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头拍照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在欧洲市场P9定价在599欧元到749欧元之间(分别约合人民币4400元、5500元),这是MATE S之后华为再次试探4000元到5000元价格档市场。
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余承东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有些人对华为高端手机销售增长提出怀疑,事实是势头强劲,MATE8发布后每个月出货量超过百万台,总出货量约400万台。余承东表示,中国手机市场正在进入“血海”,靠营销、靠渠道的手机厂商,没有产品能力的品牌会逐渐消失。他直言,“通过圈股民的钱来做手机的互联网厂商,迟早会崩盘。”
一季度增长64%
相比之下,华为P9售价比P8定价高出100欧元,在欧洲区三款产品中间价超过5000元人民币,华为认为产品主要突破亮点是与德国品牌徕卡合作的双摄像头技术。双方通过签约形式形成对其他手机品牌的排他性合作,在手机摄像算法和模块研发上组成团队。余承东表示,与徕卡的技术合作,让华为手机摄像技术达到了新高度。华为手机产品经理李小龙对记者表示,由于良率降低,双摄像头技术让摄像头模块成本提升一倍多。
继MATE S之后华为再次试探4000元到5000元价格档市场。余承东表示,华为Mate系列从三星手中抢占了一定市场,希望P系列能从苹果“口中拔牙”.“目前苹果市场份额15%左右,华为在不到3年的时间将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余承东称。
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有人质疑华为在高端市场的表现,我们希望用数据来回应。Mate8上市之后,每月销售量超过100万台,总出货量约400万部,超过Mate7的同期变现。在中国3000元到4000元档位市场,华为份额达到40%,华为机型继续向高价位产品集中。”
“华为仍旧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增长64%的,我们的目标没有变,我们希望未来2到3年市场占有率超越苹果,4到5年份额超过三星,中国手机厂商对华为并没有竞争力。” 从IDC 的数据来看,2015年三星出货3.248亿台,市场份额22.7%;苹果全年出货2.315亿台,市场份额16.2%;接下来是华为,全年1.066亿台,份额7.4%.在趋势上看,华为与苹果、三星的差距逐渐在缩小。
全部机型使用Type-c接口
苹果手机创新能力的逐渐式微,显露出全球手机供应链技术突破的乏力,手机厂商每打出一张牌都备受关注。今年的旗舰机型上,三星和Vivo开始关注曲面屏幕,华为在Mate8之后,新旗舰技术创新聚焦在双摄像头技术的突破。
来自供应链方面的信息表明,苹果下一大产品IPhone7 很可能也将搭配双摄像头技术,供应商为台湾光学厂商大立光,作为未来手机厂商突破的重点,双摄像头技术有望成为旗舰手机机型的标配。
另外在技术创新方面,继与谷歌合作的NEXUS 6之后,P9也使用了Type-c双面可插接口,该技术能解决“USB永远插不准”用户痛点,同时传输速度会大大提升。余承东表示电池续航能力的增加,克服了新的接口技术转换过渡期的体验问题,未来华为全部手机都将使用Type-c接口。如此,考虑到华为1亿部智能手机的年销售量,预计将给手机市场带来跟风效应,电子设备接口向Type-c更新的速度将加快。
“圈钱做手机不可持续”
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还在加剧。相比前几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的大肆扩张,手机市场增长进入“颗粒归仓”的存量博弈阶段。
Counterpoint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5全年智能手机总出货量4.4亿部,环比仅增长2.1%.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2016年预计中国市场手机增长幅度约为3%.其中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移动VoLTE的补贴计划,有望带动低端手机2%的增长;二是在2015年手机供应链创新乏力之后,2016年重新出现新的创新亮点,如高通820芯片、曲面屏幕、双摄像头技术的应用,高端手机市场有望实现1%的增长。
手机中国秘书长李艳辉表示,海思芯片让华为继续保持着同其他手机品牌的竞争力,2016年手机手机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即便对于华为,2016年完成300亿美元销售目标有很大挑战。
余承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季度华为增长势头强劲,但是全球手机市场都在下滑,300亿美金的目标对华为来说挑战很大,只能说我们要尽力去实现,最大的空间来自高端产品和海外市场的空间。2016年华为手机将投入超过30亿美金的研发费用,另外通过提升品牌和零售渠道来追求达到增长目标。”
在谈到中国手机市场竞争局面时,余承东表示:“许多手机厂商走在消失的路上,未来3到5年大部分中国手机厂商都会死掉。有些互联网公司通过在股市上圈钱来烧钱竞争,这种模式迟早会崩盘。有些互联网企业对生态的理解有错误,比如仅仅通过视频布局就能认为能占据手机市场的制高点,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手机产业是利润微薄的产业,这些玩资本的厂商根本就不合适这个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