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做新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敢于从零做起的底气从何而来?

相信科技圈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来源一定少不了“高通和魅族的官司“,在这个商业化而又抽象的词语背后,整个中国手机市场也值得被重新审视。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国内许多手机品牌不是做通信起家,而是外行跨界而来,但是做起手机来依然得心应手。细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在中国手机行业飞快成长的这几年,有一个人办了一个智能手机速成班。

这个人,就是手机芯片的一哥高通。手机作为一个科技产品,外行要想进来,必须要解决连接的问题、CPU的问题,以及非常核心的、复杂的专利问题。

而速成班的班主任高通在这方面为新进入者化解了这道难题。我们不妨先看看它在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表现。

(1)在知识产权含金量方面,高通总部有一座标志性的“专利墙”,在中国拥有标准必要专利2000多项,非标准必要专利8000多项。标准必要专利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设计的手机支持中国的3G/4G网络,就会不可避免地使用的专利。

(2)在知识产权商业模式上,高通在中国执行的是经国家发改委认可的专利许可方案:对于为在中国使用而销售的品牌设备的高通3G和4G必要中国专利的许可,高通将会对3G设备(包括3G/4G多模设备)收取5%的许可费,对包括3模LTE-TDD在内的4G设备如不实施CDMA或WCDMA则收取3.5%的许可费,在上述每种情况中许可费基数为设备净售价的65%。

(3)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研发创新投入上,近些年高通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10亿美元。

我们再看高通不断壮大的班级阵营:中国已经有超过110多家企业与高通签署了专利许可协议,国内出货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厂商中,华为、小米、联想、TCL、中兴都是合作伙伴。

为什么手机厂商接二连三与高通签专利许可协议、加入智能手机快速培训班?换言之,高通的专利技术对于这些手机厂商又有哪些不言而喻的启示呢?

速成班亮点之一:提升手机厂商核心竞争力。

IDC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仅增长5.7%,增幅较去年的10.4%下降近一半;Gartner报告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4.03亿部,较2014年同期增加9.7%,成为自2008年以来最缓慢的增长速度。在亚太新兴市场,85%的用户都在以性价比更好的同级别机型取代现有的中端手机。

这些不同机构的数据反映出三件事:1、智能手机市场依然存在巨大商机,同时竞争加剧;2、人们的购买行为正在迅速发生变化,手机品牌也已经从拼参数、价格、升级到了拼用户体验、软件系统和资本运作能力;3、中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

不管智能手机市场怎么发展,性能是手机性价比的前提,也是手机厂商博弈的资本,而手机处理器就相当于手机的心脏。一部手机处理器里面,既有应用处理器AP,也要有基带处理器BP。

我们再来科普一下高通的芯片。高通的MSM和骁龙家族都是芯片组SoC(system on chips),是一系列芯片的打包,而不是专指一颗CPU,这里面包括ARM核心、还要有蜂窝通讯基带、WiFi、蓝牙、NFC等多种无线模块——这些模块集成到一个处理器里面,能做到的公司也不多;基带的调制解调方面,高通更是一骑绝尘,涵盖了2G/3G/4G所有的无线通讯协议。也就是说,玩CDMA/WCDMA/LTE、3G、4G都需要高通,对于研发实力有限的手机厂商而言,也是省事儿、快速推出产品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骁龙高端800系列、中高端600系列、中低端的400系列等等都有手机厂商争相买单的原因。跑分软件安兔兔曾发布5月份手机性能排行榜,骁龙包揽了跑分排行的前五位。



图片来自安兔兔

就拿最近的高通骁龙820来说,14纳米FinFET工艺制程和单核最高可达2.2GHz速度,让手机厂商争抢。超过115款搭载骁龙820处理器的终端正在设计中。京东3C事业部总裁胡胜利曾经分享过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搭载骁龙处理器的手机在京东的销量,较2015年同比增长217%,三星、小米、LG、一加、努比亚等820机型热卖;骁龙820手机京东平均好评率95%-98%。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为发烧而生”的小米、联想复兴手机业务的第一步棋ZUK Z2/Z2 Pro、高举着生态大旗的乐视、三星、LG等等都赶在第一波选择骁龙820,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

速成班亮点之二:让传统企业和新型企业快速进入转型角色。

在和高通专利授权的中国厂商中,不乏中国老牌企业。高通做的,可以帮助传统老牌企业快速找到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机会。

比如格力,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和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关于格力造手机的著名“豪赌”,因为“格力与高通签署3G和4G中国专利许可协议”而告一段落。

像格力这样的企业,靠着原有的领域积累,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分销渠道,但在不得不转型的时候,仍然需要搭伙人的优势和经验,迅速补足短板,寻找错位竞争机会。假设格力早一点选择高通,或许第一代格力手机在设计和销售上的的表现会强劲一些。

