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十大消费风口,谁在狂飙?谁在降速?

2023年,谁还有机会?

即将结束的2022年,那些曾被视为风口的消费行业,如今过得如何?

年初,在经历了2021年的消费投资热潮后,新消费融资进度集体哑火,裁员、闭店、亏损等消息不时传来;到了年中,户外经济大火,露营、飞盘带火一批上下游产品;年末,直播红利见顶已成事实,各电商平台对购物节成交数据也秘而不宣。

而在消费赛道的投融资方面,据IT桔子的数据的不完全统计,今年过亿元融资主要分布在食品、酒类、餐饮、宠物、时尚、护肤等。同时,过亿元项目在今年上半年更加密集。

消费行为嵌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22年,哪些行业值得被关注?即将进入2023年,它们的前景又如何?

01 、咖啡:下一步如何“续命”?

整个2022年,咖啡赛道还是香饽饽,新老选手不断交锋,其中还有诸多跨界选手。

年初,Manner对外宣布,全国十个城市200多家门店齐开,宣告了一展宏图之势。在此前一天,Seesaw Coffee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再次获资本亲睐。

融资金额和融资笔数持续刷新。据驼鹿消费研究院数据,2022年上半年,咖啡领域发生14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18.03亿元,其中有部分融资金额未披露。

在咖啡的持续资本浪潮中,连锁化成为主要趋势。

最为亮眼的是瑞幸咖啡。除了以*的门店优势持续领跑,瑞幸还摆脱了此前陷入财务造假风波的泥潭,在今年实现史上首次全面盈利。如今,其线下门店数量已经超过星巴克中国。

而瑞幸创始人陆正耀,更选择重振旗鼓,推出新的咖啡品牌库迪咖啡。

上述品牌自诞生以来就是带着咖啡基因而来,但今年“半路出家”的企业却更五花八门。

中国邮政*家“邮局咖啡”年初在厦门落地营业;天津“狗不理包子”成立高乐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入局咖啡赛道;知名运动品牌李宁、通讯科技巨头企业分别申请注册有关咖啡的商标。

在这些跨界选手眼中,咖啡生意纯属锦上添花,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第三空间和身份表达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始终是短暂的,咖啡生意不仅仅是“花点心思”这么简单。

在中国邮政、李宁等跨界选手自娱自乐的阶段,咖啡赛道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吹进了另一个资本和流量的风口——直播带货。

今年10月,凭借一句“咖啡你冲不冲”的喊麦风格直播间而热度攀升,T97咖啡成为了迅速出圈的咖啡新品牌,不仅1周销量翻7倍,创始人甚至不断放出的豪言壮语,一年内要开出1001家门店,未来做到中国咖啡全行业*。

但随着热度减缓,这场咖啡品牌的魔性带货只是昙花一现。热度总会稍纵即逝,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不管哪个品牌都难以真正“续命”。2023年,咖啡下一个热点还会出自于哪里?

02、新茶饮:卷不动增速卷投资

与咖啡相比,新茶饮们在2022年略显黯淡,整个2022年似乎都在调整步伐。

喜茶、奈雪的茶在年初便带头降价,一改以往盯紧高端市场的姿态,将众多产品均价下降至30元以下,释放出向“下沉市场”进攻的意味。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回顾2021年,新茶饮配料卷出天际,热衷于不断挖掘小众水果,但到了2022年,几乎只有椰子带来短暂热潮,更多品牌转向冲击线上直播最后的流量红利。

头部品牌奈雪的茶、喜茶带头切入直播腹地,书亦烧仙草、古茗、茶百道等腰部茶饮品牌紧跟入局,线上直播一时间成为各品牌商家的营销标配。茶百道更是公开发布战绩称,2022年,品牌在抖音持续成长,多次斩获数千万级的直播业绩。

各大品牌卷入线上战场之余,靠平价奶茶年入百亿的蜜雪冰城,意图冲刺上市的消息逐步落定,赚足了业内所有目光。但在增量有限、存量博弈的当下,“烧不动钱”的新茶饮们,在2022年更多忙于降本增效,同时寻求新增长曲线。

