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媒体 | 电脑报-计算机领域周报

全媒体发稿、定制撰稿、自媒体KOL约稿 + 微信:superchaochao2013

《电脑报》于1992年1月3日由西南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创刊出版。由聂荣臻元帅题写报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许嘉璐等担任顾问的《电脑报》,是西南大学、重庆市科协主办和主管的计算机周报。

17年来坚持“普及计算机知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办报宗旨,已由最初四开四版,扩大到四开一百版,单期最高发行量已达75万份,覆盖350万读者。在全国电子和计算机类报纸中发行量始终保持第一。2003年成为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且连续6年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称号。

报纸成果

《电脑报》所刊的文章经常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新闻出版报》《科技日报》《读者》等数十家报刊转载。1996年,《电脑报》在四川省首次报刊质量评审中被评为一类报纸,得分居重庆市报纸首位。

《电脑报》的发行靠读者自愿订阅和在报摊购买,读者中80%以上具有大专学历。目前,《电脑报》期发行量达70万份,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科技和科普类报纸。

《电脑报合订本》每年发行量超过125万套,是中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科普图书。由于在科普工作中的突出成绩,电脑报社被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等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著名科学家、学者周光召、许嘉璐、朱高峰等担任《电脑报》顾问。

电脑报是目前中国第一大IT报刊、它的简单、易学、易懂和普及性的专业内容成为IT入门初学用的掌中至宝,而它每年发行的《电脑报合订本》更是IT从行人员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手册。

经过十年励精图治的发展,她已经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成为广大电脑爱好者和初学者的首选读物。

电脑报分为A(新闻评论周刊)、B(评测实验室)、C(笔记本整机)、D(平板数码)、E(硬件发烧友)、F(APP软件)板块,另外增加独立的“i企业”周刊和月末刊:科技新知。

报纸发展

过去10年,《电脑报》的产值增长了近千倍,而随着基数日渐膨胀要想保持飞速的成长已经很难。

与TOM合资拓展海外市场

与《电脑报》社及重庆中科普传媒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成立合资企业,TOM占合资公司49%的股权,《电脑报》集团占有51%股权,合资公司经营期限不少于20年。《电脑报》集团注入旗下《电脑报》《电脑报合订本》《电脑报配套光盘》和电脑参考图书广告和发行业务等资源。

TOM沿袭了惯用的“现金+股权”的收购方式,现金支付电脑报1.2亿人民币,其余则以每股5.51港元发行新股给电脑报,新股数目约为3300万股,约占TOM现有股本不足1%。

虽然《电脑报》对合资一事不愿发表更多的评论。李志高还是表示:“《电脑报》从零创业到现在一年几千万利润,一直都有深重的危机感。所以一切有利的资源我们都尽量利用。几年以来,我们一直想介入海外市场,但我们对此了解不多,我们寻找海外合作伙伴不仅TOM”。

以《电脑报》现有的资金积累和盈利能力足够满足现在的发展,《电脑报》融资需求不强烈。与TOM合资,《电脑报》是想利用国际传媒的经营理念、资本运作思路,通过他们这个平台,向海外市场进军。未来3年,《电脑报》的海外业务将达到10%。”

《电脑报》的危机也许在于,偏居重庆,向外拓展少了些许地缘优势。而且《电脑报》普及电脑知识的内容定位,决定了《电脑报》走的是读者路线。不同于《计算机世界》和《中国计算机报》两大IT传媒的企业定位。这样在IT广告市场分成上,“计世”与“中计”占据了30%和20%的市场份额,而《电脑报》只有10%。《电脑报》不但被人指摘读者定位低端,而且随着计算机知识普及渠道的越来越广泛,《电脑报》的优势受到了挑战。 2001年,《电脑报》增长率为20%出头。业内认为,《电脑报》进入了一个发展平台期。

否认发展进入平台期

《电脑报》向来否认已进入发展瓶颈。

《电脑报》常务副总编刘信中表示:“《电脑报》并未进入发展平台期,发行量和广告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我们有计划控制发行量,以节省成本,不使经营压力太大。”

刚开始创办时,电脑报是四开四版的小报,第一年报纸亏损了20多万元,还要靠副业——办电脑培训班来维持生计。现在《电脑报》发展近100个版,发行量67万,《电脑报》最自豪的就是“中国发行量第一的计算机报”。电脑报社长陈宗周说过,“电脑报比10年前创办时足足增加了1000倍。”

《电脑报》3年没有提价了,但是版面在增长,一份《电脑报》目前亏7毛钱,发行基数越大,报社压力越大。与同类报纸相比,《电脑报》的发行是其几倍或10倍,但《电脑报》的广告量不可能是其10倍,广告与发行不同步。

