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短视频,“看鉴”如何玩转高冷历史

在央视科教频道工作将近20年,举办过各种大型电视活动,曾踏上南极、北极的雪地,走过可可西里,在珠峰上拍摄过一系列科普类电视节目,刚过40岁,李锋就已经完成了从编导到部门主任的提升。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人生不惑之年,李锋却选择从央视辞职,出来创业。

图一:李锋在央视任职期间,赴南极拍摄《世界的尽头》纪录片

李锋选择的是互联网短视频内容创业,秉承过去科教频道的工作经验,他专在历史地理人文领域开创新视频节目。创业前,李锋认真地研究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习惯,“认为移动终端适合碎片化知识的学习。美国人爱看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中国人更没耐心,喜欢看3分钟的。”

就这样,《看鉴》诞生了,并被定位为“互联网历史短视频,给我三分钟,还你五千年”。2015年10月14日,《看鉴》从微信公众号上线到11月同名App同步上线各大应用市场,随后入驻爱奇艺、腾讯、今日头条等50多个网络渠道进行分发,很快就受到了各平台粉丝的点击与喜爱。

图二:历史地理人文类短视频项目《看鉴》

以微信公号为例,截止至2016年12月,该平台累积阅读量近2000万,粉丝数40多万;在今日头条上拥有用户22万,最高的单个视频点击为500万次,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5亿。腾讯、百度、爱奇艺、优酷、搜狐等视频网站称其为“互联网最棒的历史短视频”。

资本市场也看好李锋的《看鉴》。2015年6月成立,7月《看鉴》就与华为签约,成为其视频提供商;2016年1月,公司又获得了如山资本、海润昌资产等2500万元的Pre-A轮融资,公司估值上亿。

对李锋来说,之所以出来创业,一方面在于,“一直在体制内做了这么多年相同的东西,职业生涯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另一方面,他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件让他6岁的女儿感到骄傲的事情。

一个有编委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在央视做了十几年科教内容,因为擅长,2015年创业伊始,李锋想的是“撸起袖子做中国人骄傲的历史”。中国年轻人普遍匮乏对历史的了解,如何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互联网结合“有趣”和“有用”,成了《看鉴》的定位——互联网是方式,有趣是手段,而有用是其产品价值与传播目的。

“以前在央视我们做过很多相关的纪录片,每一部在制作上都投入了数百万至千万,从策划到拍摄制作完成甚至跨越好几年。但是这些投入巨大的纪录片在央视往往播出一次,重播几次就过去了,这些片子很多价值没发挥出来。所以我想把它们换一种形式,通过互联网来做二次三次四次无数次传播,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李锋表示。

也正是基于历史的视频创业,《看鉴》坚持对内容进行更严谨的把握,因此,李锋在公司成立了一个“编委会”,负责选题策划与制作流程。

虽然《看鉴》是短视频,但李锋都是按照央视节目的生产流程来做,申报选题、专家策划、导演阐述、联合制作、专业录音、后期精剪、视觉包装、音视频技审、三级审片,各个环节都不能疏漏,一个成品要打磨很长时间。

“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体制内规范化的制作流程体现到新公司上。我们重视内容打磨,从纪录片素材采购到导演培训到短视频包装等,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李锋说,短视频不是把长视频剪短就行了,两者的创作规律、剪辑方式、讲述方式都不一样,“我们是用已有的资料来讲全新的故事”。

实际上,短视频内容制作隐含的成本很大,很多民营企业不愿意在上面花太大的成本,而是把资金投入到宣传推广上。但李锋却不认同这套做法,他更看重的是资料库的丰富度。从成立之初,《看鉴》就摒弃了互联网公司“轻资产”的做法,用融资一半的钱购买了大量带有版权的中国纪录片,形成了短视频制作的资料库。而且,在节目上线后,《看鉴》还会收集、分析用户的反馈,也会通过用户访谈,获取用户的意见建议,从而对视频做出一些优化。

