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办婚礼,婚宴全吃素,年轻人结婚为什么这么「省」?

一半年轻人不想结婚了,另一半年轻人却在婚礼上卷出新花样。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吐槽婚礼变成作秀,沦为形式主义,有一对新人却将婚礼真正落地成自己核心理念的身体力行——把婚礼变成一场可持续环保实验。

一场婚礼会产生多少碳排放量?大多数人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他们却对这个问题较起了真。“我希望我的婚礼是可持续的婚礼,我的婚姻也是可持续的婚姻。”新娘李少欣这样想也这样做了。

在他们的婚礼上,所有的餐具都是非一次性用品,每个人喝水的杯子都做了姓名标记,晚宴清一色是素食,传统的鸡鸭鱼肉一概没有,甚至连婚礼中的花材都将在仪式结束后回归花店继续生长,或者留在酒店制成干花二次利用。

他们给这场婚礼算了一笔账,婚礼最终产生了23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17.7吨来自于飞机、高铁、汽车等出行的排放,占总排放的78%, 约4.4吨来自于酒店住宿、0.5吨来自于花材和布置、0.2吨来自于餐饮。

婚礼结束后,他们自愿多花2000元,通过第三方机构购买在国家自愿减排和排放权交易系统登记的风电项目,抵消掉了所有的碳排放,完成了这场特殊的“碳中和婚礼”。

2020年,“碳中和”的概念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这样的宏观概念里,我们总会觉得这样的目标离自己很远,但这场婚礼提供了一种个人参与到“碳中和”实践的可能性。

为什么他们这么不怕麻烦?这场碳中和婚礼是如何诞生的?「后浪研究所」找到了婚礼的新娘李少欣,和她一起聊了聊“碳中和婚礼”,也给想要尝试环保的年轻人一些新启发。

以下是新娘李少欣的自述。

01、当婚礼成为一场可持续的实验

2022年9月3日,我结婚了。

夏末的阳朔温度正好,远处青山环绕,牧牛成群,满目葱茏的绿沾染着自然的气息。没有接亲,也没有车队,宾客围站在一起,我提着婚纱,脚穿一双循环材料制成的白色婚鞋,独自走向栈道尽头的他。

新娘李少欣

婚礼现场,八块叉车木栈板临时堆成的甜品桌上散落着甜点与水果,上面的鲜花来自附近的山上,纯素食的晚宴上,鹰豆泥、菠菜沙拉、松露牛肝菌意面代替了传统荤菜。宾客们举着不同的玻璃杯谈笑嬉闹,在整个婚礼过程中,完全看不到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用品的影子。

绿色、环保、可持续,这是一场我理想中的“碳中和婚礼”。

碳中和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把它用在婚礼上,我的理念是“减排为主,抵消为辅”,也就是首先在整个婚礼过程中*程度地减少碳排放, 然后在婚礼结束后计算整场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这些无法避免的碳排放,通过CCRE交易进行抵消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减排。

CCER指的是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目前个人尚且无法直接参与CCER交易,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完成。

挺麻烦的对不对,可结婚本来就是件麻烦的事儿,既然决定了折腾,那就尽量按自己的方式来。

最初我尝试请婚庆公司帮忙简单办一场婚礼,但是沟通中发现,我想要的婚礼形式不在一般婚庆公司的套餐里, 我也不希望被其他人的婚礼形式所套路。比如,我不想婚礼上有一个主持人,太尴尬了,我更希望是自己的朋友来证婚; 我也更希望婚礼是在山水之间, 而不是富丽堂皇的酒店。

后来我和先生聊起父亲牵着我走向丈夫的环节,他认为这是父权制在婚礼上的延续,把我从一个男性交到另一个男性手中,新娘本身却不是独立的,为什么不可以是妈妈?妈妈在婚礼上的角色是什么?

