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塑料包装污染治理需对症下药

需要一次性环保餐具、环保新材料、淀粉餐具 +V:GeekWays (绿态新科)

“袋中盒,盒中袋,即便下单时选择了不要餐具,硬是给你塞。”但对消费者来说,外卖所带来的一次性塑料垃圾负担却并未减轻。

近日,为回应外卖塑料包装污染治理问题,环保机构摆脱塑缚联合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特邀环保专家、研究学者、外卖平台代表在内的多方参与“推动外卖塑料污染综合治理”线上研讨,共同推动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更进一步。

中国外卖市场份额达美国1.5倍,环境压力如影随形

2024年1月,“外卖中的微塑料两小时就可进入大脑”的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澳大利亚纽卡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平均每周摄入5克塑料或2000微塑料粒子,这相当于每周吃一张信用卡。打工人“赖以生存”的外卖每年会产生大量一次性塑料污染的事实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虽然一些动物实验显示微塑料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但人体研究仍需进一步阐明。尽管如此,我们仍需注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保护环境和生物。

除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外,外卖年碳排放量在一百万吨到两、三百万吨之间,产生的一次性塑料废弃物年垃圾处理成本达上亿元,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均构成较大挑战。

中国的外卖行业在过去5年保持强劲增长,外卖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012亿增长到2021年的超1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5%。外卖业务量的增长同时意味着外卖包装用量的增长。

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主任骆天生表示:“中国外卖市场发展迅速,已占到全球外卖市场营业额的接近一半,是‘美国市场’的近1.5倍。点外卖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可以预计,中国的外卖市场在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外卖行业发展带来商业和经济上的巨大潜力,也同时伴随着相应的环境压力。华中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段华波副教授对此深有感触:“虽然外卖包装与传统包装并无本质区别,但由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且数量不断增加,引发了广泛讨论。尽管外卖包装废弃物体量有限,但仍需关注其持续增长趋势。从环境影响的角度看,生产和处理阶段均存在一定的排放,尤其是在废弃后可能带来的压力。”

为了应对外卖塑料污染问题,国内几大外卖平台作为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平台型企业,在过去的几年内进行了不少努力和尝试。

在国际通用的“废弃物管理3R原则”中,排序首位的是“源头减量”,摆脱塑缚外卖减塑项目主管丁奕将之比喻为“关掉水龙头”。丁奕表示:“无需餐具”已成为外卖行业塑料垃圾减量的重要抓手,因为它帮助消费者养成自备餐具的习惯,从而为后续使用可重用餐盒或减少一次性制品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据摆脱塑缚2023年的一项调研数据,有17.4%的消费者将无需餐具设置为默认状态,在调研开始前三个月内有60%的消费者点过无需餐具的外卖订单。

然而,“无需餐具”订单比例仍有提升空间,且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挑战。该调查数据还显示,有65.7%的消费者遇到过选择无需餐具仍收到餐具的情况。为此,摆脱塑缚期待继续与外卖平台、餐饮商家和消费者合作,推动无需餐具的落实。

除了“无需餐具”以外,美团这一国内外卖平台也努力在其他角度探索源头减塑和回收方案。美团青山计划发起于2017年,美团青山计划高级经理周焱介绍:“从2018年开始,回收这个环节美团已经开始有探索了,从最初做单点写字楼试点,到2021年在厦门、上海率先实现了城市规模化的餐盒回收,并相继拓展到杭州、青岛、深圳、北京等地。美团和政府、从事后端回收的企业联动,搭建城市级别的回收体系。目前已经有14个省份、15个城市开展这样的规模化回收,累计回收超过1.7万吨的塑料餐盒,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

除了从源头上减少,不少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将思路转向了“替代”,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外卖塑料包装的可降解塑料,也被作为“环保材料”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然而,清华大学和中国石化在2022年联合发布的《可降解塑料的环境影响评价与政策支撑研究项目报告》显示,可降解塑料当中有96.77%进入填埋或者焚烧,真正能够进入到工业堆肥、厌氧发酵处理的比例合计不到0.01%。

在上海浦东益科循环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淼看来:“至少比如说像外卖的这种应用方式来说,可降解塑料的意义不大。”她认为,如果它完全是生物基的话,那可能它起到了替代化学原料的作用,在碳排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它如果仍然是一个一次性的产品,那它最后通常来说绝大部分还是进入到比如说焚烧场、填埋场这样的一个环境,那跟普通的材料其实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只不过可能成本更贵。