《看鉴》的运营总监翁飞,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他提出了“工具历史”的概念:“人们往往认为历史是故事、情感,但不认为是‘有用’的东西。其实历史本身是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最伟大的工具,因为人类经历过了繁荣、变迁、衰落,从中获取了很多经验和知识。”

所以,在《看鉴》的制作中,会有一部分短视频将历史中的情节和道理与现实中强相关的技能结合。比如,《看鉴》专门打造了一个“100秒”的系列产品,该系列所有节目,邀请央视主持人配音,用比常规更快的语速,在100秒内梳理某个事物历朝历代的变化,科普性很强。

《看鉴》最终的目的还是有价值,所以也打造了另一档脱口秀产品《看鉴说》,通过历史事件关联经济学、管理学等,打造强知识性产品。比如从孔子讲心理学,从资治通鉴讲管理学等。

图三:《看鉴》视频内容

做中国的Discovery

张一鸣曾说,今日头条所推荐的内容,有火车站的调性,飞机场的调性。意思是,希望低俗和高雅的内容分布符合需求,在飞机场的人看飞机场的内容,在火车站的人看火车站的内容。

《看鉴》作为微纪录片,主打3到5分钟的短视频,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人文,相比娱乐和体育等,并不是一个热门的内容分类。它更符合“在飞机场的人看的内容”。但李锋却没有把《看鉴》“局限化”,他希望让更多人来了解中国历史。

2016年,《看鉴》做过这样的试验:根据今日头条的分发模式,单个视频可设置两个标题同时分发。当天,《看鉴》分别以《就因为这些不可告人的原因,古代砍头只能在午时三刻秋后问斩》和《杀人不过头点地,古代杀人为何有秋后问斩午时砍头的神秘讲究》推送视频内容,当天的数据显示,前者点击量210万,后者5万,流量相差40多倍。

虽然标题的差异化,带来了巨大流量,但李锋对《看鉴》的要求仍然是,“轻松,不要低俗;娱乐,不要搞笑。”多样化的互联网玩法让李锋很兴奋,可以挖掘和学习的东西太多,“有趣地传播历史”,成为了《看鉴》最大的标签。他希望通过《看鉴》,改变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对历史地理知识的匮乏,让观众们燃起对中国历史的兴趣,为中国厚重的历史而自豪。

目前,《看鉴》团队有60人,一半以上负责内容,已经做了超过600个视频,每日更新1~2个,形成了24节气、紫禁之巅等系列产品。为了确保“历史可戏说,但不能玩笑”的原则,《看鉴》还特别成立了一个专家团队,以保障视频的内容质量。这支团队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教授,还有来自耶鲁、UCL、港大、台大等世界名校的硕士生以上的志愿者。据统计,《看鉴》用户的整体文化水平也较高,“大专及以上”用户占比68%。

李锋强调,“我就想好好地把内容做好,把历史讲好,像Discovery那样去探索中国。”

除了短视频以外,《看鉴》也打算借助VR技术的力量,在新技术领域发力。2016年初,首都博物馆在妇好墓出土文物展中使用了 VR 设备帮助参观者更好地去了解妇好墓的结构,效果非常理想。从2016年起,《看鉴》的母公司中澜视讯就开始与西安秦始皇陵合作,制作 VR 游览设备,游客可在景点内用VR设备深入地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全景地体验历史遗迹的魅力。

图四:李锋在2016头条创作者大会上就“短视频风口”发表主题演讲

李锋认为,VR业务会成为中澜视讯的一个重要盈利点,而且也会帮助中澜视讯在未来视频行业的变革中抢占先机,保持自己在内容制作领域的专业度。目前,《看鉴》VR已经启动了地理中国项目,3年内准备深入全国300个文化遗迹和景区,全方位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现在,《看鉴》也与国家文物局、国家安监局等国家机构联合制作了相关VR视频。

随着近两年国民消费升级的加速,对于精神消费、知识领域愿意买单的新兴智产阶级渐渐浮现,看鉴也看好内容变现的新机遇。据悉,看鉴APP已经在1月推出了付费会员服务,精心打造了付费视频专辑,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有了近万的付费用户,其中不乏购买了年会员的死忠用户。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