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武-浙江高邦服饰有限公司总裁介绍

人物简介

姓名:朱爱武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省

国籍:中国

居住地:浙江省-温州市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职务:总裁

供职机构:浙江高邦服饰有限公司

朱爱武,同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EMBA)、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MBA),担任中国服装协会休闲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服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理事;浙江省服装协会副会长、省女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温州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市服装商会副会长、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常委等众多社会职务,并多次荣获温州市经贸企业优秀经理、创建温州中国服装品牌功勋企业家、市经贸企业突出贡献明星经理、市优秀女企业家等称号。现任浙江高邦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朱爱武:高邦集团掌舵人

朱爱武领导的高邦服饰集团,从20年前300元起家的家庭作坊发展到年销售收入超6亿元的全国休闲服知名企业。企业先后被评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中国连锁百强、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高邦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中国休闲装最具时尚品牌、上海名牌、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朱爱武将企业的成功之道归结为在稳健务实的基础上事事超前的经营理念和实践。

从服装店到欧美公司

木杓巷,温州市区一条狭长的古巷。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的服装业悄然兴起,木杓巷演变成一条服装专业街,外地人也跑到这里进货。朱爱武灵机一动,在自己家里开出了前店后坊的服装店,1989年,朱爱武成立了欧美制衣公司,开始规模经营。

当时温州产品名声不好,虽然欧美制衣公司的产品质量过硬,但在如此的市场环境下,难有用武之地。对此,朱爱武选择了走联营发展之路,和上海某西服公司达成联营协议,又在上海各毛纺厂定制优质的生产西服的面料。到1991年,欧美制衣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西服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规模经营企业,实现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次转轨和跨越。

成功转轨与企业腾飞

其实,高邦的真正腾飞缘于企业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转轨。即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绅士西服转向休闲西服和90年代中期由休闲西服转向休闲服饰经营。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西服品牌林立、款式雷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路在何方?朱爱武带着问题于1993年10月自费出国考察。一次,在迪斯尼公园门口排队时,朱爱武发现,长长的队伍中只有两个人穿着笔挺的西服,而这两个人恰恰是自己的同胞。出于职业的敏感,朱爱武迅速捕捉到了西服休闲化趋势的信息。

回国后,她果断决策:转产休闲服。到1995年,欧美制衣公司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件(套)。实践证明,这次把握先机的转轨,给企业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虚拟经营与资源整合

1995年,洋品牌休闲服连锁专卖店以全新的经营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令人耳目一新。朱爱武以她敏锐的眼光发现:虚拟经营和连锁专卖是今后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她再次走出国门,远赴美国进行市场考察。当得知世界著名的连锁大王沃尔玛一年的销售额相当于我国零售额的三分之一时,她感到震憾。

从此,她对连锁专卖、特许经营如痴如醉,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运作特点和管理方式。由沃尔玛巨人到耐克的无工厂营销,她获得顿悟。回国后她马上召集经理们开会,宣布了使大家瞠目结舌的决定:引进虚拟经营和连锁专卖,卖掉厂房、机器,抓产品设计、品牌运作,把生产环节交给可以信任的合作厂家。

1996年,高邦迅速以统一的形象在全国积极拓展连锁专卖店,几乎每8天就开一家,高邦集团在全国拥有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四大区域公司,两大生产公司和一个设计中心,连锁专卖店已达到500多家,且大多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这样的商业黄金地段。

独特的用人之道

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朱爱武在人才使用上有何独特和过人之处?实践证明,“合理——和谐——共同成长”的人才观正是概括了朱爱武的用人之道。合理,即合理的人才对应于合理的岗位。和谐,首先是个人的和谐。在合理的人、合理的岗位基础上,公司领导层将给予员工合理的评价(包括升职、加薪),这样便避免了付出与获得的失衡,进而使个人的心理得到平衡,产生个人的和谐。

共同成长,高邦的终极追求是“共同成长”,也就是实现社会、企业、个人“三赢”。实现个人、企业共同成长,正可谓“历经风雨、终见彩虹”。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终身学习,谱写高邦华丽乐章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誓志打造知识型百年高邦”是朱爱武的愿景,她在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澳门科技大学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去年又报考了同济大学EMBA秋季班。对朱爱武而言,知识的渴求一点也不亚于对事业的追求。