再比如乐视,乐视全球专利副总裁谢海楠在2016年4月的媒体采访中就曾确认乐视是最早与高通签订授权协议的企业,可见乐视对知识产权的端正态度,是符合其全球企业的身份与定位的。他说“为了全球化战略中最重要的战场,乐视下了大功夫,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对研发中产生的创新点进行保护,更完整考虑、多点布局,确保别人无法绕过我们的创新领域。乐视自身的全球专利与专利申请积累已超万件,除了在美国的海外布局,还覆盖印度、俄罗斯、欧洲、日本、韩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或地区。这些分布全球的专利资产将成为针对全球对手的反制武器。”

速成班亮点之三:中国手机厂商借船出海,高通专利授权是个讨巧的法子。

前两年,国产手机厂商得中国者得天下,现在已是风向突变,前面所提到的“中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现象,让手机厂商们开始布局海外。这两年,包括小米、OPPO、vivo、酷派、金立等家企业开始将目光敲定在东南亚、印度、非洲、南美以及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华为、联想、中兴等企业也在积极开拓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

但国内手机企业走出国门,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便是手机专利问题。

国内有出海雄心的企业,长期因为专利问题饱受各种挑战。海外跨国企业,凭借专利储备,对“出海”的中国企业设置商业壁垒,中国企业“出海”发展受到阻碍。

以小米为例,成立6年的小米在通讯行业还属新人,却利用互联网模式迅速打造了近亿出货量规模,一开始并没有太多专利积累的小米,2015年在印度遇到了专利官司而遭禁,最后通过采用高通芯片,借助高通与爱立信的交叉授权,获得了在印度市场继续销售的资格。

之后,小米在2015年申请了3738项专利,超过2014年的2045项,本月初,小米公司同意从微软购买大约1500项专利,寻求有一天将市场拓展到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市场之外。

高通的专利就好比一个天然屏障,能帮助这些新兴手机品牌大幅度规避专利短板的潜在风险,专心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事后的雷军也感叹,“专利战是小米的成人礼。”

而华为、中兴、联想这样“走出去”较早的企业,都经历过多年的国际化专利诉讼洗礼,他们选择高通与合作完全是前车之鉴性的理性认识。同时,他们作为国内企业的先行者,正是认识到了专利的价值,才长期潜心进行技术研发、申请专利和进行布局,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积累和优势。

即便是诸如苹果、三星和爱立信等国际科技巨头,也热衷于以自身专利的优势来打击行业其他的竞争对手。苹果和三星的那场耗时四年、横跨4个大陆的“专利大战”炒得沸沸扬扬,专利成为苹果绝佳的对抗武器。而曾经在美国市场出尽风头的HTC,更是在苹果的“专利”武器打击下被扫出手机主流市场之外。

综上所述,专利“裸泳”的企业将寸步难行,而通过取得专利授权,学会借助巨人的肩膀,不失为一个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这样可以让中国企业、中国制造更早地站在更高的位置上谋求发展。

速成班亮点之四:更适用于创新和知识产权环境,提升品牌价值观。

有高通在前,相信当手机厂商意识到专利的极端重要性时,也不会停下自己的专利研发和创新之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以2.98万件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列世界第三,同时也以16.8%增长率成为申请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其中,中国企业里有两家的专利申请量位居前三,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第一,中兴则以2155件排在位列第二的高通之后。

在这样的排名背后,华为每年要交3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去年研发支出92亿美元,超过苹果在上一财年的81亿美元;中兴近六年研发投入超过500亿元,2015年研发投入达122.01亿元,占收入比例为12.2%;联想为了拓展移动业务,在2014年花29亿美元从谷歌手里收购摩托罗拉,也许是看上了摩托罗拉的研发能力和拥有的诸多专利。

但是,2015年的专利授权量,只有华为进入前50名,加上排名第85位的中兴,挤进前100位的也就两家中国企业。

这样的对比说明,和专利申请数不同,专利授权数或许更能衡量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出水平,是知识产权成果的一种直接反映。

一个手机厂商,做大做强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出货量!创新能力!企业格局!我们甚至不会去细想这些启示录,但会看到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的手机品牌成长起来。可能当我们发觉手机好用的时候,没有人会留意这支手机搭载的是哪款芯片。

潜移默化中,高通培训班也在告诉我们各类企业务必回归到传统的、理性的竞争方式中来。研发投入、品牌营销、精确定位,获得合理利润,投入产出良性发展,循环正向发展。只有像中兴、华为等能够在各方面综合发力、全球化积淀深厚、形成“研发-营销-渠道”正向完整闭环的企业,才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前景。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