喜茶旗下位于深圳南头古城的首家“喜茶手造”奶茶店宣布关停,此前还关停了子品牌“喜小茶”。但与此同时,喜茶也在今年底宣告进一步开放加盟,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展开事业合伙业务。

奈雪的茶今年专门成立了投资公司——深圳美好自有力量投资有限公司,而整个2022年,奈雪的茶在投资方面动作频频。12月,更完成新茶饮行业今年*的投资,以5.25亿元收购乐乐茶。在此之前,喜茶、蜜雪冰城也均有当VC的经验,成为手握资本的投资人。

新茶饮品牌以不同方式争取新的增量,背后是难以忽视的焦虑。未来,品牌需要思考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诉求,进一步破解目前的同质化竞争,才能活得更踏实、长远。

03、美妆上市潮:冷静过后的新转折

2022年,美妆零售市场正在“缩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的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3084亿元,同比下滑2.8%。

但国货美妆却迎来上市融资潮。

据真探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19家国货美妆相关企业有上市计划与动作。其中,有7家都是“美妆品牌”,分别涵盖医美与护肤两个细分领域。

从医美方面来看,今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的创尔生物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材料,现已获受理;6月,已在A股上市、素有“医美茅”之称的爱美客正式向港交所重新递交招股书,向“A+H”医美*股进发;9月,敷尔佳在深交所创业板IPO顺利过会;11月,“胶原蛋白*股”巨子生物正式登陆港交所。

毛利高企,利润可观,让不少医美企业“价值连城”。目前,“医美茅”爱美客市值已过千亿元,巨子生物市值已超300亿元。

护肤方面,拥有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品牌的上美集团在今年1月和10月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目前已通过聆讯;6月,以水润护肤著称的蜜思肤正式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11月,中草药护肤品牌相宜本草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

除了品牌企业,在今年企划上市的国货美妆相关企业中,拥有联合利华、韩国谜尚、丸美股份、拉芳家化等多个大客户的美妆代工企业芭薇股份,也在今年3月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

今年频频涌现的“上市潮”,藏着美妆行业环境的新变化。去年12月,《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正式生效,进一步遏制行业乱象,加强行业规范。业内普遍认为,该规范的出台,部分不合规的中小企业将被逐渐筛除,并给予更符合“功效评价”规则的企业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在今年美妆零售成绩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上市融资进行创新转型,是韬光养晦、养精蓄锐之举。不过,迈过上市的*道坎后,在内卷的赛道中,美妆企业仍需寻求第二曲线。

04、餐饮上市潮:雷声大、雨点小

2022年的另一上市风口,集中在餐饮企业。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已有10家餐饮企业先后提交招股书准备上市。企业类型多样,初代网红餐厅绿茶、外卖披萨*达美乐、国内第四大火锅品牌捞王、麻辣烫*杨国福、乃至乡村基、老乡鸡与老娘舅三大中式快餐连锁品牌,都赫然在列。

跑步上市的餐企背后,都是上千亿规模的细分品类赛道。与此同时,知名度高、发展历史长、门店网络规模化与经营品类标准化,则是上述餐企的共同点。

餐企何以扎堆上市?这背后的时机考量,显而易见。

近年来,线下餐饮客流受限,叠加高举的人工与原材料成本,餐企经营长期承压;而当行业加速新陈代谢时,对于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大型餐企而言,逆势抄底扩张,也是千载难逢的发展节点。无论出于哪一原因,上市募集资金,都是餐企突围的快速路径。

拥抱资本市场的愿景美好,但从眼下情况看,餐企上市潮只能算是雷声大、雨点小。

IPO进程最快的达美乐,上市主体达势股份原定于12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但却在此前发布消息称公司决定延迟全球发售。此外,其余餐企基本处于披露招股书或招股书失效状态,上市前景并不明朗。