刘信中告知:“以前业界认为,《电脑报》拥有的是低端读者,但实际上从戴尔电脑的模式看,终端用户是最有效的。目前《电脑报》要做的是拓展业务发展空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眼下《电脑报》整合了多家报刊成为电脑报报业集团(中科普集团),看准出版、教育等市场,也意图打造一个集报纸、互联网、影视等互动媒体平台。

刘信中认为《电脑报》目前的盈利能力在媒体和产业两方面。《电脑报》合订本发行一套达到5000万码洋;电子出版物和图书销售码洋是1个亿左右;出版将是《电脑报》将来的一个重要盈利点;在产业方面,《电脑报》与清华合作成立的软件机构,致力于自主研发成果等。

计划上市后走并购道路

TOM+《电脑报》是否能与《计算机世界》和《中国计算机报》集团三分天下还未可知。

对于TOM来说,一切经营状况良好、传媒领域的排头兵都可能成为其收购对象。TOM在2000年上市后的短短1年之内实施了17项并购。在内地,两年来TOM收购或参股的领域遍布出版、户外广告、互动电视与音像乃至电信增值服务。包括9月9日与著名的三联出版社成立合资公司,经营期刊广告和销售发行业务。

TOM的野心在于“致力于体育推广、户外媒体、印刷媒体及网上媒体成为行业翘楚”,并建立大中华区最大的中文媒体平台。但TOM的扩张太过迅速,无暇把这些性质不同的媒体有效的整合。

有业内人士认为,TOM此前收购了PCHOME和香港的《亚洲周刊》,TOM“两岸三地互动合作”的模式,对《电脑报》的发展有所助益。作为同类媒体,可以资源互补、共享。

除了借助外力,《电脑报》的上市想法更切实际。“以《电脑报》为核心,与之相关的21家报刊和《电脑报》所属的20家中小型公司组成的中科普集团运作上市”是老总陈宗周的想法。

但《电脑报》的高层一再强调:“《电脑报》要上市,首先要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要求。经营方面按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把出版、编辑和经营剥离开。”事实上,政策原因以及《电脑报》内部利益的整合还要拖延上市时间。

《电脑报》有关人士透露:“上市并非最终的目的,上市拿到资金后会走并购道路,买一些优良资产,把企业作大。但以《电脑报》目前的资金积累要想迅速作大尚有一定难度。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的科普传媒集团。”

搜索调查

中国权威媒体《电脑报》在重庆发布“2005—2006年度中国IT品牌风云榜”。会上首次公布了2005年读者首选搜索引擎品牌调查结果。在线上和线下的调查显示,62.29%的读者在搜索引擎的选择上首选百度,百度也由此成为最受读者喜爱的搜索引擎,Google以27.55%的关注度排名第二,其次分别为雅虎、搜狗、一搜。 《电脑报》副总编黎和生告诉记者,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者恒大,国产品牌百度与外来的Google两强相争已经初显端倪,百度在中文市场上正由以前的领导者向垄断者迈进。而部分中小搜索品牌将在2006年面临严峻的考验,不少搜索提供商很有可能被淘汰。

参与调查的《电脑报》编辑认为,百度是目前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上最独特的品牌,拥有优越的市场份额,他对中文搜索的理解增强了中国消费者对他的青睐。

据悉,《电脑报》年度IT品牌风云榜读者调查是目前国内IT业界规模最大、调查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调查活动。榜单由《电脑报》通过12万人的问卷和网络调查,以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投票并公证,真实反映了中国市场各IT品牌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

融资情况

7月5日,《电脑报》社在重庆市召开规模宏大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电脑报社、中科普公司与香港巨商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合资成立“重庆电脑报经营有限公司”。为此,TOM集团将支付总价值2亿多元人民币的现金,以此来换取新成立的合资公司49%的股份。据了解,这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国内首个新闻出版业合资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媒体吸引外资中额度最大的一笔。

拿到这笔资金后将做些什么?这是《电脑报》社社长李志高最近一直在思索和苦恼的头等大事。但在日前记者与他的一次谈话中,李志高明确表示,《电脑报》社将利用现有资源,做强做大经营业务。

快速成长

创刊于1992年的《电脑报》,当时是由重庆市科协和西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一份小报,四开四版,发行量2万多份。到2003年底,《电脑报》的发行量已经有70万份,每周96个版面,2005年还将扩版到112版。《电脑报》的销售额在11年间从最初的年销售额不到100万元到超过5个亿,增长了几百倍。其发展之快速,资本之优良,可见一斑。

