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2月3日下午消息,在今日公布的2015财年第三财季财报中,联想集团特别指出,移动业务已经扭亏为盈,实现此前提出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4-6个季度扭亏的目标。
截止2015年12月31日的当季,联想集团实现营收129亿美元,同比下滑8%;净利润3亿美元,增长19%。备受关注的移动业务当季营收32亿美元,同比下滑4%(包括完成收购摩托后两个月的营业额),税前亏损3000万美元。联想移动营收在集团占比继续上升为24.8%。
但联想指出,如果不包括此前并购带来的相关支出,当季移动业务实现了运营利润,完成了此前扭亏为盈的目标。
不过,联想移动当季的业绩并不亮丽。当季联想智能手机总销量2020万部,同比下滑18%。但在中国以外市场,联想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5%,尤其是在印度和印尼等新兴市场。在印度市场,联想已经成为销量第三大手机厂商。
根据联想财报,海外市场在联想移动整体销量的占比从上个季度的75%增长至83%,而上年同期则为59%。以此推算,当季联想在中国市场销量为343.3万部。
2015年,联想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大幅下滑。但在上个月的CES期间,联想CEO杨元庆表示,今年联想智能手机要在国内打翻身仗。
海外业务权重增长,也意味着汇率变化将给联想业绩带来更明显变化。倘若以固定汇率计算,当季联想移动营收是增长5%。
而上一财季联想智能手机整体销量3280万部,以此计算,上一季度联想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销量为820万部。这意味着,上一季度联想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环比下滑58%。
联想还透露,当季摩托贡献了20亿美元的营收,占联想移动营收的62.5%。联想并未透露摩托当季的具体销量,但表示同比增长25%。而以IDC的数据推算,2014年第四季度摩托出货量为1060万部。
2014年联想斥资29亿美元收购了谷歌旗下子公司摩托罗拉移动,并在当年10月正式完成收购。从2012年谷歌完成收购摩托到出售给联想,摩托已经累计亏损了近12亿美元。
完成收购摩托交易后的2014年11月,联想CEO杨元庆在财报发布后曾经表示,四到六个季度可以推动摩托罗拉业务扭亏为盈。2015年初,联想移动当时负责人刘军曾经表示,年底可以实现摩托业务扭亏为盈,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力争破亿。
IDC数据显示,收购完成之后,合并2014年联想和摩托双品牌智能手机出货量(总计9370万部),联想集团成为2014年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市场份额7.2%)。但2015年底,联想智能手机市场份额5.1%,大幅下滑了两个百分点。
以此计算,上一季度正好是联想完成收购摩托交易后的第五个季度,联想实现了移动业务扭亏为盈的目标。但是刘军的第二个目标并没有实现。IDC数据显示,2015年联想智能手机出货量实际上只有7400万部,下滑21%;全球份额5.2%,也将全球第三的位置让给了华为。
由于移动业务发展不顺,去年6月,前联想中国总裁陈旭东接替刘军执掌联想移动业务,随后开始了一系列重组调整,包括裁员和清理智能手机库存。由于计入9.23亿美元的重组和清理库存一次性支出,联想第二财季巨亏7.14亿美元,这也是联想六年多来首次出现亏损。
陈旭东上任后,提出联想移动要走“Vibe+摩托”的双品牌战略。他还提出,今年摩托罗拉手机都会加入指纹识别功能,而谷歌商店也会回到中国市场。(郑峻)
- 拓荆科技:公司产品在晶圆厂、存储厂的验证整体都在顺利推进中
- 炬芯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122.28%
- 翔宇医疗:脑机接口产品预计下半年拿证 公司正积极推进相关注册工作
- 燕东微:副总经理陈兆震因工作调整原因离任
- 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中国经济的韧性来自企业竞争力与政策灵活性
- 泡泡玛特:预计上半年溢利同比录得增长不低于350%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调整《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应询答记者问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工作启动 已完成拟采购品种遴选
- 思特威: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140%-180%
- 云深处新增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股东
- 上海市新增5款已完成登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 财联社7月15日电,交银国际维持哔哩哔哩买入评级,目标价26美元。
- 财联社7月15日电,英伟达美股盘前涨近4%。黄仁勋表示,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英伟达的出口许可,英伟达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
- 《科创板日报》15日讯,苹果MLX框架新增对CUDA的支持。
- 陕西金资、工银投资等成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 出资额10亿
- 王兴兴:未来3-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落地会更快
- 集邦咨询:6大储能电池项目迎集中签约或推进投产 总投资超180亿元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今年机器人出货量有明显增长
- 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 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来了
- 字节跳动被曝开发127克轻量化MR眼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