尚处低迷的餐饮消费环境固然是导致上市进度受阻的外部因素,但这背后的另一大原因,或许是餐企业绩上的瑕疵。

近三年来,上述餐企的营收增长主要依赖于门店规模扩张,利润层面则基本是增收不增利,但作为业绩重要指标的翻台率,却基本处于停滞或甚至下滑的状态。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上述餐企规模与知名度有余,能带来的想象力却不足。出道14年的绿茶餐厅,至今出圈的仍是成名菜品面包诱惑;捞王主打的猪肚鸡白汤火锅,在内卷激烈的火锅领域早已算不上新鲜;而号称麻辣烫*的杨国福,在靠着加盟模式开疆拓土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难解。

餐企上市潮背后,中国餐饮行业拐点已至。当市场不确定性提高,拥抱资本、扩张门店网络、加码供应链,是大型餐企变局中更上一层楼的必经之路。但在求稳求大之余,如何为喜新厌倦的食客持续提供新鲜感,是这一阶段餐企的必修课题。

05、户外经济:尝鲜者众,行业亟需规范

没有一片空地能够在2022年全身而退。这一年,你很难找到一片没有飞盘的足球场、没人露营的郊外荒地,又或者是一条没有人骑行的绿道。

这一年,人们将休闲娱乐的目光转向城市内部。低门槛、强社交的飞盘运动,成为新兴热门运动;近郊的露营活动,成为人们逃离喧嚣的选择;骑行则让人们将日常健身需求转化为用车轮丈量城市。

也因此,这一年里,露营产业井喷,飞盘社群如雨后春笋,骑行装备开始走俏。

4月,户外装备品牌挪客Naturehike完成近亿元融资,同月,青山资本*投资了户外生活方式品牌ABC CampingCountry;电商平台上冲锋衣、帐篷、户外桌椅等户外装备均出现50%以上同比增幅;小红书上与“飞盘”相关的搜索数连续数月出现爆发性增长;随着骑行热度攀升,热门自行车型更是“一车难求”。

不过,狂飙式发展,也带来发展乱象。目前露营地运营方的背景参差不齐,很多露营运营方在户外生存知识方面都还有所欠缺;而汹涌而来的流量,与新兴而水平参差的飞盘俱乐部,也让飞盘专业人士感到困扰。

随着户外经济热度攀升,关于露营地或飞盘社群体验不佳的非议也逐渐累积,如今,旺季过去,消费者也开始趋向于理性。

乱象的背后,是户外经济业态的“先天不足”:露营与飞盘本就属于小众运动,只是因为疫情的催生,才在短时间内快速走向大众。然而,当尝鲜者众,而行业底蕴、相关人才培养又尚未跟上时,便造就了当前鱼龙混杂,行业尚未建立起秩序的伪繁荣状态。

冬天到来,户外经济进入淡季,行业拐点也随之而来。行业冬眠期,对从业者而言也是经营动作的关键调整期。经过一年的孵化,2023年,户外经济仍将保持热度,不过,发展状态将有所改变。从粗放增长转向规范化运营,将是户外经济的必经之路。

06、精酿啤酒:仍需时间沉淀

在小资情怀的推动下,由精酿啤酒掀起的新风口仍在吸引一大批人入局。

天眼查APP显示,截至今年12月,2022年共新注册超1500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相比较于去年全年啤酒新增注册企业的1378家增长22.0%,目前全国共拥有约4400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啤酒行业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国内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达到875亿元,渗透率为11%。

精酿啤酒让资本“上头”。据酒讯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数十亿元融资涌入精酿圈,其中备受青睐的多为成立不久的新兴品牌。

今年1月,成立不足一年的锐恩精酿,斩获蓝海众力资本数百万天使轮融资;2月,“Vanbeer梵波精酿”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由36氪领投,嘉悦资本跟投;4月,重庆十七门精酿啤酒启动A轮融资,获希达资本战略领投;6月,蒸汽熊精酿、酒星计划分别获得数百万天使轮、种子轮融资,“鲸都鲜酿”获千汇资本种子轮战略投资;7月,无醇精酿啤酒品牌“新零啤酒”完成Pre-A轮融资。

