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发布了“十年来最大更新”的两周后,Airbnb 再次爆出了一个大新闻。
据多家媒体报道,这家在线短租和出行公司,将正式关闭中国的本土业务。其中包括:
Airbnb 中国(爱彼迎)将完全下线中国本土的近15万个房源和体验业务,仅保留出境业务;预计将在今年夏天完成。
Airbnb 中国计划最早在北京时间周二5月24日早上将此消息正式告知中国区员工。
虽然彻底关停了中国本土业务,Airbnb 并没有完全“断舍离”,而是将继续在中国维持一支不小的团队。
据硅星人了解,Airbnb 未来留在中国的团队,将主要由参与全球产品和技术项目研发的工程师、以及负责 Airbnb 中国用户出境游的业务和客服团队组成,总人数规模将在数百人左右。
事实上,来自中的出境游订单,仍然是 Airbnb 十分关注的一块业务。这也是为什么该公司仍将在本地保留团队,为这部分消费者提供服务。
据称,近几年,中国本土房源和体验服务业务,在 Airbnb 全球营收当中只占不到1%。
消息曝光后,今天 Airbnb 股价小幅波动,收于112.5美元。目前 Airbnb 市值约为721亿美元。
Airbnb 在中国
Airbnb 创立于2008年,于2014年在国内设立小规模团队,2015年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2017年3月底定下了名“爱彼迎”作为品牌和产品的中文名称,也即正式以一家本土化公司的身份,在中国提供在线短租服务。
公司创始人 Brian Chesky 出席了公司17年在北京举办的发布会,表达了对中国“千禧一代”用户的期待:中国年轻旅行者看世界的角度与之前完全不同。我们希望爱彼迎和我们的全新旅行平台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励他们用全新的方式去旅行。
Chesky 对中国年轻用户的恭维,背后是对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期待。
在那之后,Airbnb 全球和中国部门积极运营中国市场,很快就做出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比如,仅在入华两年、正式命名一年后,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 Airbnb 用户新年旅行的最热门目的地国家。最受欢迎的10个旅行目的地里,中国占了6个,上海周边城市群和武汉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跨年夜目的地城市。
在那一年, Airbnb 在中国的房源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00%,并且房源也实现了下沉和多元化:
图片来源:爱彼迎、品玩
然而,有了中文名,并不代表真的做到本土化。
Airbnb 客服反馈难的问题,在中国本土化早期一直遭到用户和行业诟病;而竞争对手途家、小猪等真正的本土公司,通过整合微信小程序/支付等各种手段,显著降低了获客成本,对 Airbnb 带来了极大的市场份额压制。
结果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Airbnb 的中国业务都是一个叫好却不叫座的存在,被批评“水土不服”。
至于 Airbnb 所认为的中国区房源的增长,也面临着在线短租行业的激烈竞争:很多房源同时注册很多平台,并非只在Airbnb上线。
不过,艾媒数据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20年1月,Airbnb 几乎就快在中国站稳脚跟了,在民宿预定app覆盖渗透率的排名当中显著高于其它同类app(Oyo、途家、蚂蚁、小猪等)。
谁也没想到,横空袭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在线短租在内的整个旅游及出行业遭遇了严重打击。疫情初期,Airbnb 苦苦挣扎,于 2020 年 5 月裁员约 25%,然后于当年 11 月流血上市。
好在 Airbnb 后来及时止损,除了裁员之外,还将全球主要业务形态从全球跨境转变为本地短途旅行,并通过这一强势转身在“后常态”时代找到了新增长点,艰难活了下来。与此同时,Airbnb 中国业务却未能“回血”。
因此,看到 Airbnb 将关停中国本土业务的消息,很多人并不感到意外。毕竟中国业务现在只占其1%左右营收,而且即便在疫情之前,也只有5%。在美股连续数日暴跌、各大科技公司开支趋向保守的情况下,这也许是Airbnb的无可奈何之举。
只是,对于希望在平台上运营房源以获得部分收入、或者结识不同游客的中国房东们来说,他们只能和“爱彼迎”说再见了。
- 高德云图成立信息技术公司,含互联网销售业务
-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投资成立芒果都市传媒公司
- 迪丽热巴维权将开庭
- 交银投资、工银投资入股中国二十二冶集团
- 《哪吒2》带火“谷子经济”!企查查:今年已注册14.22万家相关企业
- 萝卜快跑成立科技公司,含AI相关业务
- 蜜雪冰城申请注册雪王爱农业商标
- 美年健康在上海新设企管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
- 三星中国投资公司换帅,李大成担任新任董事长、经理
- 万达商管新设子公司,含企业总部管理业务
- 宣城市市区一体化产业基金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亿
- 华为公布AI模型处理专利,可用于提升AI模型性能
- ST百灵等投资成立新公司,含中草药种植业务
- 芜湖港务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9.37亿
- 腾讯公布大语言模型训练相关专利
- 上汽旗下基金等入股未尔科技,后者为仿真模拟研发商
- 铂科新材成立子公司,含磁性材料销售业务
- 天源环保等投资成立数字技术公司,含集成电路业务
- 海尔生物等在天津成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 中材科技在汕头投资设立新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