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马秋月/文)9月16日消息,这两日随着微博网友晒出收到中国电信流量不清零的执行通知,令众多网友欣喜不已,“流量不清零”再次卷走“头条君”的位置。
根据该微博网友晒图可知:自2015年10月1日起开放服务,10月剩余流量可转到11月使用;开通方式为系统默认开通,用户无需申请。
然而,高兴没多久,昨天中国电信澄清:目前“流量不清零”的服务确实存在,但只针对个别套餐。“对于其他用户还没有‘流量不清零’服务,但是用户可以选择3个月、半年或一年的流量包,这些流量包在使用有效期内当月‘流量不清零’。”
空欢喜之后,不禁要问:流量不清零还有多远?天空飘来七个字:那是一场持久战。
流量不清零并不现实?
其实,不只是中国电信有类似流量不清零的具体措施,中国移动日前也通过官方微博再谈流量不清零政策:自2014年以来,中国移动相继推出流量共享、月度流量不清零等多项创新服务举措,客户可将套餐内未使用完的剩余流量,分享给其他四人使用,并可享受流量季度包、半年包、年包等灵活周期的套餐服务。
此外,中国移动还针对移动互联网消费特点,推出了data.10086.cn网站,可支持客户在线流量购买、流量转增、流量红包分发等。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已在广东、云南等省试点推出客户套餐内剩余流量转增他人服务,并针对流量、话音、短信使用不均衡的情况,在广东试点推出“话音、短信按流量兑换”服务。
中国移动称,将在此基础上,将继续扩大流量不清零、流量转增、流量兑换等负服务的推广范围。
中国联通早在2014年11月推流量银行,流量不清零也能赠送好友。今年5.17电信日前夕,也推出了流量不清零的半年包。不过,原有的月度套餐仍将继续执行月底剩余流量仍将继续清零,半年包只是给用户多一种选择。
以上,消费者并不买账,认为这是换汤不换药,“这种流量不清零并非用户真实所需的流量不清零。”
对此,业内资深专家项立刚认为:“流量不清零和流量转赠只是营销的小手段,必须做大量限制。用户希望永远不清,能随便转给别人,这不但不现实,且后患无穷。”
独立IT、电信分析师付亮也认为流量不清零或零成本结转下月/转增他人,实际上打破了运营商原有套餐“契约”,“作为短期促销可以,如果长期使用实际上是打破了运营商原有的套餐结构,表面上对用户有利,但实际上掩盖了运营商的套餐存在问题。”
那是一场持久战
在业内专家马继华看来,流量不清零能够给运营商带来流量经营的春天,“流量清零是运营商语音时代遗留下来的经营后遗症,在民意的推动下终于让运营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接受,但运营商却由此迎来了流量经营的春天。”
虽然现在运营商提供的流量不清零政策,多数还存在某种限制,或者是时间上的累积有一定限度,或者在共享方面有一定的门槛,但这都是运营商在进行制度设计和运营磨合。
马继华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流量将会变成运营商出售给用户的虚拟资产,流量将在运营商提供的共享平台上直接交换、交易、兑换,或者还可以使用流量单位消费通信产品,甚至进行网络业务开发上的投资,也就是实现流量的可自由流通兑换。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7月底曾透露,工信部正在推进电信运营商对所有用户实行当月套餐数据业务流量不清零工作。
看来,流量不清零并非朝夕所能一蹴而成,那是一场持久战。
- 财联社5月14日电,优步和德国大众汽车将于2026年年初在美国洛杉矶启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 阿里巴巴开源视频生成与编辑模型通义万相Wan2.1-VACE
- AMD宣布新的6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 科技部与巴西科技创新部签署共建技术转移中心的谅解备忘录
-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座谈会 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
- 马化腾:战略性的AI投入将带来长期回报
- 高通前高管上海造灵巧手 收获近亿融资 浙江国资出手
- 诺和诺德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Septerna达成合作许可协议,将共同开发肥胖症等疾病药物
- 90天出海窗口期开放 阿里国际站连夜加推美国专场
- 高盛预言:未来90天中国出口将爆火
- 赛陆医疗完成A+轮融资
- 华特气体: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公司股份
- 海正生材:股东中石化资本计划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 机构:5月手机面板价格分化趋势延续
- 小马智行相关人士:公司正计划赴港上市
- 优利德:股东拟询价转让1.29%公司股份
- 高测股份:拟1亿元对润阳股份进行债转股增资
- 硅业分会:本周工业硅价格小幅下跌
- 京东回应外卖系统崩溃:订单暴涨所致 已恢复
- 北京已建5G-A基站近1.6万个 6G研究进入重要阶段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