尽管融资不断,但精酿啤酒在“有利可图”这件事上却遇到瓶颈,尤其是小酒馆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2022中国精酿酒吧白皮书》显示,仅有2.5%的精酿酒吧有“可观利润”,77%的精酿酒吧“勉强维持”,20%的精酿酒吧“还在贴钱”,8%的人打算关店或减少规模。

以“小酒馆*股”海伦司为例。今年上半年,海伦司增收不增利,并关闭近百家门店。东方证券预计,2022年全年,海伦司关闭门店数将达到130家。

与新品牌仍需时间沉淀不同的是,部分老牌企业正在利用此前的积累走向个性化、定制化、高端化发展。比如,京A啤酒融入了北美精酿啤酒的风格和工艺,正试图走出国产精酿的差异化路线;燕京啤酒则选择了王一博、蔡徐坤等流量明星推出高端精酿啤酒,来触达更年轻的高端消费者。

精酿啤酒依旧人来人往,但热潮已逐渐回归理性。

07、NFT数字藏品:野蛮生长这一年

2022年初,“元宇宙”大热,NFT数字藏品顺势成为一众消费品牌借助元宇宙赚钱的制胜法宝。

从运动品牌来看,耐克成为今年NFT的头号玩家。今年4月,耐克发布虚拟运动鞋NFT系列,并在7月与CLONE X合作推出联名系列NFT。Dune Analytics平台数据显示,耐克通过直接销售NFT获得9310万美元收入,通过NFT在用户之间的换手交易里获得了9217万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创作者版税)。

国产品牌方面,今年3月、5月,特步先后推出数字藏品“160X-Metaverse”、“国速1号”;4月,李宁买入无聊猿NFT,并计划在今年与腾讯天美工作室合作,将旗下NFT元素融入到元宇宙游戏;同月,361°推出“我是东方未来”系列潮玩数字藏品;而安踏则是借着冬奥会的东风,发售相关数字藏品、推出三大数字空间。

不仅是运动品牌,就连餐饮品牌也对NFT有所涉猎,早在去年12月,奈雪的茶便发售了NFT盲盒以探路元宇宙。今年1月,百威旗下品牌BudLight NEXT推出NFT;3月,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提交了NFT及元宇宙相关商标申请;9月,星巴克NFT计划正式落地,将NFT融入新会员体系,用户可用信用卡购买 NFT,无需注册加密币钱包。

潮人明星如周杰伦、林俊杰也来分一杯羹。

今年1月,周杰伦在元宇宙平台发售一万个单价为0.26以太币(约人民币6200元)的幻象熊,仅在40分钟内便售罄,总销售额达6200万元;8月,周杰伦打造由5首DEMO组成的数字空间,并以盲盒形式限时售卖。而据福布斯报道,歌手林俊杰加入了一个于今年1月成立的NFT社区ARC。

天眼查APP显示,截至2022年9月,国内与数字藏品相关的企业约有90家,其中,近50家为2022年新成立。《2022上半年全球NFT数字藏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预计,中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295.2亿元。

毫无疑问,顺着元宇宙的东风,NFT数字藏品在2022年成为风口。但与此同时,NFT数字藏品新兴、暴利、缺乏监管的特点,也让机遇与风险并存。

今年4月,周杰伦价值300万人民币的无聊猿NFT被黑客盗走。在黑猫投诉平台、小红书等平台上,有消费者也表示自己曾遇到过藏品被盗卖、平台圈钱跑路、藏品不值钱等经历。

2022年临近结束,NFT热度已有所减弱。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NFT数字藏品也将从野蛮生长的初级阶段过渡到有制约、有规则的下一阶段。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提出坚决不在NFT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等六大主张。

08、仓储会员店:新鲜感过去后,怎么办?

