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忧机器人抢人类饭碗 外媒:中国不怕

参考消息网6月27日报道英报称,在美国和欧洲,机器人的兴起引发了有关机器人抢走人类工作的忧虑。然而在中国,机器人的兴起却有可能成为一种解救办法,帮助中国应对日益减少的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以及萎靡不振的生产率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25日报道称,据投资银行预测,在此类结构性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的机器人使用量将在未来十年激增。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近期“投资回收拐点”的到来进一步加强了这一预期。“投资回收拐点”的到来意味着投资自动化比使用人工更节约成本。

汇丰银行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于去年真正开始起飞,销量同比增长53%,占全球市场的25%以上。鉴于机器人在中国生产企业中的低渗透率,我们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汇丰银行援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预测,在2013年3.6万台和去年5.6万台的实际销量基础上,中国的机器人年销量将在2017年达到10万台左右。

这一增长潜力中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一个事实:虽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但按照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制造业工人使用的机器人数量)来衡量,该国仍处在追赶的过程中。中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约为30,而韩国和日本分别为437和323。

高盛公司同样预测工业机器人销量将加速增长。据该公司计算,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已经从2008年的11.8年缩短至今年的1.7年。到明年,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将进一步缩短至1.3年。

高盛公司认为,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就能收回机器人成本的预期,使得中国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制造企业有能力实现工业自动化,为生产率的迅速增长创造条件。

考虑到提高生产率的紧迫性,中国国家领导人去年提出“机器人革命”,表明了政府对于该领域的支持。在那之后,针对机器人企业的增值税退税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自动化机械的下游购买者也有资格享受税收减免。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26日报道称,当中国官员最近宣布支持对中国制造业机器人进行投资的计划时,美国一些圈子表现出了如果不是怀疑至少也是惊讶的反应。毕竟,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吸引力主要来自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此转向使用机器人似乎是放弃了它的关键竞争优势。但实际上,背后的几个关键推动因素解释了为什么此举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与战略性。

首先,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依然低于其他关键的经济体,但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相比已经相对高昂。此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速度要比美国快得多,尽管目前两国劳动力成本之间的差距依然可观,但是它正在迅速缩小。中国还面临着繁荣的经济中心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已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对工厂需要的年轻劳动力供给的冲击,并制约了从西部省份向东移动的工人数量的增长。争夺熟练工人的竞争非常激烈。许多公司报告说,他们的雇工在农历新年后返回工作岗位的不到总数的70%。

对不人道的工作环境的指控是另一个欢迎机器人的原因。机器人不会有此类烦恼。它们每天都工作,它们不会成立工会,它们不在乎农历新年,如果需要的话,它们可以每天工作24小时。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