他的话给了我启发,既然不认同一般婚礼中的某些流程,那我也可以跳出这个框架,去办一场符合我的理念的婚礼。

我在环保机构工作,现在做的主要是从农业和食物系统出发,推动转型金融支持农业与食品行业获得投资, 加速碳减的步伐。

比如我们制定绿色债券的标准,帮助企业明确它的定义和边界,投资者信任的标准可以促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同时, 通过绿色债券融资能帮助发行方以更低的成本融资,获得更好的收益。

我和先生也是因为环保工作认识的,不过他的关注更偏向气候变化和国际合作,既然我们都有相似的理念,那我们的婚姻是不是也可以是可持续的、低碳的呢?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两个都在探索自己想要什么,期待一个什么样的婚礼,又可以传达给亲友们什么样的信息,碳中和婚礼的想法就是这样慢慢成型的。

我也在网上搜过,低碳婚礼并不新鲜,好几年前就有人做过了,有前辈在地坛办婚礼,伴手礼是新能源产品,但我们这次除了计算婚礼本身产生的碳排放之外,把所有宾客出行导致的碳足迹也都算进来了,这在专业上叫范围三的碳排放。

婚礼中各环节碳排放的比重

这是一场目的地在阳朔的婚礼。婚礼地点本来在海南,后来因为疫情换到了阳朔,这个地点也有一点私心在里面,我很希望能在一个原生态的靠近大自然的地方办婚礼,另外因为我很喜欢攀岩,阳朔之于攀岩者就像是日月湾之于冲浪者,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大家基本上都是从外地赶来的,差旅这件事本身就不那么低碳,在最初统计宾客信息的时候,我就事先收集大家的出发地和时间,提前把出行tips发给他们,串合时间相近的朋友们到达桂林后拼车到阳朔, 从广州出发的亲友们乘坐高铁或者拼车,减少不必要的出行排放。

本来也会担心有抱怨,但其实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拼车,甚至一些本来互相不认识的朋友反而在飞机上相熟了,我觉得还挺开心的,好像我的婚礼也提供了一个社交契机。

有朋友送了我一根红色的攀岩绳当作新婚礼物,虽然只是一根绳子,但是在攀岩中其实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

后来在接亲环节,这个绳子就被打了很多攀岩的结,一头挂在我的脚上,我的先生需要在院子里从另一头一路解开这些结才能找到我,还挺有趣的。这一方面是想传递我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低碳吧,其实除了用车接送,接亲也可以很有意思。

可持续的理念是贯穿整个婚礼的,其中还有一些我很喜欢的小巧思,比如我们的伴手礼里有一个小小的地球,给宾客的答谢卡也是可降解的种子卡片,用水泡开就会散落一些神秘的种子,种下去可能某一天就会长出绿色的小生命、小惊喜。

在婚礼结束后就要进行碳核算了,我自己考过碳核算的证书,所以初步做了一些数据搜集和计算,同时求助了碳咨询专业机构“碳阻迹”,通过他们对排放活动进行核算, 花费约2000元,购买了在国家自愿减排和排放权交易系统(CCER)登记的湖北利川天上坪48兆瓦风电项目的碳信用, 抵消了婚礼的碳排放,实现了婚礼碳中和。

由碳阻迹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购买CCER是比较常见的抵消方式,也是支持绿色项目的经济手段。有一天如果大家都愿意参与碳交易市场,越来越多的绿色企业可以通过碳市场得到经济上的支持,那这些绿色能源发展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好,形成一个从个人到社会的激励系统。

当碳阻迹与我一起核对碳排放数据的时候,我重新了解了不同食物的碳排放因子(碳排放统计核算的重要参数,它表示每一种能源在燃烧生产的过程中,能源单位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也知道了原来本地的食物和进口的食物碳排放量有很大差别,仅食品运输就占到全球碳排放的6%左右。

这还是我*次真切地查验和计算这些东西,去了解身边每一件产品的碳足迹。

回看下来,这场婚礼很像是和老公一起做的一个项目,为了环境和气候我们才相知相识,现在我们又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继续迈进了,就像我先生的婚礼发言一样,“I especially appreciate our mutual love for the nature and environment and how it drives me to work harder to take care of it.”(我很感激, 我们对自然有着共同的热爱, 这一份热爱驱使我更加努力地守护它。)

02、抵抗琐碎、不理解与一次性塑料

现在呈现出来的这场婚礼我很满意,甚至觉得它意外地*,但是婚礼筹备的背后是很多琐碎的问题和一次又一次的沟通。

首先我们的婚宴是素食,这也是与其他婚礼最不一样的地方。

最初找到的餐饮团队并不是专业做素食的,他们也没有尝试理解我想要什么,只能简单理解为素食就是没有肉,那么就只能选择沙拉之类的菜品,但这并不是一个好吃的素食,也不是我想要的。

后来因为疫情,婚礼地点改到阳朔,在这样一个满街都是“李姐啤酒鱼”的地方找一家西餐厅就已经很难了,做素食更是难上加难。正在发愁的时候有朋友推荐了一家西餐厅,他们的菜单本身就有素菜选择, 对素食有一定了解,也很愿意从我的角度去找替代品和备选项,还挺幸运的。

