忠带领的老兵中兴卷土重来,还有在渠道上名利双收的VIVO、OPPO等好手野心勃勃、虎视眈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然进入到了一个残酷的血海市场,如何杀出重围成为横亘在每一个厂商面前的生死命题。

事实上,华为与小米之间的碰撞,将从价格、定位、模式以及品牌上全方位影响国产手机的游戏规则及行业格局。从发展势能来看,华为凭巨大的研发投入似乎稍占上风,但小米的市场竞争力并没有明显下降,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华为和小米的冠军宝座之争将会一直持续下去。短期的“名分”或许没那么重要,未来的发展将是软、硬实力的竞赛,手机行业的竞争注定是一场长跑。

小米新常态

与以往有所不同,Note3发布会上,雷军没有再像以往那样一味地去鼓动燥热激昂的群情,而是像一位演说家一样谈起了情怀,甚至伴有数度哽咽。

作为年度压轴戏码,一个半小时里,小米一口气发布了红米Note3、平板2,以及小米空气净化器第二代等三款产品。全金属、指纹识别、大容量电池,作为千元旗舰机,Note3中这几个用户痛点一样没有落下。

毋庸置疑,小米公司依然是最好最强的互联网手机厂商之一,这一点,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小米在天猫、京东、苏宁全网手机销量第一的成绩已可印证。同时,爆款红米Note2,截至Note3发布前的100天里,累计销售了609万台,同样令雷军倍感兴奋。

去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越三星,坐上国内市场出货量第一的宝座。2014年,小米的营收增长了227%,逼近千亿元。五轮融资下来,小米公司的估值从2.5亿美元,暴涨至400多亿美元,4年时间增长160倍,足以让小米问鼎“全球未上市科技公司估值第一”的宝座。

据第三方机构GfK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在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替换时代。国产智能手机面临增速放缓的局势。基于此,小米自去年末制定的全年1亿部的销售目标,也根据市场情况,相应调整到8000万部。

实际上,在小米5迟迟未能面世,小米Note销售不及预期,仅靠中低端产品压阵的形势下,小米仍然能够拖住华为,同时力压对魅族、联想等品牌,尽管手机销量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站稳第一梯队,实属不易。

同时,在众狼抢食的市场中,年满五周岁的小米显然已越来越成熟了,这种成熟不仅体现在小米手机从最初的“为发烧而生”,到更加注重工艺与设计,以及专利研发等内核,也体现在小米在包括智能手环、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等硬件产品在内的生态链布局迅速扩张上。

11月24日,小米总裁林斌在与时代周报记者的交谈中表示,目前在海外热销的中国产品代购中,小米的产品无疑是热销的爆款。不过小米在市场上被山寨的情况也很严重。未来还将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布局。

华为四年执念

2011年—小米手机面世的第一年—华为将旗下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如手机、其他终端设备、互联网以及芯片业务(主要由华为控股的海思公司承担)整合在一起,组成了目前华为三大业务之一的消费者BG。

同年,余承东调任至终端公司,他性格强势,雷厉风行,一开始便为华为手机定制了新思路:做精品、做品牌,构筑长期发展核心能力。

在经过一系列产品线压缩,供应链调整的大动作下,2012年1月,华为终端炮制了旗下第一款高端智能手机Ascend P1,余承东也开始以“余大嘴”的形象行霸江湖,而正是在余承东的掌舵下,华为手机开启了一路崛起的“开挂模式”。

被外界视为小米直接竞争对手的荣耀,自2013年12月宣布独立运作之后,无论从产品参数、价格定位,亦或粉丝节营销段数,皆是势同水火。

去年发布的Mate7,则被认为是华为史上冲击高端市场的巅峰之作,一举让华为的手机品牌,站上了3000-4000元的价格区间。要知道,3000元是国产手机微妙的分水岭,在它之上,是以跨国品牌为主的中高端市场,

有意思的是,万科总裁郁亮,因为青睐于Mate7的用户体验,也与华为结下了不解之缘。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去年郁亮就曾为了买到一部“四处都抢不到”的Mate7求助于余承东。后来更自掏腰包买了200部送人。今年郁亮更亲自为Mate8拍广告,站台代言。

余承东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Mate7在渠道上连续8个月被溢价出售,目前全球出货量突破7000万台,这大大超出了外界和华为自身的预期。

“去年我们收入做了120亿美元,今年目标是160亿美元,但年中的时候就已快把全年目标完成了,尤其是中国区销售完成得更好,同时高端占比大幅度提升,今年整体收入可能会过200亿美元。”余承东向时代周报记者兴奋地表示道。

据余承东透露,三星也好、苹果也好,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力度很大,以前华为这方面还是跟随的角色,但在目前,华为已经拥有和三星、苹果比肩的研发投入,“包括音频、照相、软件技术、操作系统等,很多核心技术都在研究中,未来还有很多的创新。我们不是靠营销和宣传来获得胜利的,而是靠我们真正的扎扎实实的内功,现在才刚刚开始,你们会看到未来的爆发力。”在余承东看来,只要Mate8和P9站稳了,华为的未来会势如破竹。

在研发创新的持续投入上,华为向来显得很执着。研发人员规模超过8万名,去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408亿元。目前,华为拥有自主研发的海思麒麟芯片,在4G通信、指纹识别、压力触控等领域抢占了很多先机。

