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凡商业博览会为什么未开先火?

近段时间,关于飞凡商业博览会的消息频现于各大商业、零售、经济、财经类网站、新闻APP和微信公众号,出现的频率既高,各种分析、解读、跟帖评论也非常多,俨然成为时下热度最高的话题。

飞凡商业博览会为什么这么火?笔者猜测,或与以下因素有关:

“绯闻”曝出很惹火

不久前,一篇《揭密腾百万散伙内情 万达电商如何烧光50亿?》的文章引爆网络,受到空前关注。很快,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布官方声明《万达电商烧光50亿纯属臆造》,直指报道不实。

飞凡的反应速度、公关能力堪称一流。不过,正如“没有绯闻的明星不是好明星”一样,没有争议的企业不是“网红”.环顾国内知名企业,无论是BAT的阿里、腾讯、百度,还是京东、小米、360,社会评价基本上都是有褒有贬、毁誉参半。就飞凡而言,这一负一正、一来一往之间,无疑为其即将召开的博览会壮大了声势,吸引了眼球。

当然,笔者并不认同“揭密”文章关于飞凡“失败”的判断。事实上,飞凡不是电商,因为它不卖货;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O2O,因为它并不片面追求所谓的“方便快捷”.它是通过互联网思维、技术和手段优化实体店消费场景、提升顾客体验、提高营运效率,这实质上是“实体商业+互联网”模式的创新与尝试。截止今年7月,飞凡已演变为合作商业项目超3000个、联盟商家超40000家、注册用户逾1.2亿、APP安装量达1350万的跨地域、跨业态的超级联盟。

目前,飞凡商业联盟成员企业高速增长,注册用户急剧增多,从其面市一年多的表现来看,飞凡为零售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呈现出全面上扬的态势。万达集团年中工作总结中重点提及,步步高集团、南京中商、物美集团等知名企业竞相“入盟”,都足以证明飞凡正逐渐走强而非式微,召开博览会本身也表明飞凡对这一全新模式的看好和加力,因此笔者认为,“失败”之说于实无凭、于理无据,站不住脚。

但一分为二地看,争议本身就是一种热度的体现,如果没有关注,当然也就不会有争议。我相信飞凡在未来的成长壮大中,各种质疑、争议也会如影随形,某个时期甚至可能集中爆发,也许这就是“网红”的宿命。

亮点纷呈抓眼球

笔者观察,飞凡商业博览会本身很有看点,亮点很多,受人关注在情理之中。

其一,聚焦实体行业转型的“第一盛会”.

据报道,2016飞凡商业博览会历时2天,参展的知名企业超过200家、大型品牌商300多个,与会购物中心、百货店、商超在内的商业项目超过1000个、品牌8000余个,全国及区域品牌代理商3000多家预计参会。

在零售领域,全国实力强、影响大的企业几乎全囊括、全覆盖,众多现新兴服务业的主流企业尽数赴会,“中国第一商业博览会”、“第一商业年会”名符其实、实至名归。

其二,公开展示跨行业、跨业态系列智慧解决方案。

据了解,此次飞凡商业博览会以“开放、融合、智慧”为主题,专注实体行业转型,聚焦智能技术创新,集中展示实体行业转型的相关产品、技术成果,最大的看点在于,首次系统展示包括智慧医疗、智慧购物、智慧停车、智慧餐饮、智慧酒店在内的六大智慧场景,以及wifi、停车、供应链三大解决方案,与会者可亲身体验世界一流的智慧场景。

此外,万达金融集团的拳头产品,包括快钱、征信、网络信贷、万达财富、百年人寿等亦将精彩亮相。

其三,高峰论坛“问道”行业创新与消费升级。

博览会将邀请政界人士、经济学家、知名学者和着名企业家等专业人士,就实体行业转型、经营模式创新、消费变革等备受关注的话题进行解读、研讨、交流,为行业发展把脉,为“实体+互联网”转型问计。

当前,实体商业正处在大调整、大转型、大洗牌的非常时期,各种新概念、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真趋势、伪需求真假莫辨,企业应该坚持什么、改变什么才能不忘初心、不迷失方向?在困难的时下,零售企业怎样才能扭亏为盈、止跌企稳?高峰论坛的观点碰撞、理论探讨、案例解析显然有助于企业拨开迷雾,带来有益的启迪与思考。

多点突破引关注

飞凡商业博览会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诸多创新与多点突破引发巨大想象空间、十足的话题性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最引人瞩目的突破点有三个:

第一,飞凡意在打造“实体商业+互联网”的智慧生态?