与可降解塑料类似,无纺布袋也广泛被外卖商家作为替代性“环保”材质使用。“无纺布”是一种织造手法,部分无纺布的主要材质依然是塑料材质。据张淼观察,现在的不少外卖包装袋越来越厚重,有些包装为起到保温的作用,塑料含量呈现不减反增的趋势。从这个角度说,部分无纺布袋的使用和推广,甚至跟减塑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摆脱塑缚项目主管丁奕坦言,“从减塑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源头减量,减少任何形式的一次性包装才是减塑的重要原则。包括无纺布包装在内的一次性包装,能不用就不用,能减少就减少,当然是最好的。”

“其实我们也有关注到,商家使用无纺布袋数量明显增加。”美团青山计划高级经理周焱对此问题亦有所观察,她从外卖平台角度补充了实践案例,“青山计划曾经通过与商家联动,鼓励针对无纺布袋的循环使用的激励活动,期待无纺布袋能适用于更多重复使用场景。”

使用7次就能抵消环境影响,循环餐盒推广为何仍困难重重?

2022年,摆脱塑缚联合深圳大学、北京培思绿色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外卖循环餐盒经济与环境效益研究报告——基于爽提循环餐盒·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案例》显示:爽提循环餐盒在运营期间每循环使用7次,就可以抵消1次性餐盒在五类指标中的环境影响。截至2022年的5月,爽提在校园里面餐盒的平均循环次数是63次,已经有效地减少了校园垃圾的处置负担。

循环餐盒在我国大陆地区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数出现在特定的封闭的场景中。与北美、欧洲和中国香港等地区相比,我国的外卖包装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中长远的、环保效益显著的创新方案如循环重用餐盒的发展,还处于明显滞后阶段。

作为全国最大的外卖平台企业,美团对循环餐盒模式落地之难早有体会。青山计划的高级经理周焱表示:“第一,循环餐盒需要解决回收、消毒、再分发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中餐的餐品品类众多,其包装‘非标(即非标准)’性非常强,如何在非标模式下、在总量巨大的前提下解决餐盒回收问题,仍非常有挑战性;第二,消费者对于循环餐盒的食品安全和便捷性有顾虑,目前现有的案例仍主要小规模地使用在封闭场景中。”

虽然现实困难重重,但是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段华波副教授仍然乐观表示:“循环餐盒肯定还是要推,因为这是减少废弃物特别是减塑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是毫无疑问的。”

至于如何去做,段华波提出了两个未来发力方向:第一,在校园、园区等封闭、人口密度高的场景、重点城市中进行试点;第二,分清以外卖循环模式为主的“小循环”,以及实现整个社会包装类都囊括其中的“大循环”系统。

当大小循环都建立和完善起来,将实现这样的场景:消费者在家中点单,使用完将包装转交给专门的第三方回收机构或回收体系。该体系将不限于回收餐盒,也回收水果生鲜及电商平台的大多数消费品包装,统一将包装二次分配投入到市场中,以此降低和分担成本。

多方共识:壮大绿色“盒”力,尚需综合治理政策浇灌

如何让餐饮外卖的循环模式尽早突破场景限制,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赢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上海浦东益科循环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淼认为,“在回收角度应有更多政策上的支持。”而周焱也从企业角度提出了类似的诉求,“我们也觉得在政策的制定上,可以对从事低值可回收物的行业、企业做一些扶持,包括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体系。同时加强对于普通居民的宣传倡导,其实一个简单的清洗动作可能就是几秒钟的事,但对整体后端回收链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摆脱塑缚项目主管丁奕补充道,“回收系统的建立很重要,同时期待有政策能够帮助我们在源头减量方面做得更好,除了加强对‘无需餐具’落实的监管以外,更能参考我国在快递塑料污染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源头减量为基本原则,同时完善相关政策制定,建立配套措施,并配合具体的政策目标,明确牵头主管部门,实施具体的措施试点,引领行业落实政策目标。”

基于对外卖行业塑料污染治理现有措施及成效的分析,由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和环保机构摆脱塑缚共同发布的报告《外卖塑料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研究》提出了外卖塑料污染治理的策略建议和针对不同相关方的行动建议。

报告认为,中国的塑料污染治理已经进入到系统性、全链条治理的阶段,外卖的塑料污染治理同样需要覆盖从源头减量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并遵循废弃物管理的优先次序。治理的原则应当首先通过增加“无需餐具”订单比例并充分落实、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包装,直接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对于不可避免的外卖包装,开发、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系统;对于已产生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将其纳入低值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最后在综合评估包装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之后,对传统塑料包装进行材料替代。

与此同时,报告还提出,在治理过程中,应着重采用直接减量、循环餐盒等源头减量的措施;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收集到的资金用于支持创新的循环餐盒模式和一次性餐盒的规模化回收;压实平台治理责任,通过平台特有的枢纽功能和数据、技术优势对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的减塑行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