但是过程仍然不顺利。考虑到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宾客,我们的主菜是有中式和西式之分的,西式的意面比较好解决,但是中式就很花心思了。

最初先生选择的方案类似于“芹菜炒豆腐盖浇饭”,我觉得天呐这样不可以的,这太奇怪了,后来我去试了好几次菜,尝试各种摆盘,主厨也提供了好几种解决方案,直到最后一天才定下来“羊肚菌配中东小米”,幸好最后大家都对晚宴很满意,有朋友甚至都没有注意到是素餐,所以好吃的东西大家就会喜欢,并不是一定要肉才可以。

婚礼现场的素宴

但是我也没想到,当我把重点放在摆放甜品的餐具时,差点忽视了甜品也会有素和不素的区别,当时甜品师傅说蛋糕用的是*的动物奶油,他觉得好的定义就是贵的东西,我说千万别,一定要用植物奶油,还感慨幸好他提了一句。

我对素食这么坚持,其实爸妈也不太理解,直到现在我回家他们也还是会专门做肉想看我吃不吃,我挺不开心的,但是处理方法也不是很成熟,只能用不吃来表明我的态度,所以也想通过这个婚礼让他们知道我是怎么样的,我希望当他们作为一份子去参与这件事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这不是一个很极端的事情,反而是很快乐的。

他们还在婚礼上问我的朋友我为什么要吃素,其实有点尴尬,但是我也觉得挺好的,至少是他们愿意主动去了解这件事情了。

大概十岁的时候,我就决定以后要从事环保工作了。

小时候在广州,去餐厅就能看到很多野生动物在门口的笼子里关着,那时候家里还闯进过一只从饭店逃出来的野生动物,我都不认识那个动物是什么,只记得它有手指,像一只猴子,后来才在电视上看到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吃野味这种事在当时很普遍,看着那些野生动物被杀害我会很心疼,也很想为它们做点什么,但是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怎么做。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直接促使我选择环境保护相关的专业。

那是在我高考那一年,有一家餐厅抓了一条海豚,海豚就被存放在餐厅一层一个很小的玻璃箱里,因为空间太小,它在里面没有办法游动,只能被水淹着。然后这个餐厅就发起了一个*,类似于几月几日大家要一起吃掉海豚,每个人可以报名付多少钱吃哪个部位,现在看来那么荒诞那么残忍的一个活动,当时是有很多人参与的。

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都哭了,人在学校又特别无能为力,后来看到一群人在餐厅门口抗议,要求把海豚放生,我很想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当时我选择环保专业是很小众的,大家都选金融、国际贸易这些很热门的内容,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也会遇到可持续发展专业的实习生,甚至以前中国都没有这个专业。

我觉得这是一代一代的努力造成的,如果没有那些争取的人,可能现在大家还是会吃野生动物,有人愿意去表达,才让大家越来越关注这个领域,同样的,可能办这场婚礼很麻烦,但是开始有人愿意去做这些事是很重要的。

今年我也参加了三场婚礼,每个人举办的婚礼都很不一样,但是不可避免的都会用到很多一次性的东西,气球啊,彩炮啊,还有塑料制品这些,最后都散落在地上,也不会有人去捡,可能这是传统吧,但我们在整个婚礼过程中还是想尽量避免掉这些产生一次性垃圾的环节或者寻找替代品。

对于广东人来说,敬茶是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程,和其他地区不太一样,我们的敬茶很复杂,所有的长辈都要敬,这时候一般婚礼为了方便都会用纸杯,但我觉得太不环保了,还是买了八套红色的茶杯,婚礼现场我在敬茶,后厨的朋友轮流洗杯子来换,最后这些杯子也被家人带回去当作纪念品了。

而且婚礼上有太多可能会用到杯子的场合了,但是这个民宿又没有接待过这么多客人,根本拿不出足够的玻璃杯,后来又去找酒吧借,东拼西凑凑出来一堆形态各异的杯子,婚礼现场又很怕大家用完杯子之后放下再找新的杯子,会造成更多的用杯和洗杯子的工作量,我们就给每个人发了一个小标签可以贴在杯子上,当作自己的专属杯子。

