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个奉为圭臬的“克拉真理”,正在被改写。
人工钻石(也叫培育钻石)的横空出世,凭借着远低于传统钻石的价格,戳破了数百年以来钻石不遗余力构建出的“*”、“昂贵”、“奢侈”的泡沫。
如果说“人造钻石”是钻石巨头们的灭顶之灾,中国制造则为其敲响了丧钟。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人造钻石产能高达600万到700万克拉,其中近一半都来自中国,而在中国人造钻石中,又有80%来自河南;2021年全球年人造钻石产量900万克拉,单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就实现了400万克拉的年产量。
另据咨询公司贝恩数据统计,中国培育钻石渗透率在2020年到2021年从4%增长至6.7%,预计至2025年中国培育钻石渗透率将达到13.8%。随着消费者对培育钻石认知程度的和消费习惯的升级,培育钻石行业大有可为。
现实也正是如此。今年7月,央视财经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北京地区人造钻石的销售门店普遍业绩不错,有品牌创始人表示,最近一个月的销售情况比同期(上个月)增加了400%。
作为中上游的钻石生产加工基地,也是一派火热。河南省许昌市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元旦前的订单都已全部签订完毕。
相比于天然钻石开采难度大,且被国际巨头垄断,河南的人工钻石,不仅可规模化量产,还只需一两周就能培育出来,价格更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一枚3克拉的天然钻石,售价低则30万,高则100万;如果换成人工钻石,价格可降至3万-10万之间。难怪网上有段子称:男人们要感谢河南,让“钻石自由”照进了现实!
然而,中国人造钻石的崛起,势必冲击到国际钻石厂商的固有地盘,一触即发的对决,在所难免。
胜负未分之下,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01
热捧的人造钻石,是不是“智商税”?
事实上,天然钻石能被“神话”为爱情象征,进而跻身为稀缺物,从一开始,就是场人为制造的“骗局” 。
从古至今,用人性做生意,总能大获成功。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前,钻石确实稀有,通常只用于王室,直到1870年南非钻石富矿的发现,改变了发展轨迹。
在南非的钻石热潮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戴比尔斯公司闪亮登场了,步步为营下,戴比尔斯逐渐成为*的天然钻石商,赚得盆满钵满。
之后,精明的戴比尔斯又大下血本,将钻石包装成了“爱的礼物”,并策划出了*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成功让钻石与爱情绑定起来。
由于被钻石巨头垄断,限量供应,又造成钻石价格高居不下。仅一克拉天然钻石的售价,就可以高达数万元。
这么多年来,揭秘钻石背后的交易黑幕从没有停止过。如*的电影《血钻》,就赤裸裸地揭示了钻石是无数生命浇筑成的罪恶结晶。
但这些都没能动摇钻石的地位,直到人工培育钻石的出现。与天然钻石“一母同胞”,人造钻石虽然生长于实验室里,但它与天然钻石都由碳原子构成,有相同的物理属性和化学成分,甚至比天然钻石杂质更少,更加纯净。
在透明度、折射率等方面,人造钻石也完全可以和天然钻石一较高下。国信证券表示,2020年,中国人造钻石厂商已经可批量生产3克拉-6克拉的钻石毛坯,在评级中,颜色可达到*级的D 色(无色),净度*可达VVS级。
如果非要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同,那就是人工钻石不像天然钻石那样历经了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而是用科学又高效的方式,将时间缩短到几周内。
现下的培育钻石行业,有两种主流的制造方法。一种是模拟天然钻石形成条件的高温高压法(HPHT法),另一种是在高温低压环境下,促使活性金刚石碳原子在积体上沉积交互,生长成培育钻石(CVD法)。
HPHT法的钻石结晶成色好,生长速度快,比CVD法有更显著的综合效益优势。而HPHT法培育钻石的世界重镇,就在中国河南。
技术进一步推动成本的下降。2016年,培育钻石的零售价格还是天然钻石的80%,到2020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35%。
2018年7月,在最新发布的珠宝指南中,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使用了62年的钻石定义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天然”两字。表明了对人工合成钻石的认可和接纳。
2021年7月,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提出修订意见,建议在现行标准的末尾加上标注:“合成钻石”又称“培育钻石”。
然而,最后的标准还没发布,一场“风暴”便席卷而来。
02
市场争夺白热化,国际巨头软硬兼施
本以为人工钻石即将开始大施拳脚,没想到却遇到了“拦路虎”。
国家标准还在征求阶段,珠宝理事会、美国珠宝商协会、珠宝商警戒委员会等六家海外机构就急着跳出来反对:“‘培育钻石’会在消费者中引发概念混淆,考虑到这一点,中国的国家标准应保留‘实验室’这一术语,也就是说‘实验室培育钻石’”。拒不承认中国人造钻石的价值。
很显然,人工钻石的崛起,已触碰到了背后的奶酪,自然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打压。六家海外机构企图把人工钻石划定在科研、医疗等领域,将一切扼杀在摇篮里。