这一年,关于仓储会员店能否成为大卖场出路的讨论,不绝于耳。

这与零售行业趋势有关——线下零售行业已经饱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商超卖场一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

仓储会员店成为线下零售的一个热门业态,尤其是今年。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仓储会员超市行业同比增长12.3%,市场规模达304.3亿元。据预测,2025年数据接近400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超10家零售企业布局仓储会员店,一年新开的仓储会员店数量超过100家。

零售商超品牌们一度信心十足。Costco、山姆早已率先站上风口,布局中国市场;推出盒马X会员店的盒马鲜生,喊出打造中国人会员店的口号,而家乐福早已计划3年内将200家传统大卖场升级改造为100家会员店。

但实际上,如今便下定义仓储会员店是否为大卖场出路还为时过早。会元店模式无疑在短期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和购物选择,但新鲜感过去之后,如何保持经营现状,仍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各零售商超品牌如何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消费粘性;又如何在面对供应链、选品、人群定位等核心实力面前,更具有话语权?依然是一大挑战。

09、宠物经济:眼前规模不是一切

随着养宠人群的规模不断庞大,宠物衣食住行的细分赛道热度仍在攀升。

火爆可从数据中窥得。今年11月,魔镜数据对天猫“双十一”预售情况进行统计,大部分行业预售额均有不同幅度下滑,但宠物相关市场增长亮眼,预售额增长44%。

京东发布的《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养宠家庭达到9147万户,预计2022年养宠家庭将超1亿。

热度与机遇之中,宠物赛道正在加速与资本接轨。2022年年底,天元宠物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这也意味着,中国A股上市宠物公司已经有6家。

随着比拼不断激烈,宠物市场趋势转向智能化发展。小米、美的以及海尔等新兴、传统家电科技品牌纷纷入局分羹,还有专注于海外的国产宠物品牌多尼斯,早已赴美上市混得风生水起。

不过,没有任何一门生意的轻松好做。眼下宠物经济看似一片蓝海,但实际依旧存在多方制约,相继而来的竞争压力显而易见。

例如,多数贴牌代工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

尤为明显的宠物食品市场,国内品牌为海外品牌“打工”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此外,多数国产宠物食品企业始终处于低端领域,价格带难以提高,终其原因还是核心竞争实力不足。

长远来看,验证宠物经济赛道价值不止是规模那么简单,行业未来的挑战依然不小。

10、预制菜:机会留给长期主义者

或许没有一个赛道,会像预制菜这样在一年内快速经历洗牌。

预制菜,又名半成品菜,即已经在工厂搭配好且经冷冻或真空包装保存的菜式。很长一段时间里,预制菜的主战场都在B端。然而,随着餐饮企业标准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当代年轻人宅文化、一人食需求的进一步升级,2022年初,伴随着年夜饭消费图景,C端预制菜一炮而红。

各方关注让预制菜相关企业股价飙升、泛餐饮企业纷纷在领域内推出产品,赛道热度也引来众多风口追逐者的入局。

年初,陆正耀推出了“舌尖英雄”的预制菜新项目,以加盟商的模式拓宽市场,并一度传出要在5个月内落地3000家门店的计划;7月,趣店CEO罗敏召开趣店预制菜战略发布会,喊出“今年要开出1万家店”的口号,在引发广大争议后,项目偃旗息鼓;到9月,舌尖英雄*批加盟商已先后关店退出市场。

预制菜无疑仍值得期待,但如若只是想赚快钱,缺乏长期主义的深耕精神,则难以为继。

随着行业泡沫的出清,行业也进入全新发展局面。未来,预制菜领域内,产品研发端与渠道端等产业链上的各环节企业,将进行实力比拼。

无论是在水产食品或者速冻食品领域拥有多年技术积淀的国联水产、安井食品;还是具备强渠道与市场洞察能力的线上下渠道商盒马鲜生、叮咚买菜与沃尔玛等;又或者是拥有强大产品研发能力的各大知名餐企,目前都已在预制菜领域内有持续而稳定的销售表现。

如今,又一个年夜饭节点要来临,发展更成熟的行业、与准备更充分的预制菜玩家们,即将迎来新的试验节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19号商研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