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昆谋-昆山惠丰耐磨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张昆谋-昆山惠丰耐磨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惠丰水泥

人物小结:

张昆谋,昆山惠丰耐磨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44年出生于台湾,早期从事发泡塑胶行业,后转为耐磨堆焊领域。他将世界先进的耐磨堆焊修复技术和理念引入中国,并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耐磨堆焊修复工厂,被称为耐磨堆焊领域的中国第一人。

一次成功创业的经历已经足够让一个人懂得商海沉浮,何况两次。在耐磨堆焊领域,没有人能比张昆谋更能体会这句话的涵义。

这位来自台湾的老板,将耐磨堆焊修复技术第一次从日本带入台湾,第二次带入祖国大陆时,也把一种全新的水泥企业降低维修成本的理念引了进来。当若干年后的今天,张昆谋再对笔者谈起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一种经历了两次成功创业,站在行业顶峰的姿态了。

(一)

张昆谋的祖籍是福建省,自清朝中叶其祖上迁往台湾,到张昆谋时已经是第五代了。少时的张昆谋不甘“鞋都穿不起”的苦日子,努力进入化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开始从事发泡塑胶行业的研究。

1970年,27岁的张昆谋拥有了自己第一间公司,全面从事发泡塑胶的制造和销售。在这期间,他抓住了当时台湾经济腾飞的时机,迅速发展壮大,也给自己进入耐磨堆焊领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张昆谋真正接触到耐磨堆焊领域,已经到了19年后。1989年,他旗下的贸易公司——台湾上庆公司和国际焊接技术知名企业——日本KURIMOTO公司联合组建了台湾上庆栗本企业,利用日本KURIMOTO公司的“自保护明弧焊”技术,专业从事耐磨堆焊修复。

后来的事情也就为业内人士所共知了,上庆栗本通过这项国际先进的堆焊修复技术和理念,一举占领了整个台湾市场。

而正当人们都在羡慕张昆谋的堆焊修复可以占有如此之大的市场份额时,他在耐磨堆焊修复行业的第一次创业,却 “完美”的以市场饱和而告终。原来,台湾受地域限制,市场范围极其狭窄,即使占领了整个台湾市场,每年的堆焊修复量也是屈指可数。

接下来该怎么办?张昆谋敏锐地想到了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祖国大陆市场。这时,大陆的各行各业正迅速蓬勃地发展着,尤其是水泥行业,产量当时已占到全世界产量的近一半之多。

巨大的前景吸引着张昆谋的注意力。从1993年到1998年,张昆谋和他的公司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缜密考察,最终认为大陆地区的市场大有可为。于是张开始了他在大陆的第二次创业之旅,并先后成功地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在上海和江苏昆山成立了上庆耐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和昆山惠丰耐磨工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耐磨材料销售和硬面修补业务。

(二)

当进入大陆市场后,张昆谋发现,尽管大陆水泥行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然而针对水泥行业立磨、辊压机等设备的耐磨堆焊修复市场,还属于一片空白。耐磨堆焊修复到底能够给企业节省多大的成本,水泥企业也知之甚少。他成为了这个朝阳产业在整个中国水泥行业的“拓荒者”。

于是,张昆谋则理所应当地成为耐磨堆焊领域的中国第一人,同时也肩负着对水泥企业推广这项新技术的巨大责任。

对于张昆谋来说,早期的推销很辛苦,因为水泥企业都不敢去尝试,不认可新的事物。张昆谋想办法向水泥企业演讲,跟企业去沟通、介绍。“像海螺公司等,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次,华新冀东也是一样。没有办法,只有针对几个大客户一家家去游说,让我焊补”,张昆谋说。而最终,张昆谋的努力也没有被辜负,“最后总算有个成效。”

随着海螺、华新等大型水泥企业的陆续接受,越来越多水泥企业逐渐发现,这种新技术的的确确可以为企业降低维修成本,节省能源提供多一个选择。到现在,耐磨堆焊修复技术已经非常普遍了,水泥行业已经大约有90%的企业认可这种方法。

更有不少企业将新购置的磨辊先拿去堆焊。这是因为堆焊的磨辊不容易断,而铸造的比较容易断。尽管不少磨辊用高铬铁铸造,强度要好一些,但是不如堆焊的耐磨。

在耐磨堆焊修复的理念成功让水泥企业接受之后,张昆谋开始向更高的技术层面冲刺。世界上大多数搞耐磨堆焊修复的厂家早期都做电厂或水泥厂煤磨,水泥厂生料磨几乎没人敢动。而张昆谋决定开始向别人不敢碰的生料磨进军。

相比煤磨,生料磨的内部压力要求相当大,因此对堆焊面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堆焊面既要抗压,又要平整,同时还要耐磨。这也是生料磨具有极强挑战性的原因所在。

而此前,张昆谋在台湾也从未做过生料磨焊补,就连拥有强大焊补经验的日本KURIMOTO,在听到张昆谋要搞生料磨焊补时,也劝其要小心,因为风险很大。

但张昆谋还是尝试去做了,并且取得了大成功。由此张昆谋也成为了全世界生料磨焊补相当早去尝试并成功的人。

(三)

