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烧到三四线城市 共享单车哪个品牌能突围?

互联网的魔力,让一个本已逐渐接近夕阳的自行车产业,突然之间重新焕发青春。

资本的热捧,摩拜、ofo、Hellobike、小蓝等共享单车开始了疯狂的城市扩张,战火甚至已经从一、二线城市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市场没有“一哥”

共享单车似乎蕴含着成为下一个入口级应用的巨大潜力。它能够形成交易闭环、迅速吸粉、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被认为是下一个互联网的风口。

和其它互联网公司发展趋势不同,摩拜、ofo选择从一线城市开拓市场,Hellobike选择从二线城市切入,都没有遵循城市GDP排名来推广市场,而是选择那些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发展。

共享单车进军城市更多考虑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即天气、人口密度、骑行环境等这些因素。

它和滴滴、优步之类的网约车平台重视经营不同,共享单车需要重视运营。各种颜色的车辆属于这些共享单车公司,这不是网约车平台盘活存量市场,而是重新开拓市场,需要用订单用户数据创造一个增量市场,要想让车辆在某个城市运转,就一定需要线下团队参与运营,做线下活动。

因此,第一家进入城市运营的单车品牌具体天然的优势,占尽市场先机。我们看到共享单车在城市的竞争就是遵循这个规律。如摩拜进入上海,短短几个月,小黄车、小绿车等鱼贯而入;Hellobike进入宁波,随后摩拜和ofo尾随进入。

与此前几家网约车平台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的推广速度相比,共享单车重模式降低了推广速度,不同城市会出现不同的优势品牌,这种市场特质导致整个共享单车市场呈现“大、中、小”各类企业并存的状况,一两家互联网企业垄断市场的格局很难在这个行业内复制。 

质疑声此起披伏

共享单车在一线城市面临是过度在中心城区集中投放,大量占用道路资源。部分市民随意乱停乱放,恶意破坏单车,没有任何惩戒措施。

此外,和网约平台境况相似的是,政府态度是所有入局者慎重考虑的问题。

吴晓波认为,对行业发展影响更大的倒是那些外部性因素,如产能过剩、进入市场的低门槛以及竞争者直接的道德底线底线,企业根本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将这一行业早早地陷入无序而无奈的泥潭。他甚至尖锐地指出,共享单车或许是一个冷笑话。

近日马化腾表示担心,“现在有些共享单车已经从付费往免费方向走了,后续会不会倒贴钱让用户去骑单车?行业会怎么演变呢?那时候会再发生什么事情呢?”

更有人甚至指出,共享单车成为失控的资本竞赛。

共享单车最后的红利

禁得起多大的诋毁,就受得了多大的赞美。

有投资机构指出,中国人口为14亿,城镇人口为8.4亿,其中一半有出行需要。再假设5公里以内的出行人数占30%,那每天将达到1.26亿次的单车使用量。共享单车的市场空间大概在120亿元至200亿元,而共享单车市场容量会到100亿元,整个用户数会到5000万,甚至一个亿。

目前,全国已经有了420多个城市和区域建设了公共自行车项目,公共自行车数量达到120万辆,日租用人次500多万。公共自行车在大多数城市都是政府补贴。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网报道,2016年以来,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超过20家,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总计投放数量超过200万辆。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当然从产能来看,这个数字或许更高。

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专题分析2017》显示,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的用户粘性较强。市场早前存在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在为市民提供便捷交通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使用不便,如指定地点办卡退卡、桩位还车、刷卡扣费等。与之不同,市场化成长起来的共享单车尝试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了上述“痛点”。

国内市场还是共享单车新一轮扩张的主战场。目前一线城市和一部分二线城市遍地开花,有竞争实力的三、五家公司争的头破血流,更多的三、四线城市是一纸空白,等待跑马圈地。

除去不适合骑行的城市,全国还有200多个三、四线城市骑行。和一、二线市场的竞争相比,三、四线城市各大单车品牌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或许是共享单车闭环的最后一个机会,抓住了就能享受到共享单车的红利。至于谁会退出市场,那是市场竞争和用户选择而定。

各方不同的心态,正好印证商业世界的特点:未来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既会有晴空万里,也会有阴霾重重,你若不逆流而上戮力革新,便很可能折戟沉沙被洪流卷走。共享单车的前途还是交给市场来决定。得资本、有技术、懂运营者得市场。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