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江湖揭秘APP推广反作弊之三重境界



    对于APP推广而言,如何判断渠道的质量和狡猾程度,如何判断用户是否真实、是否来自墙、是否机刷or肉刷?是运营人员乃至整个公司最为头疼的事情,因为事关成本,而寒冬将至,成本则事关生死,不可谓不大。

说到APP推广渠道作弊,不得不提比邻弘科旗下的量江湖,这是目前行业内为数极少的专门做APP推广反作弊的工具,本次笔者邀请量江湖负责人史建刚讲讲渠道作弊的那些事儿,不论你是在互联网公司做APP推广运营,还是在初创公司做APP推广,只要是APP推广运营就得有判别渠道作弊,刷量造假的独门技能,更别说现在APP推广作弊高达70%。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么我们如何识别真假用户,从而有效的管理渠道呢?量江湖史建刚从一个独特视角提出了一个指标:从运营的角度,要是能根据上量的用户综合价值来给渠道付费,那才是最佳策略。什么叫用户的综合价值,那就是该用户为公司创造出来的综合价值,价值包括但不限于:

1) 直接利润价值:比如购买行为,产生收入和潜在的利润;

2) 内容价值:比如产生了积极的、优质内容,间接的创造价值等;

3) 传播价值:比如因为ta的传播,引发了其他用户的使用等等;

4) 衍生价值:停留时长或关注时长,所带来的广告收益等;

无论你是BAT互联网APP,还是时下最火的互联网金融APP、滴滴Uber等出行APP,每个App的行业不同,这四种价值侧重不同。但是为什么我们App运营者这个甲方,从来就没有按照这个逻辑给渠道结算呢,而是按照下载激活这样最坑爹的方式进行议价结算,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笔者会另起文章讨论。

实事上,按照“激活”这个时间作为结算的时间节点对APP运营来说,这个时间窗口太短,对甄别用户的真假带来巨大的挑战。在这个巨大挑战面前,就分化出作弊防护的不同境界。量江湖作为一个专业的APP推广反作弊工具,自然有大数据技术优势可以帮APP推广运营在最短的时间内判别数据真假,据说是10分钟,这可以说是一个业内最快的时间,这体现了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平台性能的优越性,这在反作弊中算是最高境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APP运营靠人工操作来甄别数据真假,这又是另一种境界。境界越高段位越高,结果也各不相同,APP推广运营与渠道作弊斗智斗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持久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第一重境界——自作聪明,实则损失惨重

运营人员稍微量化一下这个境界,发现渠道作弊的时间需要7天以上,能感知到40%左右的假量用户,其他超过半数的作假不能确保;通俗的讲,知道自己被骗了,但不知道骗了多少。他们的手段一般是这样的: 

(一) 看留存率

根据长期的斗争经验,他们发现渠道刷量会选择在次日、7日、30日这些重要时间点上导入用户数据。然后发现APP在次日、7日、30日这些关键时间点上的数据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而真实用户的留存曲线是一条平滑的指数衰减曲线,如果他们发现留存曲线存在陡升陡降的异常波动,基本上就是渠道干预了数据。

(二) 看用户终端信息

1) 低价设备排名:根据经验分析渠道的新增用户或者启动用户的设备排名。如果发现某款低价设备排名异常靠前,他们就视其为异常,开始报警。

2) 新版本操作系统的占比:经过渠道多年蹂躏,运营人员终于发现,很多渠道刷量工作室在操作系统版本的适配上会有延时。查看渠道用户的操作系统时,可以和全体手机网民的操作系统的分布做比较。

l  注册昵称的分布和规律,很多低端的刷假量的注册昵称有很强的规律性,各位运营看官肯定遇到这样的情况;

l  注册手机号码的归属地分布,这点相比各位看官也遇到过,某个渠道上来的用户手机号码不但来自某运营商的某个地市,甚至都是连号手机号码。

l  wifi 网络的使用情况:比如说2G、3G、4G的使用比例分布是否正常等等。

小结:该境界中的运营者严重依赖于个人经验,工具手段不专业,操作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物力,发现问题时间滞后,而且稍微高级一点的作弊行为不能被发现。 

第二重境界——亡羊补牢,损失在所难免

在这个段位的选手,甄别出真假的时间周期大概是2-7天之间,识别出来的假量大概在40%-70%之间,通俗的讲,他们可以比较确定性的识别出很大一部分假量用户,如果商务条件比较给力的话,是可以控制损失范围的。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一些专业的手段:

