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传输“使命•必达” 领航大数据文件传输

近日,以“使命•必达”为主题的飞驰传输V2产品发布会在国内顺利召开。互联网、教育、金融、制造业等不同行业的精英汇聚于此,共同探讨交流大数据时代文件传输的困境与希望。

FtransV2产品发布会开启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6年12月21日, AWS首席执行长Andy Jassy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AWS已建立的全世界最强大的计算网络之一,庞大的Snowmobile存储设备,利用一辆大卡车来移动工作。Snowmobile的形式是一个45英尺(约13.72米)长的船运集装箱,数据容量为100PB。1PB约为100万千兆比特。而这些相当于10万块硬盘,相当于2013年底腾讯总数据量。这看起来不可思议却不是在开玩笑。确实,伴随全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存储的数据体量呈爆发式增长。官方统计表明2014~2016年的全球企业市场存储出货量以EB 为单位快速增长。

全球的数据存储能力过剩,但是存储的数据信息的应用能力和交换能力却很弱。过弱的数据应用能力和交换能力让信息数据变成一潭死水,无法进流转加工,创造价值。

飞驰传输CEO朱旭光先生致开场词

Ftrans飞驰传输CEO朱旭光认为,我们目前经历的大数据时代,包含了体量巨大、时空跨度大、参与角色众多、传输流程复杂等特点与困难。在此之下的大数据文件传输,必须做到高性能、高可靠、高灵活性、自动化等要求,这就要求Ftrans飞驰传输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飞驰传输秉求以专业化的思维,帮助用户建设和提升文件传输能力,打破大数据的边界,让用户感受到数据的价值。同时,实现真正透明化、可管控的文件传输,提升数据交换乃至企业整体的运转效率,为大数据进一步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飞驰传输CTO王泽瑞先生介绍产品体系

Ftrans飞驰传输CTO王泽瑞认为,在人人都需要解决文件传输需求当下,多数企业还在使用个人用户常用工具试图解决传输问题。然而大多数都不能完全解决企业用户文件传输的所有问题,很多企业用户不得不妥协。而Ftrans飞驰传输为企业用户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工具或者应用,而是专业的企业级文件传输服务和解决方案。

FtransV1为企业用户解决了服务器到服务器之间的分发汇总,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上传下载与实时/定时的同步和备份。并且拥有断点续传、内容校验、传输加密、智能秒传、协议加速、大文件虚拟分块、小文件虚拟拼接、资源分享、脚本触发、空间权限等特性。这些特性使FtransV1类似一把百用的瑞士军刀,使用起来简单有效、适应力强。

FtransV2是一个平台化的产品体系。它拥有全级别的并行化传输技术,不但支持多任务、多文件的并行传输,并且支持单个文件智能多区段并行传输;行业领先的智能自适应分段技术(网络带宽自适应、主机性能自适应、磁盘性能自适应);业内少有的能够支持百万级海量碎文件的迁移技术;单任务内大文件与碎文件智能判断与处理等特性。

并且,FtransV2内含自主研发的——超高速文件传输协议CUTP,它可以最大化提高带宽的使用率,在单个数据流上实现速度最大化且不受网络延迟和丢包的影响,通过负反馈机制仍能确保传输的可靠性。

FtransV2企业级的传输平台并不是Ftrans飞驰传输的终点,CTO王泽瑞表示,为云提供服务和提供云服务是飞驰传输的下一个目标。为阿里云、微软、Azure、亚马逊AWS、腾讯云、私有云等提供云存储对接、对象存储对接、上云迁移、公有云与私有云集成,并且可提供云部署、云应用商店入驻、Saas模式等服务。

飞驰传输CMO黄茂黄先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分享

那么,目前到底哪些行业会用到大数据文件传输呢?飞驰传输CMO黄茂华先生给我们展示了相关案例。如大交通行业的高铁列车监控视频无线回传,航道局航道作业数据回传;生产制造业的汽车设计制造文件传输管理,安检设备数据存储迁移;广电、影视、传媒行业的资源云分发;卫星、遥感、气象、测绘行业的数据分发;应用集成行业的数字内容传输集成等,他们都是文件传输的强烈需求者。飞驰传输在这些领域和场景极大地发挥了自身的价值,帮助企业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痛点,大大提高了企业核心业务的运作效率!

大数据文件传输的时代已经来临,飞驰传输希望成为让数据到达世界每个角落的推动力!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