她说,“读了EMBA之后,我感觉自己学会了如何用一套科学、合理的系统方法管理我的公司,而不是像原先单纯凭借自身的智慧和经验。”

朱爱武对学习的身体力行有力地促进了高邦集团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的展开。

事实证明,高邦集团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离不开坚持走建设“学习型”企业之路,离不开朱爱武对学习的表率作用。朱爱武愿做这样的追梦人,终身学习、求实创新,用她毕生的精力和智慧谱写高邦华丽乐章。

高邦•朱爱武:“温州模式”的解读者

温州人在中国服装领域创造了一个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模式”。从20年前300元起家的家庭作坊到今天工业销售产值首次超过10亿元的全国休闲服知名企业——高邦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温州休闲服装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生产型转变到集约型的历程。在这里,高邦集团总裁朱爱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温州人在中国服装领域创造了一个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模式”。从20年前300元起家的家庭作坊到今天工业销售产值首次超过10亿元的全国休闲服知名企业——高邦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温州休闲服装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生产型转变到集约型的历程。在这里,高邦集团总裁朱爱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解读一:国际化的后台准备今年,高邦第六次参加了CHIC

高邦每年的加盟情况都非常可观,但朱爱武却表示:“高邦在展会上展示的不仅仅是流行,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体味到高邦的文化,因为将文化做足才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为确保高邦产品独特风格的延续及重塑,高邦集团在香港创立了香港高邦服饰设计室,分别在法国巴黎、日本东京、意大利的罗马、米兰等地设立了流行情报信息处,在上海、广东设立设计中心。

她说:“纽约街头昨天流行的服饰,今天中国的企业就能模仿,我们的流行产品不仅仅是模仿,我们在选取国际时尚元素时,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成自己特有的东西,我们期待以设计为突破口,获得通往世界服装界的通行证。”朱爱武认为:后台,也就是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服装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国际市场搏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求“精细化管理”。

对此,她也自有一套:“高邦集团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实现了管理上高度的一体化——把高邦自身和后端的供应商、前端的客户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高邦通过管理这条供应链实现了高效率的市场运作。”目前,高邦集团连锁专卖店已达到500多家,且大多开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这样的商业黄金地段。

解读二:敢为天下先

1989年,温州女人朱爱武成立了欧美制衣公司,开始规模经营。1991年,欧美制衣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西装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规模经营企业,实现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次转轨和跨越。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已是西服品牌林立、产品款式雷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朱爱武带着“服装企业如何发展”的疑问,于1993年10月自费出国考察。一次,在迪斯尼公园门口排队时,朱爱武发现,长长的队伍中只有两个人穿着笔挺的西服,而这两个人恰恰是自己的同胞。出于职业的敏感,朱爱武迅速捕捉到了西服休闲化趋势的信息。回国后,她果断决策:转产休闲服。

到了90年代中期,服装的市场需求结构呈现两极分化,即市场向绅士高档西服和完全休闲服饰两极发展,而处于西服和休闲之间的休闲西服则渐渐露出衰退的迹象。据一次调查显示,在3000名各界人士中,喜欢休闲服饰的占82.3%。基于此,欧美制衣公司着手进行产品战略的第三次转轨:全面进入休闲服饰领域。

解读三:虚拟化经营的条件

在朱爱武看来,当今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投资方式,抛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路,讲求轻薄、弹性。通过虚拟化的整合途径取得外界资源和力量的支持配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这样才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壮大。1995年,洋品牌休闲服连锁专卖店以全新的经营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令人耳目一新。朱爱武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虚拟经营和连锁专卖将是今后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

她再次远赴美国进行市场考察。当她得知世界著名的连锁大王沃尔玛一年的销售额相当于我国零售额的1/3时,她感到震撼。从此,她对连锁专卖、特许经营如痴如醉,查资料,分析运作特点、管理方式。从沃尔玛巨人到耐克的无工厂营销,她获得顿悟。回国后她宣布了使大家瞠目结舌的决定:引进虚拟经营和连锁专卖,卖掉厂房、机器,抓产品设计、品牌运作和市场拓展,把生产环节交给可以信任的合作厂家。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