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
文/maomaobear
日前,微软公司正式宣布将对手机硬件业务进行重组:预计最多裁员7800人,资产总值由当前的94亿美元减计80%,即76亿美元。
微软CEO纳德拉则在内部邮件中表示,微软将改变独立发展手机业务的战略,转向创建和发展多样性的Windows生态系统,基于此,手机产品线也将很快建立。
纳德拉透露,微软未来的智能手机业务将主要瞄准细分市场。其中在商用手机市场,微软将提供企业管理功能、安全性以及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
接近微软的消息人士透露,微软将全面收缩手机业务,减少手机型号,从一些国家退出,减少所支持的移动运营商数量等。
虽然微软的说法很婉转,但事实就是微软在智能手机领域失败了,它是怎么失败的,转型还有前途吗?我们来看一下。
一、起大早,赶晚集
智能手机追溯的话,可以追到1994年的IBM,但是真正被大家认识的智能手机恰恰是微软造出来的。2003年微软就开始做智能手机。在很长一段时期,WM智能手机几乎就是智能手机的代名词,诺基亚的塞班开发繁琐,各个版本不兼容,Linux标准众多未成气候,只有微软的WM携桌面王者之威,为各方所接受,HTC就是在这个时候崛起的。
但是,微软并没有把这个蛋糕做大,尽管当时的WM智能机已经能做很多事情,但是操作繁琐,待机不足,界面简陋一直都是问题。而微软也不思进取,从2003年到2007年,WM更新了几个版本,但是几乎没有进步。支持的色彩一直是65536色。
在普及上,微软也做得远远不够,只有HTC代工了几个品牌,其他合作伙伴寥寥无几,而WM手机本身的价格也偏高,只是发烧友和商务人士的玩具。
2007年iPhone来袭,2008年安卓出世,IOS基于MAC OS,底层是Unix,安卓是Linux上虚拟机,核心都比WM的Wince核心要高级,在体验上功能上更是天壤之别。
微软在跟进了一个变化不大的WM6.5之后,集中力量开发WP7,不过微软用错了人,WP7的开发团队可谓失败者集合,做出来的产品也不被市场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微软没有在产品上下功夫,而是派出艾罗普,通过木马计收购了诺基亚,试图利用诺基亚的品牌渠道来把WP手机卖出去。
不幸的是,消费者不愿意接受不好用的产品,微软付出了很多努力,WP手机依然只有3%的市场份额,而且亏损严重,最终微软不得不放弃。
二、转型有机会吗?
在消费市场,微软已经完败,在天下大势未定的2010年,微软错过了机会,2015年微软即使把体验做到与IOS和安卓同质化,也不会什么机会了。
微软看重的是商用市场,在Windows10上,微软实现了大一统,从智能手机、平板到PC、电视,操作系统统一可以互联互通,这给商业应用带来很多便利。
从安全性的角度,封闭的WP还不错,企业管理上,微软可以从服务器到PC,到个人手机提供完整的方案,这都有有利于商业应用。
但是,我们要看到。最早提出服务器端管理的手机是黑莓,在安全性上,黑莓有软件和硬件的加密,通过服务器端认证,非常难破解。比安全,黑莓远比WP有优势。在服务器管理上,黑莓也早有方案,但是黑莓依然失败了。
商用手机的核心问题在于手机是个人用品,而非公司提供的通讯办公设备,用户可以用个人手机处理公司事务,但是让个人把手机当作办公设备,成为24小时受到监控的工具,恐怕职工是不太喜欢的。
实际上,黑莓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卖得相当不错,但是在iPhone和安卓崛起后,它的安全性和商用便利并没有阻止衰落,微软杀进去又能好多少呢?
我个人不认为纳德拉看不到这一点,他所说的商用,更多是给微软找个体面的台阶,毕竟从先行者到被淘汰,还是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面子上总要过得去。
- 财联社5月14日电,优步和德国大众汽车将于2026年年初在美国洛杉矶启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 阿里巴巴开源视频生成与编辑模型通义万相Wan2.1-VACE
- AMD宣布新的6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 科技部与巴西科技创新部签署共建技术转移中心的谅解备忘录
-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座谈会 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
- 马化腾:战略性的AI投入将带来长期回报
- 高通前高管上海造灵巧手 收获近亿融资 浙江国资出手
- 诺和诺德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Septerna达成合作许可协议,将共同开发肥胖症等疾病药物
- 90天出海窗口期开放 阿里国际站连夜加推美国专场
- 高盛预言:未来90天中国出口将爆火
- 赛陆医疗完成A+轮融资
- 华特气体: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公司股份
- 海正生材:股东中石化资本计划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 机构:5月手机面板价格分化趋势延续
- 小马智行相关人士:公司正计划赴港上市
- 优利德:股东拟询价转让1.29%公司股份
- 高测股份:拟1亿元对润阳股份进行债转股增资
- 硅业分会:本周工业硅价格小幅下跌
- 京东回应外卖系统崩溃:订单暴涨所致 已恢复
- 北京已建5G-A基站近1.6万个 6G研究进入重要阶段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