有评论认为,飞凡有望成为与阿里、京东鼎足而立的商业零售三巨头之一,因为飞凡与阿里一样,走的是平台之路,玩的是生态系统。

对此,本人深感认同,如果飞凡坚持走过去的电商路线,或者纠结于传统的O2O模式,基本上难有胜算。在传统电商“人口红利”日渐枯竭、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之际,传统电商纷纷觊觎线下,发力实体店,飞凡通过对实体店的互联网化改造为突破,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与电商的路径全然不同,在本人看来,颇有另辟蹊径、“农村包围城市”之妙。

事实上,实体零售虽然被电商冲击得溃不成军,但毕竟还握有近9成的市场份额,且以目前的电商增速来看,这种冲击蚕食已然是强弩之末,有分析认为,到2020年,线上份额可能达到2成左右,此后将进入“相持阶段”.

线下零售之所以遭遇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未找到互联网化转型的成功之路,一旦飞凡的试验取得成功,将广袤的地域、海量的企业整合起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实体商业的价值放大,其平台规模完全有机会超越阿里,这一点,从今年6.18的“战绩”与京东打成平手可初见端倪。飞凡从最初的单纯购物中心场景服务商,发展到后来的对购物中心、百货店、商超等主流零售形态的覆盖,现在开始向医疗、酒店等扩展,说明飞凡追求的智慧生态是开放的、包容的,是包容并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这样的生态也必然是有生命力、竞争力的生态。

第二,发力于供应链或将取得重大突破。

供应链被视为商业企业之“腰”,“腰”不壮则难以发力。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实体商业难以摆脱困境的主要原因之所在。而电商平台携手实体店难以发挥“陆空一体”的威力,O2O从红得发紫到被质疑为“伪命题”,根本原因也在于没有真正打通“任督二脉”--供应链没有打通,难以产生体系化作战的功效。

飞凡提出“供应链解决方案”,虽然目前尚不清楚方案的具体情况,但至少已经看到了问题的关键。而且,凭借飞凡联盟优厚的商业资源、强大的市场实力,或不难找到接地气的解决之道。至少,零售商与品牌商的成功对接就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就可能使招商难、招商贵的难题迎刃而解;一旦飞凡的联盟商家突破万家规模,而其联采机制也能够建立,仅此一项就不知道要给零售企业节省多少成本;有这样的采购规模,将上游的生产商纳入联盟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之事。

况且,飞凡的合作伙伴正在商业零售的范畴,逐渐拓展至医疗、餐饮、酒店、文化、娱乐等行业,未来有可能覆盖整个现代服务业,开放融合、跨界合作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第三,万达金融的注入或将成为飞凡联盟的“航空原油”.

互联网金融对平台发展壮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无支付宝、蚂蚁金服,阿里不可能有今天的成色;京东持续亏损,却始终将金融板块视为战略业务加以推进,腾讯、百度、小米竞相发展自有支付将衍生出自己的金融板块,原因就在于此,没有金融业务的支撑、润滑,就能以形成完整的生态,就会处处受制于人。

金融业务的集中注入,一是或可解决飞凡的盈利的问题。我感觉,飞凡的利润来源或有三处:金融收益、大数据和广告收入,金融收益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二是为联盟商家、品牌“输血”.资金是商业的“血液”,但很多商业企业都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飞凡目前已开放了对消费者的“飞凡贷”、“快易花”,开通对商家的贷款服务应该不会太久;三是金融服务将更好地助力于飞凡拓展联盟骨架、有效整合资源,为打造强大、高效供应链支撑。如果说优化为场景、体验营销、聚客引流是飞凡的硬实力、真功夫,则金融服务是软实力、护城河,是帮助飞凡腾飞的“航空原油”.

总之,目前公开的有限信息透露了飞凡未来无限的可能,令飞凡商业博览会充满想象和期待。究竟飞凡将如何实质性介入实体商业转型,在供应链的解决上有哪些创新和突破,金融业务将怎样为联盟生态服务,这些答案或将在25日、26日的飞凡商业博览会上一一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