“超过国内厂家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在高端上超越苹果,在份额上超越三星,才是我们的目标。” 在华为终端经历三年的爆炸式成长后,余承东喊出了超越苹果、三星的口号

在谈及自己的信念时,余承东显得尤为兴奋。“当然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靠实力说话,靠情怀不能解决事情,不能解决问题,靠营销吹牛也不能当饭吃,要靠扎扎实实的内功。所以我们是一个长跑型的选手。”

有意思的是,Mate8发布会后,华为向每一位参会记者赠送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做《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亦一直做着有关企业危机感的思考。

“国货”之争风云暗涌

今年下半年,手机圈风云暗涌,竞争愈发激烈。仅从9-11月,华为与小米这对冤家,便有过数次过招。

Gartner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全球总销量为3.53亿部,三星销量8358万部居全球第一,华为2726万部销量,位居苹果之后位居第三,小米销售1700万部位居第四,与华为仅差一名。数据一出炉,关于 “华为打败小米”“小米神话破灭”的质疑之声便此起彼伏。

同样以数据说话,小米公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手机互联网活跃度则是无法人为干预的更有说服力的用户数据。在腾讯10月份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白皮书中,前十大活跃机型,小米品牌的手机就占了九席。

雷军更直接在微博上暗讽:“为啥友商品牌的手机总是不在活跃度榜里出现呢?难道用户买来只是打电话用吗?”在外界看来,“友商”指的正是华为。

而到了今年的“双十一”战场,也出现数据掐架的一幕。小米实现全网销量第一的成绩,而华为则声称在营收上超越小米成为第一。“销售额的含金量也要比单纯的销量高得多,卖那么多低端机有什么意义呢?”余承东向时代周报记者说。

市场调查机构IDC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5年将预计比去年增长仅1.2%,而2014年这一增幅为19.7%。这意味着,随着需求放缓,国产手机厂商面临巨大的市场考验。同时,业内分析指出,接下来消费者购买的将不再是简单地满足从无到有的需求,而针对性能或价格的选择会更加挑剔。事实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显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残酷的血海市场,如何杀出重围是横亘在每一个手机厂商面前的课题。

手机血海如何突围

“手机行业不变的主题是,这个行业正在收敛。”对于未来的市场格局,余承东向时代周报记者谈到,未来全球不会超过三四家厂家,这四年过去了,大家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厂家消失了或者已经在消失的道路上。

在余承东看来,过去十年是全球的洗牌期,今后的三到五年则是中国市场的洗牌期,无论是通过互联网生态模式做手机,还是合资做手机的,大部分的手机厂家都会死掉。

以两大最具代表性的国产品牌最新发布的产品策略上看,华为欲凭Mate8站上4000档的高端市场,小米则以“高性价比的配置+割喉般的定价”在千元级市场继续扫荡。一个专注在手机本身,一个则强调围绕手机打造的生态链。两者在定位与走向上,其实早已分道扬镳。那在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国产手机增量放缓的时候,哪一种方向才更有出路?

IDC高级分析师闫占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像手机这类大型消费电子产业可以这两种模式共存,因为它既是技术驱动产业也是时尚驱动行业。

在中国手机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看来,基因不一样,自然决定了路线不一样。华为更偏向手机本身,希望通过个性化来吸引消费者,而小米则更希望通过改善互联网体验吸引用户。“手机电商的主旋律便是价格战,线下渠道则更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同时渠道销售环节更为复杂,如果没有中间的利润,产品根本卖不动。小米以网上交易为主,依赖互联网营销,自然主攻千元机市场。”

有意思的是,红米note3发布当天,雷军在接受采访时罕见并深有感触地反思到,小米过去太纠结于卫冕。“我觉得做好产品,才是我们目前最关心的。把产品弄好,打动人心,把整个效率优化好,还能很便宜。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本事。”

与此同时,聪明的小米同样意识到了手机出海的市场空间,进而希望在更大的国际市场复制小米的成功。过去两年,印度市场成为小米海外掘金的重要一步。在这个超过10亿人口的发展中市场,小米已经成为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同时,雷军把前谷歌副总裁雨果巴拉招致麾下,负责小米的全球市场开拓。

日前,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主动向外界展示小米出海的护航利器—专利水平。林斌表示,小米创办五年,已经有超过6000件的发明专利申请,明年突破1万件不成问题。据其介绍,截至10月30日,小米今年共申请3738项发明专利,其中超过40%是在欧美日韩等海外发明专利。

“小米本身的问题是渠道太窄,需要的是补齐线下、海外两大短板,当然了,这两块需要更长时间的耕耘与积累,才能换得更大的爆发。”王艳辉向记者表示。

相对而言,华为是唯一具有打通线上线下两大渠道,实现两条腿走路的品牌。华为品牌mate系列主打高端市场,荣耀则负责中低端市场,对标小米、乐视等玩家。

在王艳辉看来,华为虽然通过Mate7基本奠定了中高端产品的品牌价值,不过真要像iPhone甚至三星一样站稳高端市场,同样面临不小的挑战。“三星在大陆手机市场江河之下虽然给大陆手机品牌提供了崛起的机会,但华为要在全球市场实现崛起,还是需要有接近国际知名品牌的能力和水平,这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储备。”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