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生富-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前任董事长介绍

吴生富-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前任董事长介绍

中一重工

人物小结:

1964年2月出生 , 江苏省兴化市昌荣镇人。1988年6月参加工作,1985 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81年就读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85年10月被保送攻读本院研究生,2006年6月获燕山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央管理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 中央企业青联副主席、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 黑龙江省及齐齐哈尔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7年4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简介:

1981.09-1985.07在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前身)机械制造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习;

1985.10-1988.06保送到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机械制造系机械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8.06-1997.04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设计师、主任设计师、锻压科副科长、科长、副院长;

1997.04-1998.05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

1998.05-2001.09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科协主席;

2001.09-2003.01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2003.01-2004.11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常务副总经理;

2004.11-中国第一重型机城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06.06获燕山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中共十七大代表。

2015年8月3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吴生富去世。

个人事迹:

1981年9月就读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85年10月被保送攻读本院硕士研究生;1988年6月被分配到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参加工作以来, 历任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副科长、科长、副院长 , 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党委常委。2004年11月 ,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任中国第一重型机城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6年6月获燕山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

他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5000 吨自由锻造水压机总设计师;主持的鞍钢 1780 毫米大型宽带钢冷轧生产线工艺装备技术国内自主集成与创新项目获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0/100MN多功能油压机、鞍钢 l780 毫米五机架冷连轧机组、通钢型钢连轧机组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大锻件热态在线远距离精确测量装置、L4S2000-MBC 多连杆机械压力机项目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曾先后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专业论文,参加工作近 20 年的时间里 , 曾获得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和黑龙江省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突出贡献奖;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 ;“ 九五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 黑龙江省和齐齐哈市市劳动模范 ; 黑龙江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等荣誉和奖励。

担任一重集团公司总经理以后 , 他以振兴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为己任, 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调整战略布局、完善严品结构、强化基础管理 ,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使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一重集团公司的产值水平己从过去的十几亿元 , 迅速攀升到近百亿元 , 是国内最大的铸锻钢及重型技术装备生产和研发制造基地, 并正努力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目标迈进。

精彩人生:

吴生富同志近20年来,始终工作在技术研究和科技推广与应用的最前沿。他注重能力和技术的培养,潜心钻研,勇于攻关,在我国重型机械装备技术的引进、消化、攻关中,有突破性进展和重大贡献;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中,业绩突出;在许多重大工程设计和工程技术应用中有重大技术创新,并创造性的解决了大量关键性技术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动我国重机行业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潜心研究,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他主持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汽车板冲设备——1000t至2000t系列多连杆压力机90台套,实现了大型高精度机械压力机的国产化。90年代初期,为一汽、二汽等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装备现代化汽车冲压生产线20多条,改写了我国重复引进不同规格压力机的历史,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中,他主持设计的E2S4000-MB、E2S5000-MB、E4D-1000+600MB机械压力机、L4S2000-MBC多连杆机械压力机、E2S1600磁轭冲片压力机,80/100MN多功能油压机,分别获国家、省部级各种奖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他研究开发的大型筒类锻件热态在线尺寸测量及节材锻造技术,解决了锻件“肥头大耳”的弊端,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持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薄板坯连铸连轧带钢地下卷取机研制”、“包钢四机四流大圆坯连铸机”获“九五”国家优秀科技成果奖。因在科研领域的突出业绩,他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主持的鞍钢1780五机架冷连轧机组,是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冷轧机组之一,为我国大型冶金设备主机实现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研制成果获中国冶金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级新产品,并被推荐为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候选项目。该机组被鞍钢总经理称之为“印钞机”。温家宝总理在视察鞍钢时,对该机组给予了高度评价;主持研制了热壁加氢反应器新型母体材料及千吨级反应器,替代了进口,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 强化技改,努力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他深知,作为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一重应具备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抗衡的能力,但其规模与国家的需要极不相称。一重要提高竞争实力,有更大的作为,就必须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不断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他和全体班子成员始终坚持“以科技兴企、保持技术领先”这一曾被温家宝总理给予充分肯定的战略思路,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技术改造。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他同其他同志一道,对外积极跑项目,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对内加大资金筹集力度,争取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他主抓技术改造工作的几年间,企业的技改投入,相当于“六五”、“七五”和“八五”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企业技改投入的总和的近3倍。通过实施,“九五”扩建工程、千吨级加氢反应器示范工程等技术改造项目,扩大了一重水电铸锻件、重型容器、专项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档次,填补了国内多项产品的制造空白。目前,一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大型铸锻钢基地,能够一次提供钢水700吨、最大铸钢件500吨、最大钢锭300吨(双真空);大型数控把关机床数量比过去翻了一番。同时,他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筹资对棉花岛大重•大起厂房进行了收购,加快了大连棉花岛生产基地建设的进程。因为制造能力的增强,一重的产出水平逐年大幅度提升。以生产轧钢设备为例,过去一年只能干两条线,现在一年可以干十几条线。产值也以平均40%的年增长率实现了快速增长。

重视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他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在班子成员和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下,一重成功组建了我国以企业为主体依托的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改变了原有的技术创新格局,建立了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和“一研、一院、三部、四所”(信息部待建)的组织结构,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他注重以事业留人、以政策留人,一是通过制定发展战略、描绘发展蓝图和加快企业发展,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事业舞台;二是积极制定“评选拔尖人才”、“签订竞业避止协议”、“总经理科技特别奖”等人才激励政策,并为科技骨干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经常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与科研人员沟通、谈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同时,他积极主张在经济和信息发达的大连和天津建设高新产品研发中心和人才基地,面向全国招聘专业科技人才,解决了人才引进难的问题,吸引了优秀科技人才和重点院校毕业生到一重落户,稳定了科技人才队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积蓄了力量。

勤于积累,积极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他不仅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而且注重对技术创新经验和科研成果进行总结,著有《机械压力机设计技术》内部资料一套(部分已发表),先后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分别发表在《中国有色金属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润滑与密封》、《机器人》等学术杂志上。近期,他又撰写了《大型锻造液压机全预紧组合机架的整体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大型组合结构整体性研究》、《液压机全预紧组合机架的整体性分析》以及《大型锻造液压机全预紧机架的整体性分析》等学术论文,并分别发表在《塑性工程学报》、《锻压技术》和《燕山大学学报》等杂志上。

注重创新,全面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担任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以后,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表现为最终产品的竞争,而更重要的是技术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兴盛之源。一重要想加快发展,拉近与国际同行业的差距,成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在科技进步的技术创新上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为此,他更加重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在他和全体班子成员的领导下,一重实现了重大科研项目——铸钢支承辊、150吨空心钢锭研制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产业化;即将完成世界上最大的2000吨煤液化反应器和“863计划”——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容器的研制;正在承担巴基斯坦恰希玛二期300MW和秦山600MW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任务。目前,一重已形成了以千吨级加氢、核电、中子快堆容器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鞍钢1780㎜冷连轧机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较强的竞争实力。吴生富同志在科研技改中的重大技术创新,解决了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国家重点工程、重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推广中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重型装备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书写了新篇章。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