(一) 单个指标

1) IP:是否为黑名单IP、是否为代理IP,跟一个巨大的黑名单库进行比对;

2) IMEI:是否为黑名单IP;

3) 手机号码:号码是否非法,是否在黑名单;

(二) 群体指标

1) IP:用户IP的地域分布是否符合先验数据的分布,地域包括国内的省份分布和海外市场的分布;

2) IMEI:用户IMEI号的地域分布是否符合先验数据的分布,IMEI所代表的制造商的分布是否随机;

3) OS:该渠道操作系统版本的分布情况是否符合一定的随机性和统计性,并与之前的先验数据进行对比判断;

4) 机型:机型分布是否符合先验数据,以及最新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比例;

5) 位置信息:位置信息打开的比例,以及获取到位置信息的地域分布比例是否符合先验数据的分布,是否符合渠道承诺的地域情况,是否符合应用的实际分布情况;

6) 运营商:运营商的数据分布是否随机,是否符合国内运营商的正常分布,以及海外运营商的随机分布;

7) 网络接入方式:wifi、2G、3G、4G的分布比例是否与先验数据保持同样的趋势和数据特征;

(三) 信息一致性:

设备一致性的验证,包括:CPU、制造商、MAC地址、IMEI、机型、操作系统的一致性验证;

一般而言,通用的统计分析工具是实现不小上述的分布,这就需要用专业的作弊防护软件或安全软件来。

这个境界的运营者已经摆脱了手工处理,依赖个人经验的阶段,而是走上了算法和数据的专业化路线,但问题是每家的算法能力和数据积累参差不齐,因此在效果上各家能力差异很大,而渠道反过来猜测各个运营者的能力的强弱,来给他们掺不同比例的假量。 

第三重境界——当下即断,零损失可以期待

在这个段位的选手,通过借助专业的反作弊工具,将甄别用户真假所需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如果是时间窗口延伸到24小时,那么把握更大。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总结一句话就是:软硬兼施,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一) 硬手段:

所谓硬手段就是在用户端的硬件上下功夫下手段,进驻在用户硬件设备上的SDK主动进行探嗅,探测硬件环境的变化、操作系统环境的异常、以及各种应用接口是否被劫持。第一时间得到用户智能设备的状态。当该用户的手机硬件及其系统环境出现异常时,立刻在后台对该用户的所有数据进行缜密的审核:1)追踪其IP及端口的状态,以及IP的历史行为;2)追踪其IMEI以及IMSI的对应关系,IMEI和IMSI基本可以理解为一把钥匙一把锁的对应,伪造一个IMEI号容易,但要想连同IMSI一同伪造,这个成本就变得奇高无比。而整个过程可以控制在15-30分钟,为跟渠道斗争赢得充分时间窗口。

(二) 软手段:

在第二境界的基础上,他们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研究发现:各个指标反馈出来的信息强弱不同,因此对所有的指标进行赋值,并让这些指标对该群用户做作弊投票,当累计值超过阀值时,宣布该用户为可疑用户。这样就可以完成了在24小时内对用户真假的补充判断。

要达到这个水平,不仅需要长期大量的数据积累和与时俱进的更新,还要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算法和软硬通吃的技术实力。 

 

APP兴起与渠道作弊相生相伴,对于APP推广运营而言,反作弊工具算是一个新兴的工具,运营核心的工作是运营用户数据,判别数据真假是所有工作的第一步,有了真实数据的基础,运营推广才会产生实效,否则就是在运营僵尸数据,费力不讨好。量江湖是APP推广反作弊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服务商,在此之前没有人把反作弊进行专项研究,因此,也理所当然承担了反作弊知识普及的重任。当运营人员整体的认知与技能提升了,渠道作弊才会逐渐失去生存空间。笔者了解到量江湖在知乎平台开辟的“APP推广反作弊”专栏反响颇大,推出了不少识别渠道作弊的干货知识,一直被各大公司推广运营拿来当教材使用,显然,那些大公司、那些真正想谋求长久发展的创业型公司都很在乎自身数据的真假,在乎市场推广的效果,在乎这些可以用做策略支持的真实数据,而不是充斥着假量的数字泡沫。笔者也混迹一些知名APP垂直媒体平台,这些平台不乏运营小伙伴分享反作弊的各种办法,大多数反作弊境界还比较低,这将直接影响数据的判别效果,当事人忙乎半天,判别出来的数据依然假量横行,但却不自知,不经感叹,想要与渠道斗智斗勇,还得提高境界,精炼段位。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