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掌柜祝鹏程:新零售本质仍是“技术提升消费体验”

引语:2015年,一直强调“不轻易开实体店”的亚马逊开出了第一家实体书店;2015年,京东投资永辉超市;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并表示阿里巴巴将不再提“电子商务”的说法;2016年,腾讯10亿美元加注O2O概念新美大……种种迹象是否表示,前十年以雷霆之势席卷实体经济的传统电商模式开始被唱衰?所谓的“新零售”真的是雾里看花吗?

  “概念如此之多,商务模式每天都在涌现,新零售改变了市场所有参与者的行为”,近日,移动生鲜电商U掌柜祝鹏程从创业者的角度,谈及自身对“新零售”的理解:现象看起来很复杂,正如超级市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零售业,而电商则对超市为主要业态的零售业进行重新定义,无不是基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费体验改革,新零售的本质仍是“技术提升消费体验”的商业延续。

  当祝鹏程还在宝洁任渠道经理的时候,正逢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享有着上下游的绝对优势,“而超级市场为什么能够兴起,发达的交通解决了商品的配送问题,冷链、仓储解决了供应链问题,家庭汽车、冰箱普及解决了顾客购买、存储问题,这些技术促进了超级市场零售时代的繁荣”;

  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能够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享受到电子商务的便利。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是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0年,祝鹏程加入1号店,参与了1号店从年1亿到300亿规模的高速发展,亲自见证了沃尔玛、家乐福们在淘宝、京东、1号店等电商夹击下的举步维艰;

  进入到新零售时代,基于大数据的物联网、人工智能、AR/VR、可穿戴设备等移动时代新型技术,更强调单个消费者个体体验, 个性化、精准化、人性化的体验。“传统B2C电子商务模式已经发挥到极致,零售概念被重新定义”,祝鹏程认为。而跟随这一波大势,2015年,祝鹏程与创业伙伴王海晖——前1号店负责供应链端的高级副总裁,共同创立了移动生鲜电商U掌柜。

  祝鹏程表示,无论是沃尔玛、亚马逊还是阿里巴巴,本质上都是 “技术服务消费者”的代表。基于这一点,可以从三个层面解读“新零售”时代:消费者体验,企业的商务模式,企业能否持续发展。

  以消费者体验来说:

  传统电商满足了消费者“足不出户买遍全球”的需求,特点是品类和服务的无限丰富、购买便利性、送货上门;而新零售时代,消费体验进一步提升,讲究丰富度但更看重消费者个体需求,讲究便利更看重顾客对便利的细致处,送货上门更追求时效。比如:品类海量,但到底选择哪一个?所以 “买手制”兴起;购买的便捷性贯穿整个购物过程,场景要无处不在,页面打动人心、售后有保障、配送门槛低等;而在获取商品方面,“今天买的草莓,以前是明天才能到,现在,消费者能够下单收货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新零售对在提升消费者体验方面的变化。

  商务模式则是企业对消费者需求洞悉的呈现。U掌柜CEO祝鹏程表示,还在1号店之时,自己和王海晖,经过分析自身资源积累,就决定专注于生鲜美食,经过前面5年对消费者的认知,U掌柜最终确定,为都市白领提供“1小时新鲜达”的“生鲜美食精选”购物体验。祝鹏程介绍,U掌柜的单品不会超过500支,选品标准是,在满足消费者日常所需的基础上,讲究新鲜、时令,“如果说市场上有十几种苹果,我们只选知名品种原产地的苹果”。而做到“1小时新鲜达”,则是由生鲜品类的特殊性决定,越是和人的基本需求相关的品类,越是需要被及时满足。“如果1小时能收到,为什么我要选择2小时甚至更久时间才能到的服务商呢?”祝鹏程表示。

  在这两个层面实现后,还有更为关键决一点定企业能不能持续发展,“很多创业模式一个概念兴起后,同类产品很快出现,所以要打造有竞争壁垒”。同样以生鲜零售来说,壁垒就在于技术。“模式容易被复制,但后端技术无法复制”。

  从一开始,我们就朝着打造技术壁垒的方向在布局。U掌柜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更是做到了业界领先。祝鹏程介绍,U掌柜的订单处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系统都是自己团队开发; U掌柜也是业界唯一一家把人工智能运用到日常销售预测、智能补货这样的一家电商。“起初,U掌柜的技术团队采用的是线性模型,预测结果偏差较大”。后来,U掌柜专门聘请了来自美国国家生物实验室的专家加盟,带领团队开发人工智能。U掌柜的缺货率从刚上线的20%下降到5%以下,损耗率从12%降到了7‰,“线下最优秀的零售企业基本能做到6%”, 祝鹏程透露。

  “新零售并不复杂”,祝鹏程表示,认清本质,用创新的商务模式去服务顾客,用技术打造竞争壁垒,做到这两点,创业企业才有发展下去的可能。而U掌柜的发展也体现了祝鹏程的理念:短短一年多时间,订单量增长迅速,顾客月度复购率达80%,且愿意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来购买,新客有50%是来自推荐。不仅如此,还实现了运营层面的盈亏平衡。“这在生鲜行业是非常不容易的”。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