1967年出生于湖北罗田的李志高,1997年从重庆大学博士毕业后分配到《电脑报》社,一开始就担任起该报发展部的重任。从创办多家高科技公司到1999年从美国吸引IDG风险投资创办天极网站,《电脑报》社的发展几乎是“四轮驱动”:其一是《电脑报》,它抢占了目前国内计算机类报纸中的最大市场份额;其二是每年出版的《电脑报合订本》,销售实洋已从几年前的几千万增长到现在的上亿元;其三是由他一手创办的天极网站,2004年的销售额也过了6000万元;其四是《电脑报》社旗下的10多种报刊,其中有些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像《微电脑世界》杂志,半月刊发行30多万份,一年销售3000多万元,还有《电脑迷》,单期发行也过了15万册。当然,还有前景十分看好的《21世纪人才报》,以及著名作家阿来主编的《科幻世界》杂志等等。

《电脑报》社这辆“四轮驱动”的动力型跑车,在2003年的财务报告中就充分显示出了它的资本优质性:全年销售实洋5个多亿,税后总利润6000多万元。而创造这一产值的团队仅200多人,且无一名退休职工。还有,占纯利润2/3强的《电脑报》,其70万的发行量中有近60%是靠邮局订阅的,全部是读者自费订阅,有将近40万册的邮局订阅量,这在专业报纸领域里是非常难得的。很多读者看了10年的《电脑报》,有些读者已成长为IT方面的专家或者技术方面的专家,而这些保证了《电脑报》的发行量每年都能增加。像这样的朝气蓬勃的媒体,自然不会从每位精明的企业家和投资商的眼中漏掉。低调融资低调做事,同时从TOM集团吸引到资金的其实有两家——《三联生活周刊》和《电脑报》,新闻出版总署对这两家媒体吸引外资的批文都是在2004年1月下发的,但外界多数只知道前者的消息。其实,《电脑报》融资后,比《三联生活周刊》先成立合资公司,只是一直没有对外宣布,用他们的话说,《电脑报》是“先领证,后结婚”,而三联是“先结婚,后领证”。 《电脑报》的融资之路渊源很长,李志高也一直专致于此。前两年的时候,有一家著名财团曾经找到他们,当时主要谈的是天极网站的收购,因为价钱谈不拢,后来放弃了。现在看来,李志高总结说,自己有些保守。这也难怪,在《电脑报》社整个董事会里,他是最年轻的一位,他说自己在董事会中已经走得比较超前了,所以,他不能有太冒进的动作。李志高说,《电脑报》的企业文化第一点是非常实在,同时整个报社领导集体和员工有深深的危机感,因为它在重庆在内地,和全国的IT媒体甚至全球的IT媒体竞争的时候,他们没有优势。《电脑报》人始终担心被市场抛弃,被读者抛弃,最终饭碗不保。《电脑报》人干事情非常卖命,从创业者到管理层到员工都是非常努力的,始终处于压力之下,始终处于进步之中。

《电脑报》人做事的低调,还可以从管理层的用车上看出来。据了解,年产值过5亿元的《电脑报》社,社长李志高在北京开的仍是一辆桑塔纳2000,这在首都北京IT界的老总中是非常少见的。还有天极网的办公地点,从开始创办到现在一直留守北京苏州桥附近的紫金大厦,它也没有像大多数的网站那样,有了钱就搬家,没了钱还是要搬家,北京朝阳区的嘉里中心就曾上演过无数家网站进进出出的故事。记者从北京天极网站李志高办公室出来,经过他们员工的办公区时,李志高手摸着办公家具对记者说,这家具真不错,四五年了还像新的一样,椅子没坏一把。搬什么家,这么好的家具一搬家就全毁了。而他的办公室也非常简陋,地方小得只能用“蜗居”来形容。

对前景充满希望

双方建立的“重庆电脑报经营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是内地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的零售业务,经营期限20年。合资公司中,TOM集团持有49%的股权,中科普持有51%。为此,TOM集团将支付总价值2亿多元人民币的现金。《电脑报》集团将旗下《电脑报》《电脑报合订本》《神州商情》及电脑类图书、《电脑报配套光盘》等知名刊物的广告及发行业务、商标及品牌使用权、管理团队、客户资源以及相关固定和流动资产注入合资公司。

合作方式上,编辑业务将由《电脑报》社方面负责,经营业务则由新组建的合资公司独家操作。

李志高称,TOM集团业务遍及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拥有先进的传媒管理理念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TOM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王先先认为,《电脑报》社在内地拥有庞大的忠实读者群和很强的市场影响力,此次合资标志着电脑报挺进国际中文媒体市场,也标志着TOM集团将在重庆展开全方位的投资。

现在,《电脑报》社一年的出版产值已过亿元,像《电脑报合订本》每年销售都十分火爆,已经成为出版界的金字招牌。李志高毫不隐讳地说,《电脑报》的目标是上市,所以现在要将集团内的各项业务资源进行整合,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将经营业务做强做大。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