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异动,行业骚动。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日前与美的集团达成业务合作,引发了IT界和家电行业的普遍紧张情绪。尽管华为方面一再解释这只是业务端与家电厂商一次普通的合作,不过基于狼性华为的横向扩张能力和整合速度,还是被业内解读为向智能家居行业跨界的前兆,智能家居或许成为华为再转型的契机。
通信、IT企业越来越多地跨界进入家电领域成为技术支持方,智能家居也被以上企业视为下一个风口。不过智能家居技术提供商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华为、谷歌等巨头后发制人,技术提供商市场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华为成为智能家居技术供应商
日前,华为消费者业务与志在将智慧家居战略进行到底的美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针对移动智能终端与智能家电的互动,渠道共享及联合营销,芯片、操作系统(OS)及人工智能(AI)领域,智能家居安全领域,数据分享与数据挖掘,品牌合作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
其中,在移动智能终端与智能家电的互动方面,双方的合作将为华为Hilink和美的M-Smart打造一条通道,华为消费者业务全系列终端产品与美的全线智能家电将实现互联互通。届时,华为官方旗舰店和美的线下体验店都将参与该合作产品的联合展示。
同时,在物联网芯片、操作系统(OS)、人工智能(AI)及智能家居安全领域,双方将进行深入协作,探讨整合美的智慧家居与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优势技术资源,搭建联合研发平台,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
另外,双方将进行云端数据的互通与共享,围绕用户需求,对智慧家居大数据应用进行共同挖掘与研究,不断提升智慧家居的用户体验。该项合作依托华为与与美的各自的品牌、渠道覆盖和强大的用户基础优势,双方将积极拓展在营销、产品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让用户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智慧家居创新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
华为再转型
1987年华为成立,起步的生意是电信设备贸易,发展高端智能手机却是近五年的事情。从设备贸易商到通信设备生产商,再到手机生产商,被业内视为华为的数次转型。
日前,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公布2016年5月份国内智能手机销量数据显示,5月份苹果iPhone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10.8%,同比下降1.2%,位居第五,三星则已被挤出前五名。目前中国前4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分别是本土品牌华为、vivo、Oppo及小米,总份额为53%.而其中华为市场占有率最大,已增加至17.3%.尽管起步不早,但业绩不菲。
巨头发力,行业躁动。与美的集团合作甫一达成,小米要出局的说法甚嚣尘上。
早在2014年年底,美的集团就以每股23.01元价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发5500万股,募资不超过12.66亿元。发行完成后,小米科技将持有美的1.29%股份,并提名一名核心高管为美的集团董事,双方将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态链、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域深度合作。美的集团相关负责人指出,美的和小米合作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过此类合作是开放、非排他的。与华为在智能家居上的战略合作并不会影响到跟小米的合作,小米的投资和股份也均未改变。
不过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大型的IT厂商找到了一条新的思路,未来会通过结盟的方式进入家电行业。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智能化的极致体验将逐步改变更多的场景。华为与美的此次携手,将会把华为最强的连接能力、智能终端体验,以及美的深厚的家电领域经验注入智能家居领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让家庭生活早日进入智能化时代。”
“强强联合”的表态难免让中小IT企业不寒而栗。此外,也有行业人士认为家电行业与IT通信巨头合作意味着引狼入室。比如乐视、比如小米,本应该以合作商的身份示人,但在摸清门路后,不排除自立门户的可能。
华为方面对于此合作显得并不关注,认为只是终端的一次技术合作。独立分析师马俊颖认为,华为会蚕食通信、IT厂商在智能家居市场的合作机会是肯定的,至于华为是否会进入家电业,成为终端品牌商,还得看华为的整体战略布局。此外,术业有专攻。家电厂商的设计、生产、研发能力也很难复制。即便华为发力,也只是远期目标,需要持续发力。
据了解,目前华为消费者业务与家电企业的合作主要有四方面:包括通过技术支持,打通智能终端产品、操控智能家电、渠道的共享与互换、数据的互通与大数据共同挖掘等。
而对于是否涉足终端,华为消费者业务战略与Marketing部副总裁邵洋表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触角开始伸入智能家居领域,是经过长期技术开发后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不过,华为消费者业务这种延伸的方式是通过与家电厂商合作,从而向智能家居领域提供专业的连接能力,为消费者打造一个更好更稳定更公正的全连接平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