在耐磨堆焊这项技术逐渐产生效益的时候,一些内地的厂商也开始跃跃欲动了。

“大陆我了解,一个行业做的不错,马上有很多企业就会跟着出来”,张昆谋这样说道,“现在行业是百花齐放的,我也很高兴。”

这并不是虚假的崇高。去过张昆谋公司的人都知道,他的工厂是比较开放的。更为惊讶的是,他的工厂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让人参观。其中有不少人参观一下,发现工艺环节并不复杂,于是自己回去也开始搞堆焊修复了。

在张昆谋看来,行业的百花齐放也是个好处,大家宣传比他自己宣传力道更大,堆焊产业发展得也就更快。“反正谁都一样,我的愿望就是把这个行业扩大,让水泥厂、发电厂、炼钢厂可以多一种选择来降低成本、节约人力,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而对于其带来的激烈的行业竞争,张昆谋有着充足的底气。毕竟,堆焊修复有着焊接技术和焊丝配方上的差异,靠简单的模仿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尽管一些企业短期内靠价格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也意味着堆焊的质量值得考究。不少堆焊企业为水泥企业焊补时补出问题,不等客户找上门,厂也关了人也跑了,后来还是要请惠丰公司给他们再补。“事实上,这样一来反倒扩大了我们的市场范围。几年前有些水泥厂修补的东西,现在都出现了问题,最后还是要我们来修补。”

除此之外,张昆谋在堆焊修复领域有15年的专利保护期限。“尽管现在专利到期了,但也至少比别人先跑了15年,如果这样还输别人,那我们就太差了”,张昆谋笑道。

而就在大陆业务的开展顺水顺风时,又一个新的挑战摆在了张昆谋的面前。

2006年,张昆谋和台湾公司总部的经营理念发生了重大分歧。张比较偏向大陆,包括其公司的总经理都是大陆人,因此张坚持认为应该全面本土化。而台湾的股东却不太认同,认为应该是台湾人来主持公司。
这个分歧是观念上的,根本无法调和。

为此,公司内部几经商讨无果后,走上了产权分离的道路。早期台湾上庆栗本公司中,张昆谋就是最大的股东,张昆谋主动放弃了这一块股权,而全额控股昆山惠丰。早期使用的UP商标也商定归上庆栗本所有。无奈之下,张昆谋重新创建了HP商标,为全面实行本土化,原来的UP商标不再使用。

遭此变故的张昆谋心情忐忑不安,担心新品牌不受用户接收,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但事实证明,张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很多客户对张昆谋说:“我认得是你昆山惠丰,是你张昆谋,管你是什么UP还是HP!”

(四)

2008年3月,昆山惠丰与德国法奥迪在安徽共同合资成立法奥迪•惠丰(芜湖)耐磨焊材有限公司,使全球著名的耐磨焊丝巨头与硬面堆焊领域第一品牌的强强联手。

这一举措,标志着惠丰公司逐渐向自主研发生产焊丝的方向发展。但随着惠丰业务的不断扩大,合资工厂一条生产线1000吨的焊丝年产量尚不能满足自己公司堆焊方面的需求,更别说向外销售了。张昆谋表示,目前他正在规划第二条生产线,而其在湖北的堆焊厂也将在明年正式开业。

就在事业一路顺风的时候,在大陆打拼第16个年头,已经66岁的张昆谋,也曾萌生过功成身退的想法。

“我27岁就当老板,20多年当老板没有失败过。我赚的钱应该够花销,没有什么经济压力。我有时想,是不是可以退下来了。”

阿里巴巴的马云曾经对创业人士做了三种分类,并相应给出含义深刻的注释:一种是生意人;一种是商人;一种是企业家。生意人是唯利是图;商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毫无疑问,张昆谋属于第三类。

张昆谋对此感触很深。他说:“我想要退下来,但是我的员工要发展,所以我只能往外扩”。他觉得现在自己身上就有一个责任,这个责任是为他的员工让更上一层楼,不得不把企业规模扩大。

在张昆谋的工厂里,无论是安徽还是昆山,开发区里面的他的员工待遇是最高的,福利也是最好的。不但有年终奖金,有的还在公司入了股,参与年终分红。在开发区内,惠丰公司的员工收入也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我是一个小企业,但是小企业也有小企业的抱负,不能做大的贡献但是总是要有点小贡献,这是我的理念。”在张昆谋看来,作为一个企业,对社会的的作用或许有大有小,但是合法纳税,领导大家搞建设,信任自己的员工并竭力去培养他们,这都是他所能贡献的力量。

“现在公司的员工都是我的股东,将来培养他们当成老板,这是我的意愿”。

现在张昆谋正在走的路,事实上是在走第二遍,因此他对于市场的判断精准而犀利,用他的话说,“在方向的上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有了这些经验和感情的羁绊,张昆谋还要在耐磨堆焊修复这条路上走很远。正如他说的:“我比较早从事这个行业,50岁以前对台湾经济有小小的贡献,后半生希望能够贡献给大陆。”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