能惊动这么多巨头下场,甚至不惜上升到宣誓主权的层面,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中国培育钻石的技术力量,已不容小觑。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被称作中国“钻石之都”的河南。钻石属于金刚石,河南的培育钻石产业,便是基于国内人造金刚石行业发展起来的。
上世纪60年代,为了摆脱对人造金刚石的进口依赖,郑州三磨所研制出了首台六面顶压机,为河南奠定了人造金刚石行业的科研地位。之后,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技术红利扩散到了河南各地,河南人造金刚石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人造金刚石企业在2015年前后开始转型,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完善的产业链很快后来居上,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培育钻石,并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中南钻石、黄河旋风、豫金刚石、力量钻石、惠丰钻石等。
在河南钻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普通级别钻石的单价只有270元一克拉,特等钻石的单价做到了792元一克拉。
后起之秀来势汹汹,坐不住的戴比尔斯开始骚操作不断。先是在2016年将广告语改为“珍如此心、真如此钻”,炮轰中国人造钻石,背后用意不言而喻。
不但如此,戴比尔斯还推出一款钻石检验机,号称可以分辨人工钻石和天然钻石,并在伦敦组建了一支研究团队,专门打击中国的人造钻石。
眼见一击未中,戴比尔斯又在2018年“出尔反尔”,推出自有培育钻石品牌“Lightbox Jewelry”。但值得玩味的是,戴比尔斯对待人造钻石的态度极为随意,高管多次表示其“不稀有”、“不珍贵”,只适合在“情感较浅的表达场合”佩戴。
相比于给天然钻石制定“4C”标准来凸显身份,戴比尔斯甚至懒得给培育钻石分级,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它们不值得被分级。”并且,戴比尔斯只做饰品,不做婚戒,想借此将天然钻石与培育钻石的“意义”分开。
在戴比尔斯给培育钻石制定的规则里,无论是无色、蓝色或是粉色钻石,都不会产生克拉溢价。表面看是高调入局,实际上就差直接点明:人工钻石,啥也不是。
俄国有家钻石公司,更是不惜用上区块链技术,给所有天然钻石上打上印记。这些看似奇葩的行为,目地都是为了在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之间搞出一个鄙视链,但这也可能是最后的倔强了。
大势所趋无法逆转,很多培育钻石品牌相继出圈。全球珠宝产量*的时尚品牌潘多拉也在去年宣布,将不再使用天然钻石,全线改用人工钻石。
无论有多不情愿,钻石行业的大变局已然展开。
03
高回报背后的挑战,人造钻石未来如何
培育钻石在具备高性价比的同时,也拥有了可观的利润。
据国金证券相关研报显示,下游培育钻石饰品品牌商主要为传统珠宝商、聚焦培育钻石饰品的新兴珠宝商,以及上游生产商、终有贸易商打造的自由培育钻石品牌,毛利率在50%-60%,净利率在10%-20%。
风口之下,国内金刚石厂商纷纷转向消费级人造钻石。黄河旋风在2015年建立了国内首条无色大单晶钻石和片状大单晶金刚石生产线;2017年,豫金刚石设立“慕蒂卡”珠宝体验中心并注册中欧钻石品牌Brisa&Relucir。
就在8月10日晚,力量钻石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培育钻石业务已成公司*收入来源,毛利率高达83.44%。
强大的盈利能力,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2021年底,培育钻石品牌LightMark小白光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3亿元人民币;2022年8月,本土培育钻石珠宝首饰品牌ANOTA完成种子轮融资,由梅花创投*投资。
同样,中国传统珠宝品牌也在近两年开始试水培育钻石。2021年8月,老庙黄金母公司豫园股份推出培育钻石品牌“LUSANT露璨”;2022年曼卡龙成立培育钻石子品牌“慕璨OWNSHINE”;潮宏基旗下子品牌VENTI也在2022年推出培育钻饰产品。
虽然这是一个销量不断增长且高利润的行业,但人造钻石的前景并非“高枕无忧”。凡事都有两面性,当钻石可以实现规模化、工业化生产,附着在钻石身上的那层“稀缺”光环和意义必然退却,人造钻石的价格将会大幅回落,形成恶性循环。
潜在的隐患不止这一层,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国内金刚石厂商都在加速投产。力量钻石于今年4月推出40亿元的定增方案,达产后公司总产能将达341.32万克拉。
这意味着仅力量钻石一家,包含定增在内的规划产能,已经达到了了2020年中国人造钻石的全部产能(截至2020年,中国人造钻石总产能为300万克拉)。
另据媒体报道,黄河旋风也在通过定增方式募集10亿资金扩张人造钻石产能,预计可新增60万克拉产能,行业内涌动的产能扩张冲动可见一斑。而一旦出现产能过剩,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虽然国内对于培育钻石的技术相对成熟,但从全球来看,印度、美国、新加坡等都是人造钻石的生产基地,随着行情的进一步向好,将会抢占和瓜分中国产能份额,甚至形成替代,届时国内生产厂商恐将遭遇重大打击。
最重要的是,因为缺乏市场教育,培育钻石尚没有形成产品本身以外的赋能价值。如果单纯因为价格因素来作为天然钻石的“平替”,完全还有更便宜的莫桑石、皓石可以选择。
未来,想要打造出无可撼动的竞争力,中国人造钻石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1.读树一帜《为什么说人造钻石炒作过火了?》
2.浪潮工作室《河南钻石就要统治世界了》
3.野马财经《河南人造钻石厂商,正在挑战国际钻石巨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