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微信的故事》在朋友圈刷屏。
后来有传言指出这是盗号链接,但微信随后官方辟谣,“我和微信的2015”是为1月11日微信公开课PRO版准备的官方体验。这个内容本是微信官方为了明日的微信年度大会“微信公开课pro”做的一个小插曲互动,也是为了纪念2015这一年。
今天,腾讯副总裁、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发表演讲,他提出了微信的四大价值观: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让创造发挥价值、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以及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张小龙并不同意好的产品是为了黏住用户,他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对工具来说,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的离开……而不是沉浸其中。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是手机不离手,随时刷微信微博新闻,张小龙评论道,我们其实挺担心这个事的,我们看到一些数据表明用户在微信里面花的时间太多了,我很担心……因为除了微信应该还有生活。
所以,张小龙称,各种营销在朋友圈里面我们都会很严格的对待。他也希望微信朋友圈不是满屏的鸡汤水文。
以下为张小龙演讲实录:
我想跟大家分享微信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就是用完了我就走了,可能大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一个好的产品不是黏住用户,而是尽量让这个用户离开你的产品,大家同意吗?说同意的都是没有认真思考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做的工作都是围绕一点,怎么样黏住用户,怎么样让用户尽可能待在我的产品里头,不要离开产品。
但是从微信的角度来说,微信一直希望用户能够合理的用微信,除了微信还有生活。如果你每天在微信里面花太多时间,那未必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当然现在大家花在微信的时间应该已经是所有APP里面最多的,我们其实挺担心这个事的,我们看到一些数据表明用户在微信里面花的时间太多了,我很担心。
我给大家开一个会,或者吃一个饭,有好多好多的同事每隔两分钟必须要看一下手机,必须要看一下微信,你要他把手机放在一边,他坚持不了5分钟;规定不能看,他就会手足无措,会很焦虑、很焦躁。
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这样的人,我相信有不少。这是一个什么情况?
事实上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对工具来说,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的离开。如果一个用户要沉浸在里面,离不开,就像你买一辆汽车,你开完了,你到了目的地,你说汽车里面的空调特别好,所以要待在里面,那不是它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业界很羡慕微信是用户的时间杀手,但是我们要考虑的则是怎么样更高效率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里面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
所以大家会看到微信的朋友圈会限制很严,各种营销在朋友圈里面我们都会很严格的对待。
我们刚开始看朋友圈里面都是一些朋友的动态,可是慢慢发现朋友圈里面有很多心灵鸡汤,被各种各样地诱导上来发了一些内容,如果这样的信息多了其实最终的结果未必好,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用户觉得朋友圈里面的信息太水了、太杂了,慢慢他再看朋友圈的意愿越来越低,这会变得非常可怕。
因为朋友圈的进入次数特别多,平均一个用户每天大概有30、40次进入朋友圈,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希望每次进来用户都不是很快的刷屏,而是看到的都是他愿意看到的内容。
对于微信里面其他的功能其实也是如此。我们希望用户在用微信的时候,最高效率把必须要做的在微信里面做完,把时间留出来去做很多别的事情。
在座的各位,基于微信来做一些项目的时候不妨也多从这个角度思考一下,你做的事情是在帮助用户节约他的时间,提高他的效率,还是说只是想让他在这里不断地消磨时间。如果你想要让他消磨时间,你可以写一篇文章再写一篇文章,用户永远都出不去,但是用户可能下一次就不敢再进来了。
在这一方面做的好的例子,我觉得是谷歌,谷歌在很多年前就提出来让用户搜完就走。在这点上,我们会希望微信里面的信息尽可能的少,少到只能满足你最基本的需求,这样你就明白微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规则。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是很早期的微信用户就会发现,微信其实一直不鼓励你加太多好友,所有的加好友都要经过你的验证通过才会加进来,其实如果微信作为一个产品要让好友变得很多的话很简单,只要把QQ好友、手机通讯录导进来默认变成你的好友就好了。
但是我们一直非常谨慎,一直希望用户的好友不要太多,所以每次加好友都提示用户是不是确定要添加他,从来没有说批量导入过,我们业界经常说少即是多,但其实这也会变成一句口头禅,因为没有人真正明白,更少的信息意味着用户可以更高效的处理,意味着他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意味着这个产品的未来会变得更大。
大家也会看到,我们对于下发消息也非常严格,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订阅号一天只能发一次,为什么不是一天两次,每次还要限定那么几条。
从微信的产品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体验性的东西,但是在外界看过来,这是难以理解的,包括特别多的媒体人会说,一天一次真的是不太够,我们就希望发更多的内容给用户。那是因为更多的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说我发的越多越好,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发得多是不是意味着用户更愿意看。
所以大家也会看到,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些诱导分享有拦截,因为所谓诱导分享就是你分享出去了、你获得了好处,但你的朋友并没有获得好处,你的朋友要忍受你发来的一个东西,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