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恒瑞医药(证券代码:600276,以下简称:恒瑞)公布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
恒瑞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2.28亿元,同比下降23.08%;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21.19亿元,同比下降20.55%;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20.09亿元,同比下降24.12%。
恒瑞在2022Q2単季实现收入47.50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为-25.42%与-13.31%;同期归母净利润8.82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为-24.65%与-28.66%
丨历史包袱仍在,业绩下行预期之内
从趋势上看,恒瑞的业绩下滑始于2021Q2,単季归母净利润从彼时开始同比负增长,単季营业收入的同比负增长则是自2021Q3开始。
对仿制药的集采是导致恒瑞业绩下滑的核心因素,根据2021年中报数据,彼时恒瑞的创新药收入只占总收入的4成,仿制药依然是恒瑞收入的支柱,这正是恒瑞作为big pharma的历史包袱。
截至今年上半年,恒瑞涉及的集采品种有35个,中标22个,中标价平均降幅74.5%。其中,仅第五批集采的8个品种,在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仅2.5亿元,同比爆降88%。由此可见,降价过猛的品种,无论是中标还是失标,结果都是相似的,以量换价真正实现的案例并不多。
但医保谈判也有较大的降价压力,这是恒瑞业绩下滑的另一大因素。
恒瑞2022中报显示,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瑞马唑仑等多款创新药执行医保谈判价后,平均降幅约33%,虽然降价情况远好于仿制药集采,但也导致了创新药的收入增长缓慢,无法完全对冲仿制药收入爆降导致的业绩下滑。
疫情对恒瑞业绩的干扰同样不能忽视,除了药品研发、销售外,恒瑞还有麻醉和造影剂这两条重要的业务线,这两大业务的开展高度依赖医院场景,由于今年疫情反复,大量的医疗资源投入抗疫,导致了麻醉与造影剂产品的销售额在今年上半年分别同比下降33%和28%。
丨加码研发与降本增效是亮点
作为国内*的创新药企,恒瑞的研发强度已经与跨国巨头们处于同一水平。在今年上半年,恒瑞累计研发投入29.09亿元,同比增加12.7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升至28.44%。其中,费用化支出21.84亿元,同期研发费用率录得21.36%。
创新药行业的特点就是高投入、高风险,由于新药研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很难控制敞口,就需要高投入来维持相对宽阔的管线,从概率上去降低风险。所以,恒瑞也走上了创新药巨头们的必由之路,但业绩承压之下,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的同比减少需要关注(-15.36%)。
较高的研发费用必然对当期利润产生负面影响,这即是导致恒瑞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又一大关键因素。
恒瑞的销售团队减少了2300余人,并通过整合市场及医学团队,优化运输、调售等渠道细节等等措施,以实现降本增效。
反映在财务数据上,恒瑞今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减少29.98%和16.09%,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下降至31.94%和30.90%,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利润的侵蚀。
丨小结与展望
与中报同一天披露的还有今年的员工持股计划,值得关注的是恒瑞将创新药收入、新分子的IND数量、创新药的NDA数量作为考核指标。虽然市场上对恒瑞员工持股计划有一些争议,但是以创新药的研发与销售为导向,有利于提升员工的积极性,至于如何影响业绩,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对于恒瑞未来业绩拐点的判断,关键之一是仿制药业务低基数的形成,这就要看后续集采与续约的情况。而另一大关键,是看恒瑞的重磅品逐步上市,并经历了初期的爬坡阶段后,多个创新药品种的持续放量才是恒瑞在未来兑现高预期的关键。
国际化同样是关注的重点,一方面看药品出海的进度,尤其是核心品种在欧美这样药品高定价市场的临床进展;另一方面,则要看如何开拓海外市场,恒瑞固然研发实力斐然,所以如何选择渠道就显得颇为关键,这一点上复星系已经走在了恒瑞的前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