还有喜饼的礼盒也沟通了很多次,我不想每一块喜饼都有一个单独的塑封,太不环保了,但是也没办法用纸袋包装,最后妥协的方式就是用铁盒,并且让饼干的尺寸可以刚刚好卡在盒子里不会碎掉,后来这些礼盒是搭乘妹妹的顺风车从广东运来的,节省了不少碳排放, 我还挺满意的。

但没想到问题出在快递的环节。一些北京的朋友因为疫情没办法来到现场,我就想等回到北京后请甜品师再做一些寄过来,我再分别送给大家,结果打开快递的时候,我发现每一盒喜饼都有单独的塑料泡泡包装。

当时真的非常沮丧。我以为已经和甜品师沟通了那么久,她应该会理解我的理念了,结果没想到还是这样,事后我也猜想有可能是快递小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担心破碎才包了这么多层,但这就无形之中产生很多塑料,我能够理解,可是难过和沮丧也是真切的。

所以我想说环保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可以实现的目标,它是一整个社会供应链的问题,每个环节都需要有这个意识。而且这件事情可能不是要花费多高的金钱成本,而是要花心思花时间去想可能的解决方案。

就像这盒饼干,如果我不提出这个办法,它可能就是一个纸盒,里面都是独立包装的饼干,但是我想到了同样好的解决方案,可以不用塑料不用一次性包装。在其他领域我相信也是一样的,在其位的那个人,如果有这样的思维,可能很轻松就可以想到代替方案,但是首先需要有这样一个意识。

03、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某种主义

也会有人说,既然追求环保为什么还要办婚礼呢?对我来说这个事情的逻辑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要决定去做一个事儿,那用一个更环保的方式去做就好了,难道最后我们要为了环保不工作、不吃饭吗?这不现实。

我自己也有很多想要去实现的目标,环保不是*一个,但环保可以贯穿在每一个实现目标的手段里。我只能在做每一件事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碳排放,或许一个人没有办法影响整个社会的运作方式,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点努力。

现在可能整个舆论环境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做彻底,要不就百分百不点外卖,或者百分百吃素,但是我的生活哲学是“哪怕一年只做一次,都是很好的”。

因为产生一个塑料垃圾,可能一千年之后才能完全降解,那你的一个决定就能影响一千年; 但如果你能少用一次,就会减少一个一千年。如果我们能选择自己做饭,能少点一次外卖,能够在点咖啡的时候自带杯,就是少了一份浪费,少了一份对环境的影响。这并不是一个专业的问题,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做到。

吃素食也是一样的。我不想对外宣称自己是素食主义者,马克思列宁主义才叫主义,素食不是变革, 也没有信仰,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觉得“主义”这个词是对素食的一些偏见,好像一定要有一个门槛才可以进入,也是把这种行为标签为刻意小众、很高深的东西,但是它本身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已,灵活吃素我觉得也是值得欢迎的。

其实本来办这场婚礼我并没有想传递什么理念,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我首先关注的是能不能通过这件事获得自我认同,也没想到会有记者对它感兴趣。

后来我自己也写了一篇文章介绍我的婚礼,只是想告诉这些参加婚礼的亲友,你们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参与了这样一场“可持续的实验”。

虽然我是在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工作,但其实之前很多朋友都不懂也不了解我具体是做什么的,不过现在有些朋友也会主动来问我关于ESG(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的问题,想要知道他们可以在这个议题上做什么。

后来还有朋友看过文章后来问我平时是怎么喝水的,因为他日常在家都是喝瓶装水,突然意识到这样很浪费,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办。

我就推荐他在家可以买25L的桶装水,桶还能重复使用,如果觉得饮水机占地,现在有很多电动抽水器可以直接安在桶上,还有过滤器也可以的。我有个工程师的朋友测算了过滤器的水质,和饮用水的差别很小,这些都是可能的解决方案。

跟他解释完之后,朋友说要向我学习,以后在家不喝瓶装水了。

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少点外卖、逛逛二手市场,还有网上也可以搜到“碳足迹计算器”这种小程序,输入食物、产品、交通方式等等都可以计算它们的碳排放量,大家至少心里可以有一个概念,原来坐地铁和打滴滴的碳排放是相差那么远的。

“碳足迹计算器”小程序

其实婚礼结束一个月后,我又去给我们婚礼做菜的餐厅喝咖啡了,服务员竟然认出了我,还打了折,原来他也参加了我的婚礼。那一整天我都特别开心,好像把这种理念也传递下去了。

你有考虑过举办碳中和婚礼吗?你觉得个人可以如何参与环保这件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后浪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